丁志云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始终存在着功利、匆忙的问题。
一、具体原因
(1)很多教师多年以来,都是将学生固定在自己设计好的框架中,用最简便、最省时的策略来教学语文。
(2)现在提倡“有效课堂”,这使得教师们更少了一些从容,往往根据“教参”要求,让学生紧紧抓住教参上的几个重要问题集中解决,从而忽视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
(3)在“减负”的背景下,很多语文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完成课堂作业,常常采用“以讲带悟”的策略,扼杀了学生自读自悟的机会和能力。
这三种表现,其好处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有效地向学生呈现出课文的要点,能较好地帮学生应付考察。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使学生失去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机会,从而造成学生对课文总体把握能力的下降,对文本中许多字、词、句、段敏感度的降低,个性化的理解力被扼杀……语文本身所具有的多元、生动、感性等众多元素就会缺失,教学显得急功近利,语文本该拥有的从容淡定、舒缓优美也不见了。
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以为: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让孩子与文本直接对话”,留下时间,给予学生个性阅读的机会,使学生能自主地、主动地进入文本,获得属于自己的、独到的收益,这才是语文教学应有的见识和情怀。
二、创新教学方法
(1)与全文直接对话。每个文本都会向学生呈现一个独特的画面——或抒发一种感情,或揭示一个道理,或说明一样事物……这就需要学生自主阅读。现在的学生,长大后的成人,他们读书、阅报等,也都需要靠自主阅读、自行感悟,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收获。因此,独立自主地总体把握一个文本的内容、思想的能力极其重要,要从小培养。①初读感悟。每当新教一篇课文,在初读全文后,教师可以抛出一个大问题,力求能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对文本总体的认识。根据不同的文本,我们可以问这样的一些问题。例如,在初读《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后,可以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让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有所了解。甚至还可以追问“你觉得徐悲鸿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对人物的特点有所思考。
这种在初读后问的大问题,有些学生的回答也许有较大不足,但那是他们自己的感悟,弥足珍贵。长期训练下去,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总体把握文本能力的提高,作用无疑是巨大的。②学后感悟。与初读感悟不同,学后感悟侧重于学生对文本深层的认识和收益上,因此,也极为重要。同样,这种感悟还是要让学生自悟自得,而非老师强加。例如,在学完《徐悲鸿励志学画》后,可以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自己该怎么做?”这样,就启发学生由彼及此、由人及己,对文本的收益更大。学完《九色鹿》后,可以问“做人要学习谁?”这个问题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指导意义。当然,这些感受必须让学生自己感悟出来,教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
(2)与段落直接对话。每一个文本都有其精彩的部分——或是感动人心,或是文字优美,或是寓意深刻……但人的审美是有差异性的。有的学生可能对这里有感受,有的学生可能对那里有感受;有的学生可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学生可能有那样的感受;有的可能与老师的不同,甚至差异很大,但仔细想来,学生的“奇思妙想”却又充满了智慧的光华。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与段落直接对话的机会,需要静心去倾听。
在感人的文章中,学生的感受有时会让老师意想不到。例如,在教《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我问“课文中哪个段落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我以为学生都会选择描写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而饱受折磨的第六自然段。结果并非如此,有人选择描写赫拉克勒斯救人的第七自然段,理由是赫拉克勒斯“不远万里”去救人,说明他不怕苦;敢于违抗宙斯的命令去救人,说明他不怕死。学生的理解似乎冲淡了主要人物普罗米修斯的光辉形象,但却很有道理,教师细加引导,则能更好地衬托出普罗米修斯的伟大功绩。
(3)与字词直接对话。在课文中,很多时候,教師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提出来,让学生去体会。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反过来,让学生自己找出自认为有感觉的词来说体会。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很多教师对有些词语就放过了,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很多闪光的思维往往就会在对个别词语的体会中展现,而这种展现才是人情人性的真正表达,才是语文的魅力所在。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我在学生自读课文时,要求他们找出自己有所感悟的词语,并用铅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交流时,学生画出了很多的词。有的画“真好”,说这个词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欢;有的画“小家伙”,说写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有的画“再三”,说写出了小珍珠鸟与“我”深厚的感情,都超过了它的父母;有的画“生怕”“抚一抚”,说写出了我对小珍珠鸟的关心、爱护……学生通过对这些词的自由体会,对文本内在的情感领悟得更深刻了。
有时候,让学生与字词直接对话、主动感悟,还会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小学语文中有很多字词辨析的练习,这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如《趵突泉》一文中对几处泉水流动的描写,就用了几个不同的动词,虽然它们都含有“流动”的意思,但细细体会、慢慢想象,就会发现大有不同。具体说来:珍珠泉是“涌”,体现了泉水从下往上流,且又多又快的运动状态;五龙潭是“汇注”,展示了五龙潭里的水是从几个地方聚集而成的;黑虎泉是“喷吐”,表现了三个“虎口”里的水流又急又多又猛的流动情形;趵突泉是“冒”,描摹出地下泉眼里的水从下往上猛烈冲的状况。学生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感悟、理解,就能想象出“泉城”济南那几处名泉的神奇样子,甚至想象得比现实更美妙。
语文是一门靠学生日积月累、逐渐积淀的学科,也是一门注重个性发展、多元认知的学科,更是一门学生今后应用终生的学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让学生先去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只能以引导者、点拨者的身份出现,切不可把学生固定在“教参”、教师自己的认识框架中去教学,如果这样,学生的创造力、自主性就会被生生地扼杀了。
愿我们都能成为开明的点拨者、学生思维闪光的触发者!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泰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