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显成
枣阳市财政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精进理财、令行禁止、合作共赢的理财思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财政局连续六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惠农补贴“一户见全组”制度、“明白袋”制度等创新工作在全省推广。
制度规范,努力营造规范严谨、务实向上的财政服务文化氛围。围绕转变作风、抓落实,严格执行四项工作机制,促进工作开展。一是公开承诺制。各科室单位提出明确的办结时限及阶段性工作目标,并作出郑重承诺,在局公开网和公开墙上公示,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二是跟踪反馈制。各单位对涉及到的工作进行细化,制定工作标准,明确时间节点,确认责任主体,实行定量、定岗、定责管理,形成路线图,促进工作开展。三是内部巡查制。成立了督办专班,对作风建设、工作落实情况等进行暗访、抽查。同时,每季度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核查,抓好工作落实。四是工作问责制。凡出现工作推诿扯皮、落实不力、失职渎职造成工作损失和不良影响的,对主要责任人和分管领导进行问责。
创新管理,不断强化科学理财、优质高效的服务型财政。重点清理规范影响财政服务效能的手续、流程,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一是及时补位强服务。对需要加强的服务及时进行补位。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方法,对农民机井堰结合工程奖补,扶助打机井278眼,使全市18个乡镇278个受灾严重的村组得到及时救助。印发了《强农惠农政策便民手册》一书,收集了多个部门和单位面向农村的惠农政策18项,被农民形象地称为“护身符”。二是着力创新强服务。先后实行了乡镇财政专管员“双选双诺”制度,探索实施了“一户见全组”公示办法、“惠农政策明白袋”制度,让农民成为“明白人”,让政策、资金“阳光化”。近两年,通过采取城市建设投入试行绩效管理、实行“小农水”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推行市直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等创新措施,促进了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三是优化流程强服务。推进管理流程的系统化重塑和再造,对各类专项资金,优化业务流程,加快拨付进度,提高拨付效率,方便服务对象。完善内部职责分工、建立大额支出权限签批制度、实行定期对账、严格存单三人分管办法,保证了资金安全;破解乡镇中小学单位多、业务复杂的难题,将直接支付的范围延伸到各中心学校;跨科室监管相互衔接,整体联动,形成了即时动态监控体系。四是围绕大局强服务。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把市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作为财政服务的核心。在加大本级财政投入的同时,运用担保、贴息、补贴手段,集中财力保障顺利推进。对重大项目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资金拨付机制,随时、动态跟进项目主动做好管理服务,确保项目的质量与效益。
抓人促事,积极打造爱岗敬业、服务一流的财政干部队伍。一是创新学习方式。积极引进体验式培训项目,每年对干部职工进行轮训;多次邀请财政部、省财政厅专家讲解财政经济管理热点问题,极大开拓了干部职工的视野;先后三次组织干部职工到监狱、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自觉用好手中的权力。二是积极开展活动。积极开展义务献血、植树造林、关爱留守儿童、援助困难学生等活动。并多次组织干部职工捐款献爱心。去年以来,先后捐资2万余元,帮助困难群众解贫纾困。组织市直14个财政单位与杨当镇西村等23个村级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投入91万多元,帮助扶持5个发展项目,打抗旱浅源机井54口,新修泵站2个,公路14公里,村级公益设施11处,垃圾箱50个。三是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对中层干部的考核,制定中层干部考核标准,促使中层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好的经验、好的方法,积极学习借鉴。实行了新的市对镇财政管理体制,对乡镇每年倾斜财力2.05亿元,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作者系枣阳市财政局局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