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教授谈养生:你离健康有多远?

2014-08-13 13:34
新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慢性病生理医学

本刊推出“谷教授谈养生”栏目,从健商、营养、保健等多方面为广大读者传授养生“秘笈”,希望大家可以在这里学习一招半式,带给自己和家人更多健康。

老友好久没见了,相见时最常见的问候语就是身体怎么样?你知道什么是健康吗?一般人认为,体检指标都正常的,就是健康。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在汉语中“健”与“康”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体壮曰健,心怡曰康。体壮、心怡才构成了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这两方面的含义。

我经常在临床见到一些这样的患者,他们身体指标都是正常的,但总是感觉浑身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舒服,还有的人社会适应能力不好。比如有的女性在家庭中总是表现得比较急躁,多疑多虑,情绪像小孩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唠唠叨叨,搞得家里人都不舒心,自己还觉得很委屈。这与情商无关,而是身体出了问题。

14项健康指标常自检

每个人不可能一个月做一次体检,但可以根据以下14项生理特征来自测自己的身体现状。

14项健康测试:眼睛有神、呼吸从容、二便正常、脉象缓匀、形体壮实、面色红润、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腰腿灵便、声音洪亮、须发润泽、食欲正常、情绪稳定、记忆良好。

如果说你40岁,有一两项异常还说得过去,如果有三四项健康状态处于黄灯,就需调整。若超过4项,健康就要亮“红灯”了。这14项生理特征归纳起来有着3个基本支撑条件,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精气神”,健康人的外部表现:精充、气足、神爽。

疾病、“欲病”皆可调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人被分成了三种状态,也就是三类人。一种状态是“已病”,已有了明显的身体问题,一些检查指标也是阳性的。第二种状态就是“欲病”,在体检当中没有明显的阳性指标,但自己感觉到不适。至于“未病”也就是处于健康状态。

中国先贤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就是说等着疾病生成再去治疗,医生是非常无奈和遗憾的,医生更愿意做“上医”,维护健康养生医学。未雨绸缪,防病于先。“中医”是相当于早期干预的预防医学。防微杜渐,欲病救萌。“下医”则是针对疾病的治疗医学。

有专家预言,未来十几年中,慢性病在中国将出现“井喷式”爆发。而这些慢性病大多数是可以预防或早期干预的。关于治未病的认识,中医学在两千年前就提出来了。作为人,本应该把握自己的命运,健康与疾病也同样需要自己掌控。大多数“欲病”都可能被调整到“未病”,疾病者通过调治,可以被逆转为“欲病”或“未病”。

(摘编 华夏出版社 《养生有方》 )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性病生理医学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医学的进步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医学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