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凯 伍伟锋 郭盛兰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南宁市 53002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培训经验探讨
黄 凯 伍伟锋 郭盛兰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南宁市 530021)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是心血管疾病三大介入治疗技术之一,然而由于手术对诊疗医师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学习历程较长,再加上不同医院的临床经验存在差异,导致目前全国先心病介入诊疗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阻碍了国内先心病介入诊疗质量的整体提高。本文总结我院作为卫生部首批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四年来,在培训先心病介入医师过程中,结合当前先心病介入技术基础情况,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课程体系和考核指标等方面所积累的初步经验,为提高我国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教学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是心血管疾病三大介入治疗之一,然而由于手术对诊疗医师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学习历程较长,再加上不同医院的临床经验存在差异,导致目前全国先心病介入诊疗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阻碍了国内先心病介入诊疗质量的整体提高。本院作为卫生部首批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之一,从2010年以来已经培训了9批学员,积累了一定的培养先心病介入医师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先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为8‰~12‰。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患各种先心病者约有15万~20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是外科手对机体损伤较大,有一定手术并发症且留有瘢痕,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1]。自1967年Porstmann应用泡沫塑料塞子堵闭动脉导管未闭以来,先后发明了多种封堵装置,因操作复杂,应用范围小,并发症多而未能在临床上推广应用。1997年 Amplatzer发明了镍钛合金的封堵器,并成功应用于临床。结果显示其具有安全性好、操作简便、可控制性强、并发症少的优点。特别是国产镍钛合金封堵器的研制成功,使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在我国迅速推广与普及,并随着治疗例数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其优势逐渐显现[1]。目前,先心病的治疗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动脉导管未闭接近100%,房间隔缺损约80%,室间隔缺损至少60%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完成,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2]。尽管经过先心病专家的多年努力,近几年我国先心病介入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仍然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发展不平衡,表现在技术力量和完成的病例数不平衡,但是即使在发达地区,完成的病例数仍太少,还远不能满足先心病患者的需要。其次,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很多从业人员没有进行过正规的培训,甚至有些医院长期依赖外来专家帮助手术,容易造成医疗纠纷。因此,医院认识到规范化培养介入医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1 缺乏对心脏解剖及先心病病理生理的足够认识 多数培训学员对心脏的基本解剖结构缺乏认识,对先心病(包括简单先心病和复杂先心病)的病理生理改变认识不足,使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无法正确评估病情和预后,以致作出不甚恰当的治疗决策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2.2 缺乏对先心病影像学检查的正确认知 影像学检查(包括心脏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CT、心脏MRI等)是诊断先心病的重要手段,从事先心病介入诊疗工作的心血管医生应该和必须熟练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之一。大多数培训学员在于从事心血管诊疗临床工作之初缺乏相应的知识学习和培训,能够到放射科或超声诊断科学习的人少之又少,加上科室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先心病诊疗后备人才的培养。
2.3 缺乏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前期工作 学员进入基地前,大多从事过冠心病介入诊疗或起搏、电生理介入诊疗工作,但没有经过专门的左右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技术的学习、培训,甚至没有接触过心血管介入诊疗,基本的导管技术都不知晓。因此他们对于先心病术前诊断,如何评估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如何选择治疗措施等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把握适应证上出现偏差。
2.4 缺乏先心病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先心病相关理论知识比较复杂,笔者认为其诊疗在所有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中难度最大,涵盖了心脏的解剖与结构、生理与病理生理、心功能与心律失常、单一畸形与复杂畸形、体征与影像学等,从基础到临床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但是在医学生学习阶段,这些内容的学习分布在不同年级,临床课程只在儿科学和外科学中教授,缺乏连贯性,使理论与临床难以统一。一旦进入临床工作,这种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更是在儿科、心内科或心脏外科中随时可见,对各种先心病概念不清、病理生理改变理解不透、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不仅严重影响了疾病的诊断,还可能造成治疗决策的偏差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由于此类专业技术培训是在国内首次开展,无经验可以借鉴,培训内容繁多,考试要求严格,如何使进入基地培训的学员能够圆满完成专业技术培训、顺利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我们基地导师结合卫生部的培训要求,以《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先心病分册)》和《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大纲及手册(先心病分册)》依据,以夯实技术基础为主导制定了适合本基地学员实际情况的培训计划和课程,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正、完善。针对培训学员的以上不足,制定较完善的培训计划,安排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并按规范进行考核。
3.1 培训计划 学员必须在培训基地接受包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在内的12个月训练。理论学习以培训教程为基础,学习心脏解剖和先心病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影像学诊断、左右心导管技术、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知识。临床技能培训是通过培训期间学员直接参与先心病人的诊疗工作,学习实践左右心导管检查技术,学习实践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参与先心病人的术后随访工作。详见表1。
表1 先心病介入诊疗培训计划
3.2 理论课程安排 除了导师上课外,专门安排本校解剖、病理生理及影像学教研室的老师给学员们上课,讲透心脏解剖、先心病病理生理、心脏超声影像及放射影像等知识。详见表2。
表2 先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学员培训理论课安排
3.3 考核指标 2011年8月12日卫生部医政司新颁布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简称《管理规范》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培训学员资质、培训方式、时间及内容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培训期间介入医师需要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25例诊断性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检查病例和不少于15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由于此类专业技术培训是在国内首次开展,无经验可以借鉴,培训内容繁多,考试要求严格。如何使进入基地培训的学员能够圆满完成专业技术培训、顺利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我们基地导师结合卫生部的培训要求,以《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先心病分册)》和《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大纲及手册(先心病分册)》依据,以夯实技术基础为主导,制定了适合本基地学员实际情况的培训计划和课程,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正、完善。
先心病介入培训是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三个方向之一,国内近年来刚起步,国内各培训基地也在不断探索,如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介入中心报道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教学模式及质量管理初步经验[3],值得同行借鉴。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自2009年开始至今,我院先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已先后招收9批共14名学员,完成培训并通过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考试合格者共9名,合格率为100%;目前有5名学员在基地培训。也许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但我们会尽我们所能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期在推进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加大基层医生继续再教育等方面尽绵薄之力,使我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健康发展,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1] 肖燕燕,金 梅,韩 玲.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史及新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6):755-758.
[2]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9[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3-70.
[3] 付振虹,金琴花,盖鲁粤,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教学模式及质量管理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1):98-101.
黄凯(1969~),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心血管危重监护与救治、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R 654.2
B
1673-6575(2014)04-0479-03
10.11864/j.issn.1673.2014.04.28
2014-03-26
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