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航+周淼葭
“天灾我都不怕,重建又有何难?”
“流自己的汗,出自己的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
“你帮我,我帮他,团结互助建新家。”
……
这样简单易懂而又激励人心的标语,在芦山县的大街小巷、乡村农舍中,随处可见。3月4日,临近“4·20”芦山7级强震一周年之际,记者驱车来到芦山县,车过飞仙关镇后,沿途催人奋进的宣传标语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芦山县是2013年“4·20”芦山7级强震的震中县,也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县,在这里,人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住房重建,更多的还需要精神激励和心理安抚。为了帮助受灾群众克服重建难的心理问题,县委宣传部在宣传标语上下了很大功夫,既要阳光向上鼓励人心又要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同时,在芦阳镇体育馆的过渡安置小区里还设立了青年志愿者心理救助工作站,及时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与精神安抚。
或许是“润物细无声”的标语起了很好的精神指导作用,也或许是重建家园刚性需求的迫在眉睫,记者所见,处处热火朝天、建设正酣。并不宽敞的道路,来回奔波着一辆辆运输建材的大卡车;玉溪河畔,青山依旧在,菜花泛金黄,有的人家房屋已具雏形,有的人家正在打桩建地基……
在龙门乡隆兴村新村聚居点,工人们正忙碌地建设新房,陈列整齐的楼房已初具规模。据了解,此处总共建设59户,占地面积51亩,而房屋建设的质量监管、资金运营、进度把控等重大事项的监管权,则由新村受灾群众自主选举出来的业主委员会掌握。该村村民李可鑫被选为隆兴村小坎卡组业主委员会会长,每天他都守在工地上,监督着从地基开挖到砌墙上梁各个关键环节。有段时间,还每天拿着红外线测距仪仔细测量墙体是否垂直、圈梁有没有偷工减料。“现在辛苦点,以后就能安心点,这里是我们的新家,也是我们的希望。”李可鑫在面对记者镜头时,腼腆而又有底气地说。
政府为我们特困户修了新房
与隆兴村新村聚居点比邻的是该村特困群众居住的保障房。五幢色彩亮丽的川西民居式小房屋依次排列,青瓦红砖、灯笼高挂、门中有双“福”、左右张贴对联……还留有浓郁的新年味儿,让人见了就有种抑制不住的愉悦之感。“我的腿是老毛病了,不能使力,连站立都很艰难,好在政府给我们修了房子,不然还不晓得咋办。”五保老人骆体良说着这话时,眼里流露出的笑意深深刻在了记者心里,他所想要的幸福,如此简单。他的新家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不仅如此,政府还会送来大米、菜油等生活必备品。住在他隔壁的陈瑞安老人说,如今他们几个五保户被统一安排住进了新屋,也算相互有了照应,出太阳的时候,大家都会在屋前的院坝里摆龙门阵打发时间,享受着独有的恬静。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
离开隆兴村,顺着玉溪河畔继续往下走,便是龙门乡的另一个村——古城村。在这里,同样的春意,同样的繁忙。道路两旁,散居的群众正忙碌地自行重建,正应了标语上那句“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当地的群主告诉记者,不论是自己动手重建,还是加入统一规划建设的聚居点,政府所给的补贴完全相同,可供村民自行选择。以三口之家来说,补贴重建资金2.6万元,可贷款5万元,第一年利息由政府全额补贴,第二年利息由政府负担70%,第三年利息由政府负担50%,三年以后利息则全部由自己负担,并且还享受优惠利率贷款。有了这样的政策支撑,群众的重建热情普遍高涨,而古城村在记者看来,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优势——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军部旧址也正在这里。虽然此时此刻,旧址凋零,但这里却留下了红军树、跨马桥等文物古迹……先重建,再发展,当住房重建全部竣工之时,旧址便将成为古城村发展旅游观光业的一大亮点。可以想见,玉溪河边,古老院落散发出的历史遗韵,绿色的山,红色的地,交相辉映,那会是另一个“春天”。
生态芦山的明天更美好
调转镜头,在与龙门乡相反方向的思延乡,除了依旧忙碌的住房重建外,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在这里加速推进,规划在此建设9000亩猕猴桃基地和600亩设施农业。土地流转、整理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已流转、整理出来的土地正在进行开厢起垄、施基肥、种植果苗的工作,园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透出春天的气息。在芦山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生态正是其最大的特色与优势,而此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让我们看到了这里万象更新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