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基本的课型:综合型新授课和单元复习课。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已经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学到了许多关于新授课方面的先进的课堂教学理论、模式与方法等,这些对于提高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有关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探索去研究。
一、有意义情境下的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平时的英语单元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是针对某一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通过师讲生练的方法,做相关练习,达到巩固与运用知识的目的。如,通过拼背本单元所学单词、默写本单元所学句型和课文、做本单元的有关习题等方式,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技能,因此课上主要是重现新授课的各种操练内容。这样的复习虽然也能达到巩固的目的,但机械式的复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最终影响学习的效果。
由于在外出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活动中,主要是针对新授课的观摩与研讨,对于单元复习课的专题研究接触得较少,研究得则更少。大部分教师上的单元复习课无非是讲讲、练练、做做习题等形式,教师也觉得这样的复习课比较机械单调、枯燥乏味,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完成练习的质量也不好。因此,教师也非常想尝试以年级组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单元复习课的设计与研究。
二、改变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把小学英语各年级牛津版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看成一个整体,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后,设计一堂集本单元教学目标与内容为一体的单元复习课,达到既能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根据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精心创设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程度,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快乐参与的有意义的情境,如,采用主题式故事、闯关比赛、分组对抗、趣味游戏等形式,将单元内各部分要复习的内容巧妙串联,把本单元中有些不太相关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情境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更能从游戏中获得自信与快乐,从情境中明白一些道理,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升华,从而能更好地提高单元复习课的效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总体均在90%以上;但对新授课和复习课的兴趣程度有较明显的差异。学生喜欢上复习课的原因是在复习课上大家同样可以听听说说、唱唱跳跳、玩玩猜猜,做练习也好像在闯关,学生觉得很轻松。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听说读写、会话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三、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进一步丰富单元复习课的内容与形式
1.复习课的内容由封闭走向拓展,立足文本,拓展文本
打破传统的复习课紧抓课文知识不放,用许多相似的训练不厌其烦地进行训练的模式,我们依靠集体的智慧,精心准备能开阔学生视野的复习资料,立足文本,拓展文本,跳出框框,不仅仅是为考试而复习。许多复习研讨课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听说读写的训练设计也层层递进。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丝毫不觉得有难度有压力,而是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2.复习课的形式由单一走向了多元
纵观所有的复习研究课,教学形式非常丰富,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如整体教学设计中有情景故事的、有活动串联的、有闯关比赛等。又如在具体的小环节设计中,也会有不同的方法:词汇类有快速反应、头脑风暴、说同类词、说反义词等。另外,每个类别的知识点也体现出不同的指标要求,使复习活动不断强化和加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语言积累过程中,教师有强化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意识。每节复习课都有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我们觉得成功的复习课就是在课堂复习后,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内容,更掌握了复习的方法,并能自觉地、有兴趣的投入到复习和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四、在设计与研究过程中,梳理出一些有意义情境下单元复习课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思路
1.有意义情境下的英语单元复习课的设计要点
(1)大容量:内容多、资料多、手段多、活动多;
(2)快节奏:听说速度快、练习反馈快、小组讨论快、教师应变快;
(3)高质量:设计巧妙、训练递进、方法多样、媒体添彩。
2.有意义情境下的单元复习课的设计思路
(1)设计前要准备:整理一个单元的重点内容,从词汇、句型、语篇着手,思考复习课上要围绕重点内容准备设计的相应练习;
(2)设计时要做到:创设合适的情境将复习内容有机串联;复习形式要多样,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各环节练习题的难度要循序渐进,反馈要做到及时清晰、便于操作;
(3)设计后要反思:是否能完成复习任务、达成预期目标?是否关注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通过在教学中展开相关的研究活动,整理出了一些单元复习课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思路,也积累了一些单元复习课的典型课例,为今后的单元复习课教学提供了经验与素材;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也学到了不少单元复习课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邹区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