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广
笔者在外地采访期间,问起站点工作,一个基层电教工作者说了番“大实话”:你来检查它就通,你不检查它经常不通。追问之下方知,目前不少地方的基层站点畅通率并不像给上级的汇报中所说的那样理想,个别地域偏远或经济落后地区,站点畅通率甚至常年维持在较低水平。远程教育开展这么多年了,站点建设也早已告成,可是先不说学用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单单是一个站点畅通率都还处于“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原始状态”,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
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很多地方的站点设备维修维护跟不上,导致设备经常处于故障状态;另一方面,电子设备是会老化的,站点建设完成毕竟也这么多年了,很多设备已经达到了健康运行的“临界点”,需要更换或升级。要保证站点畅通,必须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在维修维护方面,首先要加强维修维护力量。这有两个途径,一方面需强化自身,一方面应借助外力。基层站点星罗棋布,如果站点出现哪怕一点小问题都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上门解决,那恐怕无论多么强大的技术服务队伍都难以胜任。所以要尽可能地通过培训提高站点管理员的技术水平,使一些简单的技术故障可以自行解决。“打铁需要自身硬”,远程教育工程浩大、工作浩繁,管理难度并不弱于“打铁”。所以就要力争让基层站点管理员都成为“好汉”,才能多捻几颗钉。小问题自己消化,大故障就要找专业人士,所以还要与电信、移动等部门和单位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在站点建设招标期间就明确设备跟踪维修责任问题。
其次要强化沟通机制。有的站点设备出问题了,好嘛,这下子可算找到搁起这项工作的理由了,往那里一丢就不管了。上级来检查,你看,设备都不通,我们有什么办法?实际上,这就是沟通和监控不到位造成的责任感缺失。应针对这一问题建立多向沟通的机制,包括上级与电信部门的沟通、上级与站点的沟通和站点与站点的沟通,以确保站点故障问题在工作中“显形”,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问题被隐蔽和搁置。
设备的更新换代,相对于维护维修来说困难更要大得多。前者尚可通过自身工作建设来加以改善,而后者却是实打实的硬件问题,可以说没有其他突破口,最终的指向就是一个字:钱。而这恰恰是我们最缺乏的。站点建设本身就是一个负担,让人为难的是这个负担并非一次性就能解决,而是长期存在。站点建起来了,还要运行;运行时间长了,还要更新和升级。因为这种“难以承受之重”,颇有一些地方认为远程教育就是个“无底洞”。然而,这个困难我们必须解决。应从远教经费中再次列支,建立设备更新储备金。不过,我们的经费有限,所以这个储备金可能远远不够。那么在使用中就要对站点综合情况进行分级,决定更新的先后次序和更新幅度。至于不足部分,就要靠资源整合,联合外力分担资金压力。首先,要加强与各涉农单位的合作,整合各涉农单位提供的设备资源,主动延伸基层站点的服务功能,丰富站点活动形式,为各涉农单位提供活动平台,在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共建共享,以此满足站点更新需求。其次,要加强同社会各界及企业的协作,采取诸如村企共建共享等市场化运作方式来实现站点设备更新升级。比如我们要建设一个拓展型站点,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给驻村企业进行广告宣传,或为驻村企业提供定期不定期的员工培训,以此争得企业出资赞助。这并不违背远程教育工作的宗旨,相反还是远程教育学用工作走向深化的一个途径。
“站点畅通”是个老话题,“站点不畅通”是个老问题。由于我们基层一直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老习惯,这个问题在各级单位的总结汇报中通常都被淡化甚至忽略。但这其实是我们工作的基础,是不能忽略的问题,所以笔者今天老话重提,希望能引起读者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探索更多更好的解决这个老问题的方式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