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聰
在澳門小城高樓林立,扶手電梯和升降機(統稱電梯)為市民出行提供了無數的便利,相信很多市民都認同電梯的不可缺失。隨著城市發展,一座又一座高樓大廈日漸殘舊,又有多少電梯同樣是經過歲月的洗禮,隨時有著突然壞車立的危機呢?今期由記者帶大家去走一趟,看看城中各區高樓大廈電梯的現狀。
殘舊電梯 計時的炸彈
在全澳門,據報共有扶手電梯和升降機約六千多部。隨著城市發展,扶手電梯和升降機的數量只會日益增加,而絕不會減少。當然,在澳門新興建的樓宇商廈,所建造的扶手電梯或升降機都是最先進的。如俾利喇街商場和港澳碼頭,這裡的扶手電梯都是用了先進的環保技術,只要有人站在扶手a電梯上,機器就能感應人的體重,從而常速運送人上樓下樓,當沒有人時,卻緩慢地移動,甚至會完全停下來,待到再有人踏上後才會繼續正常運行。至於升降機(居民俗稱電梯),相對於以前,在速度上則更有優勢,比舊式的升降機快1~2倍等,由於在機件上的細節改良,安全性也比舊式的升降機更為隱定,在氹仔的湖畔公屋就能體現這種速度的優勢,而且升降機內更設語言系統,能夠清晰提示現在的機層,對於一些視力有障礙的市民有著明顯的幫助。
城市居民出行離不開扶手電梯和升降機。我們又有沒有關注到“電梯”機械運作的情況呢?關閘地下巴士總站的扶手電梯,每天運客無數,有沒有考慮到承載力的負荷問題?至於高樓大廈升降機,問題更加嚴重。在紅街市對面的華龍工業中心,其電梯在灰色的水泥地面和沾滿灰塵的牆身襯托下,讓人於門外就能感受到歲月沉澱的氣息。而在很多工廠大廈的深處,升降機更是殘舊不堪。從升降機的外表和內部看,我們能察覺到歷史的痕跡——生鏽和撞擊凹位,從貨物撞擊機身所發出的沉厚聲,仿似是在向人們哀號求救,真不知道這些舊工廠的升降機還能走多遠路。而升降機內裡的樓層按鈕,亦被無數使用者的點擊導致脫色,變得模糊,很難才看得出哪個鍵是代表哪一層。而顯示層數畫面的螢幕,就好像壽命耗盡似的,顯示的並不是數字,而是亂碼!暗淡的燈光,使人毛骨悚然,更令人自然聯想到會不會隨時發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外。
其實遍佈澳門各區,如位於臺山﹑黑沙環﹑提督馬路等的工廠大廈,以及祐漢﹑筷子基等的舊樓大廈,還在運作中的都是高齡升降機,狀況跟華龍工業中心的沒有兩樣,都是殘舊不堪,不穩不固的模樣,像埋下計時的炸彈,隨時會機毀人亡,市民遭殃。
電梯規管立法 為民負責
“一條舊鞋帶卡住 澳門扶手電梯急煞9人傷”,“澳門6000升降機扶手梯不安全”,“四季酒店爆嚴重電梯意外34人被困不適送院”。以上是一單又一單真實的有關升降機和扶手電梯的意外或故障新聞,當中的問題,不外乎是摩打螺絲脫落和斷裂﹑齒輪生鏽﹑主驅動鏈斷裂﹑保險掣被關閉﹑以及扶手電梯級邊夾雜物後無法停止運作等種種故障。可惜政府對這些潛在的危機從來都是視而不見,更沒有完善的保養標準給予管理界別,而只能靠業界公司訂定的保養﹑檢討和維修指引,再加上技術維修員的水平非常參差,這些升降機及自動梯監管、檢測及維養課程,課時才19小時,可想而知這一些維修員的可靠性是有多高?亦有一些市民表示:就算是交了大廈的管理費,每個星期都只是清洗升降機一次,並沒有進行有關升降機內部的零件檢查。每當發現升降機有明顯的不妥才找維修員“系甘依”目測一下,進行表面的維修。更離譜的是,有一些大廈是沒有公司接手升降機的管理問題,業主與管理公司之間達成不到共識,長年累月都沒有任何的檢查和評估,對於市民來說,真是每天回家都要“求神拜佛”,祈求升降機順暢運作。
面對著升降機和扶手電梯的種種隱憂﹑維修人員的能力參差﹑管理公司的責任缺失。儘管在去年的五月,政府有推出《升降機類設備審批、驗收及營運制度指引》,到目前已是一年之久,但卻不見任何的跟進成效和力度,因為這是“指引”不是法規,並沒有束縛力,執行系數取決於管理公司的責任感,就算不依照“指引”去做,也沒甚麼大不了。面對著沒有力度的“指引”;沒有阻嚇性的法規,也許要等到某年某日,嚴重意外發生後,政府才亡羊補牢。政府這種“要見鬼先驚”的冒險精神,只懂拿市民的性命去博弈,為何不先未雨綢繆,從源頭上立法出發,為民負責。硬性規定每一幢的樓宇或商場,強制並必須要有管理公司對扶手電梯和升降機負責任,每個月至少要有例行的檢查﹑保養或維修。除此之外,更要為升降機和扶手電梯買保險,當發生意外,可以第一時間保障到市民的應得的保障,亦不會受到管理公司不受理的不公對待。這一切,我相信是大眾市民一直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