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中平
县域经济是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的重要“底部”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生机勃勃的县域经济,是凉山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
没有县域经济大发展,难以实现凉山新跨越
发展县域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县域是行政体制之根。一直以来,县(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地域。“千线万线一针牵”。党和政府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最终都要通过县级落实到基层。县域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县域是经济发展之基。县域行政区域广大、资源丰富,决定了县域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地方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近年来,凉山州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凉山州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788.62亿元,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70.25%,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9%。可以说,没有县域经济大发展,就难以实现富民强州新跨越。
——县域是社会民生之本。县域人口多,贫困人口集中,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相对突出。2012年,凉山州县域常住人口382.1万人,占全州常住人口的83.8%。富民强州,首先是富农民、强农村、壮县域。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才能为解决社会民生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实现富民强州新跨越提供重要保障。
——县域是生态文明之源。凉山州县域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山青水秀”是凉山州的主要优势,“生态立州”是凉山州的重要战略。凉山州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绝大多数都在县域,生态林、水源林绝大多数都在县域,县域森林覆盖率达42.71%。只有县域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好了,才能促进全州的生态建设,早日建成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
凉山发展县域经济的路径选择
——做好项目,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拉动力。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推进凉山县域经济加快崛起。要发挥优势,善抓机遇,提高项目谋划精准性;要聚集合力,全力招商,提高招商项目落地率;要打破常规,加快推进,提高重点项目带动力;要强化监管,严把质量,提高项目建设满意度,千方百计确保今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确保第十四届西博会集中签约项目履约率达90%以上、开工率达80%以上,用项目建设成效推动全州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做强产业,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支撑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以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国家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苦荞生产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和产业强县建设为推动,以培育加工营销型龙头企业、种养业主(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职业农民为带动,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攀西试验区这个“金字招牌”带来的特殊政策支持,依托钒钛、稀土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拉动凉山五大优势资源立体开发,做大做强“7+3”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西昌经久、太和、冕宁、德昌稀土科技园、“两会”有色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整合共建,创建国家或省级高新区、经开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做大品牌,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继续深化“大凉山”品牌建设,坚持基地为要、质量为本、开放为媒、文化为魂,坚持政策引导、企业主体、政企联动、创新驱动,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加大品牌宣传营销力度,扩大凉山农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把“大凉山”特色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
——做牢基础,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保障力。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跨越发展的条件。坚持把交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全力打好交通大会战;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做特城镇,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引擎力。把城镇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结构调整、破解发展难题,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坚持群众自愿,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坚持“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拓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空间,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凉山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
——加强规划的编制与引领。树立全州“一盘棋”的大局观,加快资源战略性布局和战略节点设置,科学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专项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
——加强科技的转化与应用。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为核心,积极研究财税金融、产业、投资、土地、生态补偿、人才及对口支援等方面的新政策;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积极实施跨行政区域协调合作新机制和土地、环保等要素保障新办法;着力推进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开发中的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为推进全国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开发探索积累经验。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积极争取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科技中心和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快建设水电、钒钛、稀土“三大科技洼地”,增强转型发展、跨越提升新动力。
——加强区域的开放与合作。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建立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与荷兰、津巴布韦、泰国、新加坡等国际合作,打造世界知名的烟叶、花卉等品牌。深化与成都、攀枝花、川滇黔14市州等地的区域合作。加强厅(局)州、银(企)政合作。充分利用西博会等平台,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招商选资、招大引强。加强州内县市联合引资、共建“飞地园区”、产业分工协作等领域合作,实现区域资源融合与优势互补,推动区内一体化建设。
——加强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建立完善资源入股、生态补偿、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企业就地注册等机制,促进资源开发富民惠民,切实解决“资源拿走、污染留下,财富拿走、贫困留下”的突出问题。建立完善区域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安宁河谷地区、大凉山彝区、木里藏区以及各县市之间的双边、多边合作。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强的执行力,确保凉山州在全省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中加快崛起,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