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国
迎着和煦的微风和金色的阳光,“利剑”无人机滑过短短的跑道,一跃而起,飞向蓝天。它展开双翅,飞过平川大地,在空中尽情展示着矫健的身姿,20分钟后稳稳着陆,漂亮地完成了处女航。“利剑”无人机的首飞成功,向世人表明:中国无人机已经站在了与美国X-47B、法国“神经元”无人机同一级的世界先进行列。
飞 翼 隐 身
空中的“利剑”无人机宛若展翅飞翔的蝙蝠,黑色、扁平的机身,同名扬天下的B-2轰炸机相像,只是体型较小,翼展仅14米,但同属飞翼式飞机。其圆弧状的机身与机翼融合成一体,外形光滑、流畅,没有常见飞机的水平和垂直尾翼,正是这种设计造就了它独特的天赋——隐身。
飞翼式设计减少了电磁波的接触面积,射向飞机的电磁波会被折射或向四面八方散射,从而无法原路返回。此外,在整个“利剑”无人机表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能吸收电磁波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使其隐身效果达到几乎完美的地步。
不仅如此,飞翼式设计还具有最佳的空气气动性:与常规隐身飞机不同,作用在它机体上的气动合力点移到了飞机重心之前,并且靠得很近,从而赋予了飞机极好的机动特性,且承载能力也更大。
由于没有了尾翼,飞机质量更轻,外形更光滑,飞行中阻力大大减小。这样,“利剑”无人机便将飞机隐身、机动敏捷、载弹多、航程远等优点集于一身。
无怪乎,当今世界一流的无人机,如X- 47B、“神经元”,以及俄罗斯正研制的“电鳐”隐形无人机都采用了飞翼布局。
但是,完全控制这种无尾翼飞机的姿态相当复杂,难度也极高,全凭遍布整个飞翼后缘的多块舵面偏转,操纵飞机上下、左右、横向滚动来维系平衡。
但由于升降舵和方向舵距飞机重心距离较短,飞机又过于灵敏,导致飞机常常出现非常危险的“飞机失速”“过急翻滚”等情况,从而造成机毁人亡,连最高明的飞行员也难以驾驭。
所以“利剑”无人机这类飞机必须装备由计算机控制的当代最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
攻 击 利 器
“利剑”无人机一旦装上先进的照相、摄像、红外扫描、雷达等设备,就能突破敌军层层密布的雷达防空体系,潜入敌方纵深,获取最有价值的情报,成为像美国RQ-170那样的隐身无人侦察机。
最令人称道和引以自豪的是,“利剑”无人机还可携带多种精密武器,成为威震四海的无人攻击机。在它的机腹下,有两个隐蔽的能承载2000千克、多挂架的弹药舱。
而为其特制的多种国产小型精确制导导弹、炸弹、集束炸弹,依仗我国高精度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连最诡异、秘密的敌方军事目标,也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而被精准命中、摧毁。
总之,“利剑”无人机同时兼备侦察功能和攻击功能。而它能够成功完成这些任务,依仗的最关键、复杂的技术当数它的自动控制系统。
其中的飞行控制、自动飞行、导航等系统,使它能够在浩瀚的蓝天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并能安全平稳地自动起降;火力攻击系统助它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实施快速攻击;遥测、通信系统将为它沟通地面、与其他战机交互信息提供保证……
这一切,无一不是来自核心的自主研发软件。如今,它已由程序化向智能化发展,为“利剑”无人机保驾护航,增辉添彩。
重 任 在 肩
“利剑”无人机的问世,将极大地增强我国海军的战斗力。其超强的机动性能,使它能频繁起降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战舰和航母上,而不必担心飞行员着舰或起飞时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此外,它个头小,能大量密集地停泊于甲板上、舰舱中;而一旦从甲板起飞,它可以在空中长时间作业,其最远航程可达4000多千米,大大扩展了海上作战空域,将敌军拒于千里之外;在未来,它还将与有人战机混合编队,相互支援,以弥补自身飞行速度低、空中搏杀能力差的不足,发挥各自的潜能,构建起我国万里海疆的铜墙铁壁。
在陆地上,我国西南边陲,高山峡谷、河流雪地连绵千里,那里道路崎岖险阻,气候环境恶劣。“利剑”无人机则可以肩负起巡逻、侦察的重任,从而替代长年执勤、长途跋涉的边防战士。
另外,它还能在人类无法涉足的核爆炸、生化武器等危险现场,进行实时侦察,收集信息。
除空中侦察、攻击之外,“利剑”无人机还可施放“诱饵”,骗敌迷途;实施电子干扰,致敌通信中断、指挥失灵;为我方导弹武器火力指引、战绩评估等。
未来的形形色色的“利剑”系列无人机,必将大助我军威,扬名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