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教学有讲究

2014-08-14 03:07刘丽娟
成才之路 2014年5期
关键词:品味感情队伍

刘丽娟

诵读是指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有感情地读书,诵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读课本上的文章,也包括读课外的文章。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诵读不是可有可无,绝不可放任自由,诵读教学抓不好就会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诵读是一门学问,它是有讲究的。

一、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

诵读不只是读,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只动口而不去思考叫“死读”,但只思考而不动口叫“空想”。所以,只有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诵读的效果。例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十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本是生活中常见的,为什么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呢?这需要细心去思考。再如,“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园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用心思考,眼前就浮现出那令人伤感的场面。“思”是对文章感悟的不断加深,在思考中读书和那种机械读书的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

二、要把读书和品味、想象结合起来

要像生活中品味一杯清香的茶水、品味一杯绵柔的美酒那样,去品味文章的写作特点和高妙之处。例如,“打了春,温暖就会不声不响地扑向千山万水,融入千家万户。风变柔了。柔得像婴儿那绵绵的嫩手,拍打哪儿,哪儿就有甜甜的雨......啊!打春真好,打春真好!”如果你觉得“不声不响地扑进千山万”中的“扑”用笔巧妙,就要琢磨琢磨,好在何处呢?读“风变柔了,柔得像婴儿那绵绵的嫩手……”这就得品味它的修辞方法之妙。品味的过程就是体验、欣赏文章的过程。文学作品的特征就是以生动的形象感染读者。诵读要借助想象,让作者所描绘的形象活生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读到此处,就会在眼前展现出绚丽多彩、阿娜多姿的美妙画面,这种画面一出现,其诵读的声音就会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接下来便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时,眼前又该换成一幅“累累果实挂满枝頭”的美妙画面,使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想象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是人的大脑所特有的机能,它能将诵读者带进一个美妙的世界,给人以无与伦比的享受。

三、在诵读中体情,在深情中诵读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反映一定的思想感情,因为它是人类生活的结晶,而人类的生活是人类有感情的活动。在诵读时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字里行间的意义,感悟所反映的思想,使自己融入到作品中,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倾诉,如果达到了一种非表达不可的境界,就说明诵读者已经和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例如,读“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就要想一想,历史上有哪一个队伍能跟八路军、新四军相比呢?这是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人民从心眼里热爱它。读这段话,仿佛自己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革命队伍的宗旨。

四、让学生多读、熟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告诉我们对一些经典、名篇要反复去读,甚至终生去读,读到瓜熟蒂落、玲珑剔透。有些文章越读越有滋味,每读一次有一次的收获,只有熟读成诵才能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学会应用,达到诵读的目的。文言文的诵读有相当大的难度,在教学中不妨分这样几步走。第一步,指导学生认识文中的生词、生字,扫清诵读的障碍。如果这一步做不到,学生读起来就会不连贯。第二步,让学生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为有感情朗读打好基础。如果学生只满足于认识字词而不理解词义,读起来就会毫无感情,别人听起来也会索然无味。第三步,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逐步提高,读的时候,要求他们动脑筋,不要机械地模仿他人,要读出自己的情感,读出自己的特色,读的时候可采取多种形式,可以一人读,可以多人齐读,可以接力读,也可以分角色读。不管采取那一种形式读,都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读得投入,读得愉快。在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理解记忆,这样就会记得快、记得牢。要让学生有选择地去诵读,要读精美的、自己喜爱的篇章,对那些学生不感兴趣的文章不要强求,否则会把诵读变成一种负担。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展示自己诵读的才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教师要组织学生经常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诵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写作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来不得半点的松懈与忽视,只有长期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猜你喜欢
品味感情队伍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感情强烈的叹号
品味四季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