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笼换鸟”之后还要“凤凰涅槃”

2014-08-13 11:47张琰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30期
关键词:佛山制造业企业

张琰

近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佛山调研时说,经过深入研究,省委决定在珠三角打造万亿元规模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此辐射和带动粤西地区的发展,并提出希望佛山带好头,发挥引领作用。

作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和珠三角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佛山接过了新命题。这对刚刚上任不久的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来说也是新的机遇和挑战。

“胡春华书记作出指示后,我们立即摸了一下自己的家底,结果发现装备制造业恰恰就是我们的优势产业。”刘悦伦这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佛山迎接新课题

《瞭望东方周刊》:在机械装备制造业方面,佛山已经具备了哪些基础?

刘悦伦: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由小到大,逐步成长为基础雄厚、种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现为以下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具有先发优势。2013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182.9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4.38%。其中,机械装备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22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791.7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3%。

二是上下游企业形成良性互动。我市机械装备企业大部分是依托现有的优势产业而产生,并为本地的企业服务和配套,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衔接、良性互动的格局。

三是产业布局呈集群化分布。佛山是广东省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精密制造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诸多特色产业集群。

四是科技创新体系相对完善。2013年,全市机械装备行业共有各级企业技术中心7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7家、市级14家。共有装备制造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62家。

五是专业市场比较发达。中国(佛山)机械装备展览会是珠三角地区最具行业影响力的专业会展之一,还有南海东方机械国际广场、乐从钢铁市场、广佛五金城、南海模具城等专业市场。

六是骨干龙头企业优势突出。目前,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共有产值超亿元企业317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31家。如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实力在陶瓷机械行业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瞭望东方周刊》:掌握了自身产业现状,佛山下一步要怎么做?

刘悦伦:胡春华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我们立即对此进行研究部署,提出通过创新驱动、市场引领、集聚发展、转型升级,形成骨干龙头优势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条配套完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使佛山成为广东省机械装备制造的核心基地之一、珠三角西岸机械装备产业的龙头、华南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服务集聚区,辐射珠三角西岸城市,争取到“十三五”期末(2020年),打造规模超万亿元的机械装备产业带。

一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构建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加强重点企业机械装备研究院建设,积极构建装备制造业先进标准体系,推动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全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二是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形成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发展格局。整合要素资源向机械装备行业倾斜,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企业名牌和区域品牌,不断提升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区域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成长性较强的中小微企业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三是实施重点突破工程,推动全产业链整体抬升。壮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一汽大众南海项目、南方风机“全球最大型电熔精密成型”(重型金属3D打印)成套工程设备、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北汽福田汽车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四是实施市场开拓工程,提升产业产品话语权影响力。鼓励引导企业加快优化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完善营销网络和服务网络。推动装备制造产品进入央企等大型企业采购供应渠道。

五是实施智慧机械工程,加快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在全市相关行业选取不少于100家制造企业开展试点,鼓励制造企业开展实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培育本地机器人企业,争取到2017年实现本土工业机器人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0%以上。依托“中国在线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本地装备制造企业与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科研院所对接,共同开展协同研发、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协同营销。

六是实施产业配套工程,强化服务支撑与区域合作。制订实施佛山市推动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对装备制造产业布局进行整合优化,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会展、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七是实施区域协调工程,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组建珠江西岸产业联盟,建立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有效利用各市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配套产业。

八是实施要素保障工程,形成装备制造行业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设立“佛山市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基金”,实行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战略。加强职业院校机械装备制造业相关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土地保障,新增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机械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

从腾笼换鸟到凤凰涅槃

《瞭望东方周刊》: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佛山原来的传统产业怎么办?

刘悦伦:佛山这几年一直都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早几年的提法叫做“腾笼换鸟”,就是把“三高一低”的企业迁出去,“笼子”腾干净,把新的装进来。这个模式实施了一段时间,迁出了上百个陶瓷项目。

但现在我觉得应该要有变化,“腾笼换鸟”后面还要再加上“凤凰涅槃”,就是指传统产业也可以就地实现转型升级。佛山千亿元以上产值的产业差不多都是传统产业,如陶瓷、家电、金属加工、家具、建材等,培育一个千亿元级产业需要很长时间,不能轻易淘汰,这对本土企业家也是很大的伤害。endprint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传统产业完全可以通过转型升级获得新生。我们提出关于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八大工程也完全适用于传统产业的就地改造升级。比如,佛山的本土企业海天酱油,以前是个国有老厂,经过转型升级现在成了全国500强企业,2013年实现利润16亿元,贡献税收10亿元。海天酱油就是依靠创新驱动,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了传统产业就地转型升级的目标。

同时,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帮助传统产业完成就地转型升级。通过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引进人才团队解决传统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让传统产业实现凤凰涅槃。

《瞭望东方周刊》:佛山土地开发情况如何?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怎么解决土地瓶颈问题?

刘悦伦:佛山目前土地开发率已经达到35%,超过了警戒线,不能再高了。但佛山现在还有一些工业用地存量,集中在高明、三水区,高明土地开发率在12%左右,三水土地开发率接近20%,两个区土地开发率都不太高,所以在高明、三水打造几个像样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可行的,这是第一。

第二,实行“三旧”改造。佛山有52万亩的“三旧”改造用地,其中大部分是旧厂房仓库,这些用地不需要再进行规划调整,改造后就可以作为新的工业用地。

第三,发挥现有土地潜力。现在很多企业厂房只占其中一部分,其余土地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要加大力度把空余土地的产能发挥出来。

第四,建多层厂房。今后我们不鼓励企业建设单层厂房。据我们了解,韩国的三星电子、LG等大企业的厂房都是5到6层,容积率起码扩大2到3倍。

总之,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把土地产能释放出来,提升地均产值。

广佛双城模式引领全国

《瞭望东方周刊》:广州、佛山两座城市地域相邻、文化同源、互补性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了同城化趋势,这种“双城”模式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

刘悦伦:2009年,广佛两市编制出台的《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科学设置了同城化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规划到2012年,“初步实现同城化,带动广佛肇经济圈和携领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目前该目标基本实现;远期目标规划到2020年,要求我们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和重点协调发展区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构建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同城化发展格局,争取“到2020年,全面实现同城化,率先实现现代化,优质生活圈全面建成,综合经济实力强大,跻身世界较发达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区,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广佛两市拥有2000万常住人口、3.4万多亿元的工业产值、2.2万亿元的GDP,总量超北京、上海,“双城”模式引领全国。

《瞭望东方周刊》:在广佛同城化进程中,佛山的产业定位是什么?

刘悦伦:广佛同城化,其实是一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新型竞合态势。广、佛两市通过竞争寻求合作,以合作实现双赢,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科学发展。佛山作为这种竞合关系的一方,在长期的发展中一直秉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理念,围绕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和优势,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亮点,自我定位为“先进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

产业合作是广佛同城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佛同城化战略中,我们充分整合两市产业优势,共同推进两市先进制造业及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等高端服务产业协作、错位发展、互补共赢。

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广州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和现代服务业优势,打造“先进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与广州优势互补,共构世界级都市圈核心平台;另一方面,保持自身城市特色,从国际化影响力的高度,发展完善与广州差别化的产业体系。

产业规划上,我们积极引导广州汽车等优势产业链条向佛山延伸,推进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等高端服务产业协作,初步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产业一体化格局。目前,佛山汽配企业已达300多家,促进形成“佛山汽配”向“佛山整车”发展的汽车产业新格局。

此外,在金融合作方面,2010年佛山推动汇丰、东亚等7家港资银行广州分行在我市设立异地支行,填补了我市无外资银行的空白。至今两市有20多家银行实现了广佛间通存通兑。与广州一河之隔的广东金融高新区,借助广州金融前台优势,引进了一批大型龙头金融项目。

《瞭望东方周刊》:在城市发展规划上,广佛两地怎样打破区域界限,协同发展?

刘悦伦:《广佛同城发展规划(2009-2020年)》是全国第一个跨市共同编制的同城规划。在《同城规划》的统领下,我们还先后制定了城市规划,产业协作,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三年工作规划。在交接区域,以“先交界后纵深”为原则,加快推动接壤区域一体化衔接。

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的对接方面,我们希望打通广佛两市的两张地铁网,广州现在有10多条地铁,佛山也规划建设8条地铁(目前启动两条),从长远来说,两市地铁网最好能变成一张网,佛山未来的8条地铁中规划有6条跟广州对接。此外还有高速公路,城际交通等对接。目前,广佛一小时道路交通圈和一体化公交服务基本实现。

另外,在环境治理方面两市也进行协同治理。我们以水环境污染与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为突破口,推进环境共保共治,共同打造广佛优质生活圈。2010年横跨两市的西江引水工程成功通水,是全国第三大引水工程,每天250万吨优质西江水源源不断从我市输送到广州,惠及广州600多万市民。西江水质、跨境断面等监测与预警数据实现互通共享,河涌水质、堤岸景观得到整体改善。在联合整治大气污染方面,两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对加油站、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整治工作,联手推进电厂脱硝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等。

此外,还有民生对接。我们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不断推进两市教育培训、人才、社会保险、文体旅游、通信同城、社会治安等领域深入合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城化水平,普惠两地市民。异地就医率先实现,广州在我市认定了9家定点医疗机构,我市在广州认定了30家,两市居民跨市就诊更加方便。通信同城方面,移动通信资费同城化基本实现,基础通信网络和客户服务已无缝对接,固定电话资费同城化先行在交界地区开展试点,2012年以“资费叠加”的形式全面实现通信资费一体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佛山制造业企业
红色热土佛山
佛山制造为啥这么牛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