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
电视摄像记者作为电视现场的第一亲历者和记录者,要把现实对象的形态、体积、质感、神韵、情绪、动作、语言及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具象符号,通过对事物外在表征和内在意蕴的独特表现,把观众带进特定的新闻现场。因此,重新认识电视摄像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电视摄像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把好电视摄像的质量关,对提升电视新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电视新闻摄像技术、技巧与电视新闻制作之间的关系探讨。
1.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技术与技巧
电视新闻通过图像和各个图像连续衔接表达内容。电视新闻摄像人员以敏捷的判断力及熟练的摄像技巧去捕捉被摄对象最富有本质特点的情节、细节以及精彩生动的画面,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件中发现事物的精细点,应用图像的容量和图像的选择,去创造声画并茂的电视画面。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摄像人员应该懂得如何应用光线、影调、线条、形状等形式元素为节目主题内容服务,挖掘别人想用但还没有用过的角度,利用多角度、多景别拍摄,给后期编辑制作留下足够的编辑空间。
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问。好的电视新闻画面离不开电视摄像记者对于稳、移和构图等几个要素的把握与处理。
2.摄像个性化行为特征与想象力对电视画面的影响
电视摄像是一门艺术,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电视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摄像记者的工作拍摄行为需要遵循新闻传播的普遍规律,但同时又具有极强的个性化行为特征。摄像记者的个性化行为特征,主要通过富于个性的画面内容选择、画面构图处理、画面技巧运用和画面语言组织表现出来。个性化行为特征在日常拍摄新闻过程中,突出表现在记者的想象力上。
在几个月前由沈阳广播电视台主办、《庄稼院》栏目承办的“市民逛农家”系列活动中,栏目组为了测试所有摄像记者的摄像水平,让他们都去了现场,就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每人扛着摄像机进行了全程拍摄,回到台里编辑后一看,平时认真学习、功底雄厚扎实、想象力丰富的摄像记者,这条消息的素材画面拍摄的就好看,内容形象、丰富。想象力来自摄像人员的生活知识和艺术修养,它可以引导摄像人员去设计并选择素材、环境、机位和角度,以确保摄录合乎稿本的画面。
3.运用“无剪辑拍摄”意识,提高摄像水平
“无剪辑拍摄”源于电视新闻拍摄,是一种高效的新闻拍摄方法。在电视新闻拍摄中的“无剪辑拍摄”意识,是指摄像记者要具有蒙太奇思维的能力,要了解报道的总体构思。
摄像记者在拍摄前要明确拍摄的主题,根据主题确定拍摄的画面,并根据实际拍摄的需要,在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活动的进程与顺序。对于一些非突发性的新闻报道在拍摄前一定要进行比较详细的策划,这包括对新闻事件的了解、新闻事件背景资料的查阅、新闻事件中的有关人物进行采访等。
首先,“无剪辑拍摄”要求摄像记者具备熟练的摄像技巧。摄像记者必须熟练掌握摄像机的构成原理和应用技术,懂得构图原理,使拍摄出来的画面构图合理,画面生动,色彩饱满。其次,具备新闻敏感性、判断力和节目的策划能力。当面对新闻事件的发生时,摄像记者能敏锐地捕捉到新闻事件中有价值的信息,对新闻事件有预见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能掌握整个节目的拍摄思想和基本框架。再次,要具有编辑的基本素质。摄像记者要懂得电视编辑选取素材的标准,遵循电视镜头组接的原则,并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编辑的基本原则,要始终带着编辑的意识去拍摄,用编辑的眼光选择镜头画面。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