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骏 郭福星
宜昌市西陵区西陵街道位于宜昌市中心,属于老城区,辖区常住人口4万余户,13.2万人,自管党员1620余人。当前,在社会转型期,街道社区面临着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居民需求层次越来越高、社会管理服务难度越来越大等一系列难题。面对这些难题,西陵街道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全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社区服务全方位。
推行社区网格化党建,把组织建到群众身边。在社区构建“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根据网格划分和网格内党员情况,以相邻的几个网格为单位组建一个网格党支部,并以楼栋为单位设立党小组,将热心社区服务的党员明确为党员中心户,这样就在所属9个社会型社区设立了56个网格党支部、108个楼栋党小组,明确了317名党员中心户,将党组织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群众身边,夯实服务群众的组织基础。2014年以来,街道集中分批分层次对社区党委(支部)和网格党支部开展了软弱涣散党组织摸排整顿工作,在找准问题症结的基础上,实行对症下药,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充分发挥网格优势,激发党建服务群众活力。网格员到社区之后,在社区党组织引导之下,积极发挥网格优势,为居民群众开展各类服务。一是实行“零距离”服务。网格员在社区,一方面为群众提供“双代”(为政府代理行政事项,为居民代办行政事务如居住证、老年优待证、计划生育服务证等各种证件)服务,另一方面实行工作日错时上下班和节假日轮流值班制度,尽可能方便居民群众办事。二是推行“网格组团式服务”。以网格为单位,将警务室、便民服务站、党员“帮你”工作室等便民服务载体在网格上进行标识。推行“支部会开进群众家”工作模式。针对居民在就业、就医、就学和家庭矛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变“请求式服务”为“上门式服务”,网格党支部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到居民家中召开扩大的支部会,现场听取情况,研究工作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三是实行联动式服务。依托宜昌市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系统,网格员在社区摸查各类矛盾纠纷,继而上下联动,解决了居民办事“到处跑、门难找”的问题,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两年来,共受理各类诉求7027件,街道社区解决6380件,占90.7%,调处成功率达98%。
倾力打造“帮你”工作室,实现为民服务全方位。在社区网格管理站、便民服务站、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的基础上,打造党员“帮你”工作室,形成“3+1”全方位服务体系。通过整合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党员志愿者、在职党员、中介服务主体等6支队伍力量,建立“服务资源库”。全面摸清辖区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情况,建立“民生需求库”,将服务力量与服务对象有效对接。通过采取财政支持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社区自筹一点等方式,建立“帮你”服务专项资金,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民声”服务、中介服务、特色服务。志愿服务——将志愿者细分为若干小分队,经常组织他们上门探望辖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民声”服务——将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分到社区,帮助代言民生,反映民意,“帮你”工作室运行以来,帮助社区解决了一批重大难题;中介服务——通过严格的准入机制,整合辖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场主体,为居民提供家电修理、水电维修、家政服务、的士预约等各类优质优价优先的便民服务;特色服务——提供如“假日妈妈”、“暑假社会实践岗”、“农民工乡情家园”、“残疾人一元餐厅”、“清风艺术团”、“中小学生四点半学校”等精细化服务。在此基础上,街道及时更新“两库”信息,将“帮你”工作室服务载体标识到每一个网格,提高“帮你”工作室在居民群众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通过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建立“帮你”服务协会,在社区形成了“我帮人人,人人帮我”的良好氛围。“帮你”工作室自2013年运行以来,共受理居民各类诉求2560件,办结率为98%,满意率达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