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精神成就的医界华彩

2014-08-12 09:15郭士健李大庆
黄埔 2014年4期
关键词:螺杆菌黄埔幽门

郭士健 李大庆

京城四月春意浓,和风送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现代化静雅、宁和的消化内科疗区里,我们见到了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梁浩教授。梁教授朴素的外表就象路上的一位平凡长者。但知晓他的经历,特别是在他娓娓道出那段奋斗岁月后,不禁让人对这位黄埔后代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别样风采”肃然起敬,那正是保持了传统又焕发着现代气息的黄埔精神。

少年在逆境中循着父亲的脚印“不断进步”

1956年出生在长春的他自幼酷爱音乐和物理,怀着对自然界无限的好奇和揭开大自然奥秘的幻想,立志长大以后做一名物理学家或是音乐家。但造化弄人,“文革”期间,父亲却因曾在黄埔军校学习的经历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母亲也受到牵连,兄弟三人由亲戚照顾,从此,他们的志向也化作泡影。换作别的孩子,可能就此消极。但源于父亲身上的某种“品格”被唤醒,离开父母教诲的孩子过早地成熟了。

他的父亲梁维诚毕业于黄埔军校二十三期一总队工兵科,1949年在军校地下党的策划下,随二十三期师生在赴台湾的转飞途中集体起义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后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梁老本着“春雨润物不倦,只为桃李芬芳”的信念,从教30余年,连续8年被评为各级先进工作者,出席北京召开的全国史学会议,被选为中国史学会会员,省市史学会常务理事,其论文在全国及省市学术刊物上发表,曾编写“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一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史学界具有一定影响。1988年,梁老被选为第六届吉林省政协委员,此后,梁老撰写了20多份有价值的提案,为参政议政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担任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长春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梁老退休后,依然发挥着余热,为准备高考的学生讲课补习。

在梁浩的记忆里,父亲有着顽强的毅力,有傲骨,脾气较大,看不惯的事情总想说几句,并有着很强的专业学识,经常加班,工作异常认真努力,会嘲笑那些开会打瞌睡的人。父亲的言行影响了孩子。1974年,梁浩到吉林省九台市苇子沟乡插队。17岁的他打算从此扎根农村,在祖国的广阔天地里实现自我,用行动让人们改变对自己家庭的“偏见”。近两年中,他只回过一次家,全乡知青中,他响应组织号召第一个写决心书,表达扎根农村的决心。当时虽因家庭原因,不能参军,但他却用行动使自己成为了县、乡两级先进知识青年。由于他的优异表现,1976年,在下乡一年零十个月时被破格提前招工回城,在长春市的一家中草药店工作。他还记得背着行李走进家门那天,当时正四顾无助的母亲以为他只是回来探亲,没想到却是一个莫大的惊喜。

顽强毅力根源于“黄埔精神”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梁浩看到过父亲珍藏的一张写着父亲名字的证书,那是朱德总司令当年亲手签发的起义证书,令他印象深刻。父亲却很少提及那段军校的历史,从行动举止上,他感受到了父亲的豁达、正直和低调,感受到了父亲“务求上进”的进取精神,不屈不挠的为人品格,或许这正是父亲与众不同的“黄埔风范”。正是这种“精神基因”的影响和传承,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们兄弟三人1977年后相继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材。

1977年10月,他来不及更多的准备,匆忙地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场考试,并顺利通过。由于当时的政策规定,在职人员不能填报个人志愿(由单位填),所以他被白求恩医科大学录取。品学兼优的他在大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解放军总医院(301)。虽然学医并不是他的初衷,但当他考上医学院、进入医学领域不久,就慢慢深爱上了这个行业。当时的总医院采用241制的方式训练和培养年轻医生,即两年的大内科“轮转”、四年的住院医师训练,一年的大内科住院总医师,经过这7年的不懈努力和拼搏,他顺利晋升为主治医生。1993年,他参加了全院的公开“擂台赛”,在强手如林的同行中脱颖而出,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7年,他再次被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连续两次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在总院的历史上也为数不多。现在,他是文职二级。

造福患者敢啃“硬骨头”

幽门螺旋杆菌是被证实为某些胃病的诱因之一,如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同时,幽门螺杆菌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在我国的感染率为50%-70%,但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会发病,菌体中有五到六成含有空泡毒素,只有感染了含毒素的菌体才有发病的可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肠胃疾病的人数在1000万以上。幽门螺杆菌似乎对人类“情有独钟”,人类是这种病菌的自然宿主。据估计,全世界约50%的人胃内都“藏”有幽门螺杆菌。这是当代国际医学界面临的又一“难题”,近30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组织医学精英研究解决它的最佳办法。

从事消化疾病胃肠专业的梁浩,自1990年起,将方向定位在对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疾病的研究上,至今已经20余年。目前,他是全国幽门螺杆菌学术委员会委员,总院该课题的资深带头人。他带领的团队正在就“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幽门螺杆菌与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与溃疡病”等胃肠道疾病进行研究,所属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会议上屡获殊荣。其课题及研究成果也曾获得中华消化杂志奖等,相关论文在多家专业期刊发表。

在组织学术研究的同时,他还每周坚持出诊,为患有幽门螺杆菌病的病人、胃肠道重症病人解除病痛。医者仁心,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制定了与“国际四联标准”略有不同的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科学方案,被他戏称为“国际四联金标准修正方案加强版”,在临床应用时避免了四联方案中的毒副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他的文章《铋剂的优与忧》发表在中华内科杂志2013年第12期。

用音乐做“粘合剂”快乐工作

业余时间,梁浩喜欢拉小提琴。那是一次偶然的”任务”,使他又捡起了放置卅多年的琴,如今这已经成为他工作之余不可或缺的“陪伴”。小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从收废品人手里用2元钱买回一把别人淘汰的儿童小提琴,告诉他们兄弟有时间可以学学。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小提琴,并从此爱上了这个神奇的小东西,他甚至还自己制作琴弓、琴弦,“烹饪”自己的“音乐大餐”。他没有条件找老师,就是凭借“看、听、悟、练”,自学了“一技之长”。如今在闲暇之余,他参加了国内一支由高级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和高级军官组建的业余交响乐团——“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这个乐团的宗旨是表现爱乐人的情怀,在进校园的活动中,身体力行地告诉学子们什么是好的音乐,好的经典音乐会给年轻人的事业带来怎样的帮助,传递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正能量。演出之余,他还给学生们普及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疾病及健康常识,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音乐让他紧张的工作有了缓冲和调解,也让大学生们领悟了学习及学术的真谛。虽然都是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排练演出,有时仍很辛苦,但他和团员们却是“累并快乐着”。

乐观继承黄埔精神并传承下去

想到父亲的教诲,梁浩感到父亲对自己有一种期许,这期许化作他内心深处愈渐沉重的责任,某种情愫曾不经意地在他的生命中出现过,如影随行。比如父亲与伯父的重逢,正是自己在多年前行医时认识的一位《黄埔》杂志的朋友,帮助在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寻找伯父的文字。《黄埔》杂志在全世界发行,伯父在美国的学生看到后,打电话给台湾的伯父,终于让失散四十多年的亲哥俩再次相见。试想,如果没有这个纽带,父亲与伯父此生会留下莫大的遗憾。而这份黄埔情结,联络了亲情,也牢固了亲情,当初黄埔军校的创建者们一定没有想到近百年以后,它还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让两岸同胞魂牵梦萦,梦想成真。那么,让它生命常驻的正是这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黄埔精神。梁浩也将在这条薪火相传的道路上继续执着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螺杆菌黄埔幽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TNM胃癌分期相关性的研究
幽门螺菌感染胃炎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一人得病染全家,幽门螺杆菌会致癌吗?必须根治吗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四类人应该积极“抗幽”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