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合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4-08-11 14:26朱新龙
课外语文·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语文教学

朱新龙

【摘要】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评价一个人是否具备科学素养的三大要素:科学兴趣、科学能力、科学品质。

【关键词】科学素养;语文教学;联系与区别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A

我经过细心地研究发现,在语文教科书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与科学技术相关,特别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关,这充分说明教育专家们利用语文教学这一平台,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们传授科学知识,接受科学思想的熏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语文学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自然科学学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

1.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学科教育与自然学科教育都能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语文学科是反映生活的工具,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现象、生活经验、人生哲理、科学知识和对人生、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态度和情感。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是语文学科知识构建的基础,尤其是:自然科学学科方面的知识是语文学科有关科学知识方面的理论基础,是支撑语文科学内涵的重要因素之一。

3.教学手段的开放性与整合性。

在语文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整合自然科学学科知识,鼓励学生对科学知识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启发他们发现、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熏陶和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整合人文科学,特别是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区别

1.教学目的的不同。

科学素养培养时,更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而不是刻意追求学生的科学知识、研究科学方法等科学素养的系统和完整。专业性比较强的自然科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培养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能力及科学品质。

2.教学侧重点不同。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时,还是在重点培养好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自然科学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知识、探究科学的能力,尽量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探究科学的能力系统和完整,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科学素养的成效不同。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时,重视语文的感染熏陶作用。语文教学专家在编写语文教学课程时,与时俱进,能够向学生们及时传递最新的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时,内容系统,知识精透,方法正确、科学。师生对教学内容要掌握全面,科学能力要有显著提高。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及其他素养。

二、探索语文课堂教学合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语文教材是由一系列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徜徉其中,既可以领略古人的神思妙作,又可以欣赏现代人的优美佳作。当然也有很多篇与科学方面有关的文章,向学生们介绍著名的科学家,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主人公、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的文章《送你一束转基因花》等,对日常生活和平时见闻中的实例加以深化科学知识,使学生觉得亲切,善于使用新鲜贴切的比喻加以说明科学道理,使学生觉得形象可感;这样学生对深奥的科学知识与科学道理在轻松的叙述中理解和掌握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倡导新型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科学知识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知识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知识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自主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

(三)促进学生进行丰富的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心灵,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教会学生阅读的习惯,是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专门从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专门的阅读课,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四)组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让学生观看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对中国3600万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同学们既学到了科学知识,又激发了科学兴趣,培养了科学的能力,让学生能有机会深切感受到祖国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我们只有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领悟“科学素养”的真正内涵。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策略,才能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张伟刚、严铁毅、张严昕.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3]李忠康.教育学[M].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编辑:刘 畅)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语文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开设物理学史对高校师范生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