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华
台湾和闽南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自古以来,农家人主要的耕作牲畜就是牛。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牛不仅是可敬、可亲、可爱的朋友,更是心目中力量的象征、财富的标志、吉祥的化身。
牛耕技术主要来自大陆
最早台湾没有耕牛,后来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才从国外和祖国大陆的闽南等地引进。明代末期,荷兰人占领台湾,发现台湾没有牛。但他们要在台湾发展种植甘蔗,如果没有牛,效率很低,所以特地从殖民地印尼爪哇运来200头牛作为耕地、种甘蔗使用,这是台湾黄牛的起源。而最早从爪哇买来的200头牛不够使用,荷兰人就在台湾开设“牛司”管理牛,训练、繁殖耕牛,鼓励原住民把捕来的野牛用木栅围起来,通过鞭打、虐待后再喂食。这一来,经过快者半年,慢者一年的驯服,野牛就可以听人使唤参与耕耘的行列。台湾的水牛,则是清代以后,从祖国大陆运来的。
《台湾通史》中记载:“(台湾)有水牛、黄牛两种。耕田挽车,均借其力。唯水牛力大,一只可载千斤,黄牛不及……清律禁屠牛,唯祀典始宰之。乡村货牛之处,曰墟,定日一开。”据说,台湾的牛多是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引进的,“为了开发台湾,郑氏政权向闽、浙、粤招募丁壮,每人给三两银、每三人给一头耕牛,大片荒原渐成聚落。郑氏政权又派汉人入山帮助山民发展生产,每村给熟牛一头,铁犁铁耙各一副,由老农教山民牛耕之法”。可见台湾的牛耕技术主要来自祖国大陆。
台湾牛车古今不衰
自古至今,台湾人盛行牛车。台湾馆藏古画、清代乾隆年间绘制的《番社采风图》中就有一幅台湾原住民驾驶牛车,载人出行的古画。从画面可看出当时台湾的牛车或御两牛,或御单牛,车轮甚大,以木板拼成,无辐。清朝郁永河的《脾海纪游》中记叙,台湾马很少,只有长官有马车坐,人数不过一、两位,其他坐牛车。可见当时牛不但为耕作贡献毕生力量,也取代马做为交通运输和代步工具。
现代尽管交通工具甚多,但是,牛车以其消耗能源少,又没有什么污染,路况条件差它也能照样驾驶等优点而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至今在台湾一些农村,牛车仍在“服役”,因为牛的力气大,用它代替“动力”拖动的车,车板宽载货多,仍然受到人们欢迎。特别是在台湾一些旅游景区,业者别出心裁地让游客享受坐牛车的乐趣,有的则把牛车或牛车造型摆置在旅游景区作为景观点缀,让它散发思古之情。
护牛敬牛两岸同俗
在台湾及其主要祖居地闽南,自古以来人们重视护牛敬牛。台湾闽南话把母牛说为“牛母”;公牛说为“牛公”。把享受少、付出多、任劳任怨的人比作“老黄牛”;方言俗语中的“牛无食过岸草”,比喻安分守纪;“老牛拖破车”比喻勤俭节约;“牛仔不识虎”比喻初生牛犊不怕虎等。
每逢过年时,人们要在牛棚张贴用红纸书写的“六畜兴旺”联句。闽南漳州百花村节庆时,村民要给水牛喂糯米酒,还要把盛开的水仙挂在牛犄角上以贺节喜。历史上,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在台湾北部一些农业地区,农家人会特别为耕牛过生日。这一天,耕牛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不用到田间地头劳动。保护耕牛,给牛放假这样的风俗,在闽南以及台湾其他地区也有,但都是每年冬至这一天,人们俗称“牛节”。这天,耕牛的主人要给牛放假,为了答谢耕牛一年辛苦耕耘的功劳,还用节俗食品汤圆粘附于牛角,表示耕牛过节。冬季气候特别寒冷时,要给耕牛饮酒御寒。即使在物质极其缺乏的上世纪六十年代,闽南地区商业部门还专门分配酒票供应耕牛饮用御寒,当地人俗称“牛酒”。这种以酒为契、人牛共庆的场景,堪称两岸护牛敬牛风俗奇观!
牛的食住受到闽南农家人的特别关注。《漳州市志》中记载:“修建牛舍、猪舍要择吉日先祭土地公,完工后也要‘谢土,敬土地公。牛生崽的第三天都要做粿敬土地公,以祈饲养顺利,称为‘做三朝。牛的崽子忌让坐月子的产妇、寡妇和参加殡葬的人观看;若家人在外面参加殡葬,要向丧家讨点饭、酒带回给牛崽子吃。”闽南人和牛相依为命,牛通人性,不怕脏、不嫌贫、不挑食、不偷懒,人们不到迫不得已的境地,无论如何也不舍得卖牛。即使要卖,也不能在牛的面前道出“买卖”二字。据说,牛有灵性,一旦知道自己将被卖,就会流泪,忧郁成疾,以致乏力耕作。
民间爱牛敬牛的风俗还有不少。据记载:“春天赶牛上山放牧时要用牲醴祭祀山神和土地公,祈求牛群平安。牛为役畜,农忙时要特别照顾,早上给耕牛吃稀饭或饭团,晚上灌牛酒、加刍草。冬天和初春雨季要给牛喂番薯大米粥,并定期灌牛酒。贫困农家一家养不起一头牛,常常两三家合养一头牛,轮流护养,共同使用。缺牛户向农友借用耕牛,农活完成后要用红布扎牛角,并加上几粒红米圆子一起送还牛主。小牛初次下田耕地时,要在田头插纸钱敬土地神。宰杀病、残、老牛时,屠者要托辞加罪于牛(如践踏田园、角斗等),并说明自己奉天命杀牛,不要结怨。观看杀牛的人要口衔草叶,双手反叉在背后,以表示无法救援。牛主将老病耕牛卖给屠户后要将牛绳或牛鼻环带回,不得回头看。”
台湾民间传说,不管是谁,如果看见牛被杀而不相救,死后阎罗王会重重判罪。从前,台湾台北大桥沿淡水河通到大龙峒的沿河道路上,有一座屠宰场。附近居家做父母的经常叮嘱小孩,经过屠宰场听到牛叫时,要立即闭上眼睛,两手向背后相握,非这样做不可。人们俗信,如果这样做了,今后寿终正寝,阎罗王判你生前见牛死而不相救之罪时,便可以告之“当时眼睛看不到,手也被绑起来,无法救牛”。 而被改判无罪。时至今日,台湾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不吃牛肉。
台湾佛教信众甚多,在他们心目中,牛是神圣、高贵的动物,具足威仪和德行,以“人中牛王”来称赞佛陀的德行广大无边,以大白牛车比喻唯一的佛乘,即大乘妙法。台湾嘉义县太保市有一座“牛将军庙”,是台湾唯一的牛神庙宇。庙里供奉着一尊黑色的大水牛,旁边有一个手持牛鞭的牧童。根据庙中碑文记载,相传郑成功军队早期开垦台湾时,带了8头水牛来助耕。然而荒地开垦非常不容易,再加上田多牛少,这些牛最后便因操劳过度而死。后来先民特别兴建了一座水牛庙来感念水牛,并且让后人缅怀早期先民披荆斩棘的艰辛。一直到现在,牛将军庙始终香火鼎盛,一年四季游客也络绎不绝,牛前的石臼长年都供奉着鲜花、水果、甘蔗,以及水牛喜欢吃的新鲜牧草和一桶干净的清水。1978年12月3日,时任台湾领导人的蒋经国先生莅临牛将军庙参观,并亲手拿牧草喂祭牛神,被传为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