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作业设计的类型

2014-08-11 09:45彭孝干
课外语文·下 2014年6期

彭孝干

【摘要】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篇文章主要探究了传统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劣,创新型语文作业设计的生成方式有哪些,以及如何分层设计语文作业。

【关键词】语文作业设计;传统语文作业设计;创新语文作业设计;分层作业设计

【文献标识码】G632 【中图分类号】A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巩固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智力和创造才能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语文学科的作业设计更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做题技巧的积累总结,更大程度的为考试服务。这就背离了语文学科特点,忽视了语文的人文素养的积累。语文作业设计应该大胆的创新。

一、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

传统的语文作业往往是课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重视基础,作业有助于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外拓展理解有一定涉及,重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这是传统作业设计的优点。但这样的作业设计也有它的缺陷。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类的作业设计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做起来死板,答案固定,不能引起学生的集体讨论。

二、创新型作业设计

(一)什么是创新作业

创新作业是区别于传统作业,更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作业的生成方式有哪些

第一,课堂中学生的疑问。课堂中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并且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可让学生将此作为一个作业。如学生学习《孟子》选读,孟子把赋税比作偷鸡的行为体现了他民贵君轻的思想。然而学生学习完反驳道:孟子这是偷换概念,国家赋税和偷鸡就不是一回事。赋税是国家的大事,是一个国家的立足之本,没有税收哪来的社会福利,怎么去维持军队,而偷鸡是个人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所以,孟子这种论证是不成立的,而且孟子的想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思辨能力是值得肯定,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这些争论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对历史人物或事件产生误解,从片面的言论里只能看到作者局部的一些观点。于是我给学生留的作业是《谈谈孟子的进步与局限》,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孟子的著作,辩证地看待孟子的主张,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都很有自己的见解。在这次作业中就锻炼了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中学生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争论不休的时候可以作为一篇作业,各抒己见。比如在学习《项羽之死》一文中,学生对项羽该不该过江东产生了分歧。学生争论激烈,个别学生的观点清晰,论述严密,比如有一位同学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说明了项羽不该过江东。这些见解都难能可贵,我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了优秀作业。

第三,课后题中拓展部分。课后题中一些拓展阅读理解的题,有一定的探讨价值。对学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根据情况让学生选做。

第四,图画、歌曲类的作业。艺术的本质都是相通的。语文除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还可以图画、歌曲来表达。尤其是诗歌。学完之后学生再创造,用图画和歌曲将他们心中的情感和形象表现出来。如学生学完温庭筠的《菩萨蛮》,有学生就画了一幅女子梳妆图,人物内心的伤感在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分层作业设计

1.分层作业设计的目的。分层作业设计是照顾到全班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拔高优等生的作业水平,促进中等生自我有所突破,让学困生有题可做,努力提升。

2.如何分层设计作业。既然是分层布置作业,作业的难度一定要有梯度。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容易做的题,中等难度的题,难做的题。

语文作业的设计可根据每种文体的不同分层设计作业。比如:

第一,诗歌类的作业。容易的题:读懂诗歌,掌握诗歌中字词的意思,背诵诗歌;中等难度的题:鉴赏诗歌,包括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意境、诗歌传达出的情感;难做的题:拓展类的题,包括同一类型诗歌比较的学习,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诗歌比较学习,对诗歌的评价等。

第二,文言文的作业。容易的题:熟读或背诵课文内容。分析个别字词的用法。翻译重点语句;中等难度的题:整理文言知识。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作品的写作方法。难度较大的题:拓展阅读。

第三,小说的作业:容易的题:概括小说的情节要点;中等难度:分析人物形象,小说的环境描写,作品的语言特点;难度较大的题:作品的现实意义或要表达的主题。

3.学生如何自主选择作业。为了避免学生选题时出现畏难和懒惰的心理,每位学生至少要选两类不同级别难度的题。如:学困生可以选择一道简单的题和中等难度的题,中等生可以选择一道简单的题或高难度的题。这样,是鼓励学困生和中等生对自己有一个突破。同时对优等生也是一个促进。

新课程语文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措施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语文作业作为语文课堂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养成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作业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过程和生活方式,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和人生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2]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4]郑桂华,王荣生.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教育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刘婷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