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其章
大约八九年前某天上午,止庵与我约好在报国寺收藏市场见面,那时我是报国寺常客,止庵是第一回来。为什么来?是因为我常跟他讲起在报国寺所见所闻的淘书故事,止庵一时出于好奇,就来了。跟我转了几个地摊,他居然鼓动我买了一本有汪精卫大照片的老杂志。中午正好有个饭局,我的一位朋友张文标先生召集,入席有两位媒体的朋友,有六七位收藏圈的朋友,还有几位朋友的朋友。止庵面对这些人煞觉眼生,全凭我一一低声给他介绍;这位是收什么的,那位是收什么的,我估摸,他一个也记不住,也不想记。就是在这次饭局后,止庵抛出针对收藏圈的“高者近儒,低者近丐”八字论。
关于这八个字,以后我与止庵无数次地谈及。我甚至问他儒丐之间还有没有个过渡的阶级,譬如我自己,自觉不够儒,似乎亦非丐,应该算中间人物吧。止庵承认这八个字是饭局上的最初印象,这个印象来自与席者的作派、衣装、谈吐等表面的东西,未及其他。
倒是我后来使劲儿地琢磨这八个字有何深意。我在给止庵的信中说:“我倒是赞同你对‘收藏圈的八字评语‘高者近儒,低者近丐。这八个字不但是好言语,也可以扩而广之到所有的‘圈子。”
所谓“圈子”,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将具有同好的某一类人划归为“读书圈”“书画圈”“集邮圈”“藏书圈”,多是为了书面叙述或口头表达的方便。圈子的划分并不像阶级的划分那样严格,如果像列宁非常仇恨的“富农阶级”,那还了得,统统枪毙。
具体到收藏圈,具体到某一收藏门类,儒丐之分,说穿了,就是贵贱之分,高低之分。此时的“圈子”隐约含有阶级的意味,不是么,白领蓝领,高富帅与矮穷矬,显然就不是什么收藏不收藏的事了。
止庵针对收藏圈的这番高论,无意之中透露了“读书圈”的优越感,尚不属于歧视。自古以来读书人总是看不起专事收藏(藏书)的人,清代学者洪亮吉将藏书家分为考订家、校雠家、收藏家、赏鉴家、掠贩家五类。洪氏的“五家论”实质亦即“高者近儒,低者近丐”,只不过不似字面上“丐”的本义那样显明,贬之为“掠贩家”,不就等同说你是藏书家里层次最低的么?韦力先生说,“人们为什么对藏书家总是冷嘲热讽,比如以‘智者不藏书等偷换概念的话等等,来视藏书家为蠢物,我觉得这就是时代的功利心渗透到当今人们血液中的折射”。
虽然我一直警觉读书界对藏书圈(界比圈高)的偏见,不成想就是这码子事,藏书圈的印象分历来不高,在旁人眼中,这是一帮不可理喻的家伙,神神叨叨,不着四六,总以为天底下唯有藏书是最要紧的事情,谁要是说他一句他的书不好,如数家珍的脸即刻就是晚娘之脸了。
我有责任把嗜书者分为两类,一类“嗜读书”,一类“嗜藏书”,井水不犯河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只有极个别天才,有能力平衡嗜读与嗜藏的辩证与统一,平庸之辈顾好一头即手忙脚乱。
读书或藏书,纯粹的个人行为,偶有三五同好,便被视为圈子,结党营私,一人出丑,抹黑全圈。也许,到了纸质书消亡的那一天,天下读书人也好,藏书人也好,大家捧的都是电子书,电子书面前人人平等,儒丐之论也就随之成为历史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