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情感在“两课”教学中的作用

2014-08-14 16:21凌志东
教师·中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

作者简介:凌志东(1973—),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淮阴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功能的实现有赖于教学效果的有效实施。而教师情感的有效付出在教学效果的正确发挥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的有效发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的产生。

关键词:教师情感;“两课”教学;教学效果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课(以下简称“两课”)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中国共产党培育当代大学生科学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保证,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载体。其教学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述价值功能能否有效兑现。

在高校“两课”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好坏是由双边互动的教师和学生形成。研究证实,交流的总成效应为7%的文字沟通+38%的音调表达+55%的面部表情。而后两部分音调与面部表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沟通的通行证,它包括非语言交际中的气质、风格、情感因素,如目光接触,面部表情。这些综合因素表明,在高校“两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因素在教学效果的好坏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现实中,高校“两课”教学师生互动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只重视知识传授与考核,却忽视师生双方的内心情感互动关怀交流。结果必然导致一方面教师将授课内容简而化之为单一的知识输出;另一方面学生对“两课”教学内容感到可有可无,被迫形成机械接收,情感缺失已经是一种必然。要想扭转这种僵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进行情感投入,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对自己本身以及自身活动态度的体验,它反映了人之主观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人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于情感的角度,高校“两课”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就是尽最大可能地调动教师情感的投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与驾驭学生动向的能力,促使学生对“两课”所灌输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内心的认同,与教师在情感上产生真正的共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情感的投入有利于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党和国家赋予教师教育学生的职责,教师要对党和国家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够正确把握教学方向,通过专业培训,懂得教育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应用,理应成为主导者。作为高校“两课”教师,也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个人或团体施加影响”。他是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规范的传授者,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然,这种主导地位不是自命的,其真正的确立离不开学生的支持和爱戴。教师通过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不断激励自己在党的教育方针上认同与感悟,在正确的思维路径上引导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2教师情感的投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素质是一个具有非常广泛外延的概念。既包括先天固有的因素,又包括后天培养的成分。本文所指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主要是指后者。相对于学生而言,综合素质包括智商因素、情商因素、品格因素等方面。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于与教师的互动参与过程中,因此,高校“两课”教师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要积极营造出师生能够相互交流的意境与情境,让学生与教师产生真正的情感共鸣。

首先,积极的教师情感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情商。情商,是相对智商而言的,一个人的智商高低并不完全决定他在社会实践中是否获得成功,非智力因素的情商也会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责任促使他在情感互动中产生的强烈的教师魄力,有效地激励学生内在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促使其思想向教师预设的方向转变,使学生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内省外化为自身的理想与信念,最终形成坚定的信仰。其次,积极的教师情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领悟。列宁指出,如果没有人的感情介入,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重要性。高校“两课”教师应在自己的真情真意与学生的情感间建立顺畅的桥梁,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传输,就能够顺利借助已建立的桥梁实现信息的迁移。反之,再高尚的道理或者再巧妙的教育方法,如无法实现迁移,也无异于空中楼阁。最后,积极的教师情感有助于学生健康品格的形成。教育家杨叔子于《情感的力量》一文中

指出:“情感塑造人格,人格凝成责任。”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情感在人格塑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事实研究表明,模仿与观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在学校中,最明显的榜样就是教师。教师被视为正义与智慧的代表,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关爱自己的学生,这一切对学生都形成一种暗示,一种无言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明白了“真、善、美”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了一种现实中面对面的信仰与崇拜。这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师情感的投入有利于产生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利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力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在教学中能够影响到教育教学效率的决定因素,不仅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认同,还应包括教师对工作对象(学生)、对工作内容(教学工作)的追求和热爱等心理情感上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熟练地操控自己的情绪,适当自我激励,始终保持一个健康、和谐、阳光的心态,关爱学生,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同样,教师通过调节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积极认知学生的情感参与程度,及时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对“两课”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爱好,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在形成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上增加耦合力。其次,教师通过自己情感的调控能力,准确及时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正确引导学生对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关注。一方面,教师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进而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信任和爱戴,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营造出一个融洽、信赖与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情感调节能力,善于从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发现其情绪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正在进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重新调整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最终避免任何可能的疲劳或厌烦所造成的沉闷的教学气氛。

教师情感对高校“两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的品格、思维、人生观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具有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主动熟练地运用各种技巧,提高自身情感控制力,平等地对待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听众;洞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掌握控制情感的技巧和方法。

总而言之,在“两课”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未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中,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加大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力度,努力培养教师的情感,充分重视教师情感的作用,使高校“两课”的教与学取得积极的双赢成果。

参考文献:

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5.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9.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