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静
有同行曾问我:“跟写消息、通讯相比,评论不太好写,可你为什么愿意写呢?”在我看来,新闻评论源于新闻,而又高于新闻。这说明,评论要有新闻性,而新闻事件经过评论这一形式反映出来后,其新闻的思想内涵就丰富多了,也就是高于一般的新闻了。有些时候,一篇新闻若想挖掘透,让新闻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就得需要新闻评论这个品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新闻学角度来说,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题材,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本钢日报》作为行业性的媒体,新闻评论不同于某些社会新闻可以泛评,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围绕行业寻找问题,从行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的见解要对行业的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在这里,我就自身新闻评论写作实践,谈一些个人粗浅认识。
首先,要站得高,胸中装有全局
新闻记者是站在时代船头的瞭望者,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站得高方能透过具体小事看到其背后重大的社会意义。而若想站得高,就要善于把握大局,围绕中心工作,熟悉全局,掌握当前重点工作。要关注当前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新闻敏感点,把握国家、行业和企业的热点、难点、疑点和兴奋点,紧紧抓住普遍关注的与企业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让受众被问题吸引,进而认真阅读并思考提出的建议。
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在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的同时,还将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并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并提出,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基础上,2015年底前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的落后产能。同时还提出了,“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万吨以上”的要求。这些跟钢铁企业密切相关的要求引起了钢铁企业的密切关注。是去,是留,从全面履行好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角度,环保已经成为一个关键词、一个有效方式。可以说,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对目前许多钢铁企业的实际状况确实是严峻的考验。为此,我敏锐地抓住这一新闻点,撰写了《以环保优化发展》的新闻评论对之进行分析,进而阐明观点:国家动真格的,一切刻不容缓,我们的动作千万不能迟缓。
其次,要善于学习和积累,厚积薄发
只有充分了解国家、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信息,才能发现新闻中的与众不同之处。同时,只有掌握了大量资料,才能有充分的论据支撑论点。要写好行业的新闻评论,不仅要有新闻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从一堆材料中嗅出新闻价值所在的本事,看到有特色的新闻在脑子里提问几个“为什么”,通过对新闻事件丝丝入扣的分析、综合和判断,从“小”中看出“大”来,从“形”中找出“神”来,从别人没有察觉之地开掘出新闻“富矿”,挖掘出一些深度的东西,找到可评的新闻看点,让受众通过新闻评论去了解“新闻背后的新闻”。
早在2012年9月1日召开的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作了题为“对钢铁行业当前困境的思考”的演讲。演讲中,他明确指出,钢铁行业的脱困之路在于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在打造两个竞争力新优势上下功夫:一是加快培育和打造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和成本为核心的产品竞争力新优势,二是加快建立从占有资源到产品加工配送和服务介入终端客户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力新优势。应对当前的困境和挑战,本钢集团要实现今后一段时期的逆势突围,同样需要在这两个方面大做文章,不仅要思考,更要在行动上适时调整战略发展思路,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和探索。为此,我对之进行了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的论述,呼吁本钢集团上下积极行动,将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和成本这些着力点作为迎战市场和赢得顾客的出发点,作为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跟进到位、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开创本钢新一年新发展的新局面。让“打造竞争新优势”在本钢集团成为每个人思想和行动的方向和指南,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本钢。
再次,要学会筛选资料,紧扣核心论点
新闻评论要让别人觉得有说服力,关键在于对论据的筛选。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就如同一个推销员,与其把产品的用途全都介绍一遍,不如捡一两个最能搔到痒处的着重点。因此,这些论据需要在资料的不断剔除中进行完善,把握新闻评论对行业发展的适宜程度,把问题与行业发展、读者兴趣结合起来,根据评论问题的核心论点,把最想表达的观点归纳成一个个小的核心观点,将手头资料中紧扣核心的东西留下,逐层进行筛选,保证分析有深度,证据详实有力。
为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生产经营的具体问题上,本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晓芳在多次会议上强调提出“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要量化工作措施,少开大会,多开小会或专业会议,做到开一次会议,落实一项措施,解决一个问题。”这看似跟实际工作无关紧要,实则非常重要,击中的是形式主义的要害,表明的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所要改变的不仅是会风和会议方式,更主要的是工作作风的改进和工作方法的革新。为此,我站在转变工作作风的角度,撰写了《开会多开解决问题会》,从正面查找本钢集团做到事先摸清情况交好底,使大家心中有数不开“糊涂会”,突出重点抓住纲不开“扯皮会”,发扬民主广开言路不开“包办会”,讲话、报告简单明了不开“婆婆会”的典型事例作为论据,逐层阐明观点,希望本钢集团各单位和各部门的领导都能主动改进工作方法,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把主要心思用在办实事上,用在解决生产经营的各种实际问题上,把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加扎扎实实。随后,我又先后撰写了《抓工作贵在抓落实》《抓落实重在求实效》的新闻评论,文中引用领导干部“干”字当头,“实”字为上,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抓具体、具体抓的典型事例对核心论点进行论证,告诫部分领导干部切忌急功近利,要实事求是地遵循事物内在发展规律,将各项任务举措进行分工、细化,明确工作的抓手,狠狠地扎进去,实实在在沉下去,切实把每项工作任务做细、做深、做透,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落实,促进发展,干出实绩。
另外,要正确运用语言技巧,做到分寸和准确。好的想法或观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好的表达上来。从一般意义上讲,评论语言与其他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分寸和准确。语言技巧在评论中的地位是需要仰视的。有些文章令人过目不忘,甚至还能有那么一两句经典让人经常挂在嘴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行业新闻评论尽管专业性较强,但同样需要掌握好分寸和准确,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在语言上通俗化、大众化一些,使受众读得懂、听得懂。切忌盲目引用领导、专家讲话,把新闻评论写成领导、专家报告。
今年新春刚过,本钢集团擂响新一年发展攻坚战鼓。大年初五工程技术板块专题经理办公会和大年初六房地产事业发展专题经理办公会的召开,呈现出本钢春来早、干群忙开局的良好气象。与会人员突出重点,找准方向,查原因,找问题,订措施,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而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本钢集团节后工作视频会的召开,更是发出明确的信号: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落实是本钢集团节后乃至今后工作的大事,本钢集团上下要迅速掀起跳出年气接地气,转变作风抓落实的热潮。为此,我撰写《转变作风要“接地气”》,在语言的运用上,运用了“土围子” “中梗阻”这样的通俗易懂语言;运用了将“太平官”形容为“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的生动形象语言,运用了将“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总结成“一线工作法”的精辟准确语言。文章发表后,在职工们中反响很好。有的职工说,这篇评论没有套话、空话、大话,都是接了地气、言简意赅的大实话,问题点到位,解决办法指到位,合乎职工的口味。
(作者单位:本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