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顺 吴振峰 吴 涛 张宗芳 董诗永
(1江苏省丰县欢口镇农技中心,江苏丰县 221711; 2河南省商丘市农业局蚕桑技术推广站,河南商丘 476000;3山东省菏泽市蚕桑办,山东菏泽 224002; 4山东省枣庄市农业局,山东枣庄 277100;5安徽省砀山县畜牧局,安徽砀山 235300)
·科学试验·
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几种桑园套种模式及其产值构成因子的变化分析
刘万顺1吴振峰2吴 涛3张宗芳4董诗永5
(1江苏省丰县欢口镇农技中心,江苏丰县 221711;2河南省商丘市农业局蚕桑技术推广站,河南商丘 476000;3山东省菏泽市蚕桑办,山东菏泽 224002;4山东省枣庄市农业局,山东枣庄 277100;5安徽省砀山县畜牧局,安徽砀山 235300)
对苏鲁豫皖接壤地区6种桑园套种模式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试验,结果表明:6种套种模式桑叶产量的顺序为桑—西瓜(36.079 t/hm2)>桑—草莓(35.183 t/hm2)>桑—马铃薯(32.089 t/hm2)>桑—生姜(31.321 t/hm2)>桑—大豆(28.013 t/hm2)>桑—玉米(26.307t/hm2)。套种作物产值对桑园的整体产值影响很大,如桑—生姜的产值是36.395万元/hm2、而桑—大豆的产值仅7.509万元/hm2,二者相差28.886万元。在产值、产量、价格三因素中,产值变异系数(0.986)>价格的变异系数(0.751)>产量的变异系数(0.682),在产量和价格2个变量中,价格对产值的影响较大,在产量和价格的共同作用下,套中作物产值对桑园整体产值影响最大。因此,桑园套种要选择矮杆耐荫、价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生姜和草莓。
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桑园;套种品种;经济效益;模式分析
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指江苏省(苏)、山东省(鲁)、河南省(豫)、安徽省(皖)接壤地区,这里地处黄淮海平原,基本为剥蚀平原、堆积平原、黄泛积平原,且多为沙壤土,北部兼有少量严重侵蚀的石质山地,多为褐粘土。年平均气温14.5 ℃左右,每年35 ℃的高温天气不超过10 d,-8 ℃的天气也不超过10 d,日照时数2 300~2 500 h,降水量810~850 mm,降水分布由南及北递减,无霜期200~210 d,由南及北递减。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短暂,是栽桑养蚕的黄金地带。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曾经是全国的重点养蚕区,蚕桑产业是地方经济作物的支柱产业,且由于蚕茧质量上乘,20世纪末期县区之间的蚕茧大战[1]此起彼伏。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桑园利用率低,高产桑园比例少[2],蚕桑产业与其他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愈来愈不明显,大批蚕农开始挖桑改种,形势相当严峻。为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好地促进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产业决策与发展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2012—2013年我们对该地区常用的几种桑园立体套种模式做了调查和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1 试验材料
桑树品种:育71-1,桑园选用树龄7~10年、等行距(行距为1.6 m、密度为12 600株/hm2左右)种植的桑园。套种作物:西瓜品种为京欣4号,草莓品种为丰香,马铃薯品种为鲁311号,生姜品种为莱芜大姜,大豆品种为齐黄34,玉米品种为先玉335。其中,西瓜、草莓为葡匐茎生长的植物,马铃薯、生姜为株高<1 m的中杆植物,大豆、玉米为株高1 m的高杆植物。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区设置 试验涉及苏、鲁、豫、皖4个省6个市9个县,采用6种套种模式,分别是桑—西瓜、桑—草莓、桑—生姜、桑—马铃薯、桑—玉米、桑—大豆,以纯作桑园为对照,每种套种模式设2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设置3个重复套种小区和1个纯作桑园对照,每个小区面积30 m2,共有48个重复(对照)小区,具体套种模式及试验地点详见表1。其中,草莓试验于2012年9月10日移栽前开始记录,至2013年6月草莓收获后结束,其余套种作物从2013年4月1日开始记录,至套种作物收获后结束,桑叶和作物产量按1个生长年折算。各种农作物套种均按当地的管理习惯和方法进行。
表1桑园套种模式试验设计
处理套种模式套种作物种类套种行数(行)株距×行距(m×m)种植方法试验地点A1A2桑—西瓜葡匐茎植物11 60×0 504月25日定植,7月中、下旬收获山东省单县周庄村周鲁宾家河南省夏邑县杨集5村杨明理家B1B2桑—草莓葡匐茎植物30 40×0 259月20日移栽,翌年6月全部收获,起垄栽植山东省台儿庄区大龚庄龚焕先家安徽省砀山县孙路口村孙建春家C1C2桑—生姜株高<1m中杆植物40 30×0 254月10日播种,9月份收获,起垄栽植山东省藤县圈里村王子平家江苏省丰县史庄村史先宝家D1D2桑—马铃薯株高<1m中杆植物20 50×0 304月10日播种,6月份收获,起垄栽植江苏省丰县史庄村藿召斗家山东巨野县西王庄村王新芝家E1E2桑—玉米株高≧1m的高杆植物20 50×0 204月10日播种,8月份收获河南省民权县野鸡岗村孙玉秀家江苏省丰县常庄村刘永丰家F1F2桑—大豆株高≧1m的高杆植物20 60×0 204月10日播种,8月份收获安徽省萧县苏楼村苏维彬家江苏丰县刘土楼村刘万众家CK∗纯作桑园桑品种为育71-11 60×0 50低干树型养成各试验点
西瓜品种为京欣4号,草莓品种为丰香,生姜品种为莱芜大姜,马铃薯品种为鲁311号,玉米品种为先玉335,大豆品种为齐黄34。*表示CK1~CK12分别为各试验点A1、A2、B1、B2、C1、C2、D1、D2、E1、E2、F1、F2区的纯作桑园对照,表2相同。
1.2.2 不同地点同种套种模式的桑叶和套种作物产量调查 ①桑叶产量采用样株调查法,即每小区随机抽取5株桑树,发芽至调查前不采叶,在家蚕5龄的第3天、第4天采叶,其中,由于该地区蚕农采取夏伐,但不养夏蚕,只养春、中秋、晚秋蚕,中秋蚕期调查时每根枝条留1/3的叶片,春蚕期和晚秋蚕期调查时每个枝条留3~4片叶,3季产量之和为全年产量,取平均值并折算成每公顷产量。②套种作物产量,采用样方调查法,即每个小区随机抽取3个样方,样方面积1 m2,调查样方内套种作物的产量。如果是多次收获的套种作物,多次收获之和即为全年的产量,取平均值并折算成每公顷产量。
1.2.3 不同地点不同套种模式的桑叶产量调查 本试验有6种套种模式,每种试验模式有2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有3个套种重复,分别把每种套种模式的2个试验小区6个试验重复的桑叶产量按1.2.2的样株调查法进行调查,并取6个重复的平均值为同一模式的桑叶产量。
1.2.4 不同套种作物的产量、价格、产值变化调查 在一个生产周期内详细记录各种套种作物产量、价格,并计算出产值。计算公式如下:桑园套种的总产值(万元/hm2)=蚕茧产值+套种作物产值。为了更直接地比较不同套种作物的产量、价格与产值变化的关系,分别计算出产量、价格、产值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
所有数据均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程序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处理均采用SAS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1 桑园不同套种模式的产量与效益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桑园套种6种作物的总产值,随着套种作物产值的升高而升高,且变化幅度较大,如套种生姜的产值是28.890万元/hm2,而套种大豆的产值仅0.802万元/hm2,相差28.088万元/hm2。但是,桑蚕生产的产值本身的变化幅度不大,对套种总产值的影响也比较小,如蚕茧平均产值最高的桑—西瓜(8.659万元/hm2)和最低的桑—玉米(6.301万元/hm2)仅相差2.358万元/hm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桑园套种生产中,蚕桑的生产产值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大幅度地提高套种作物的生产产值才能大幅度地提高桑园套种的总体收益。
表2桑园套种作物的产量及产值
处理桑叶产量(t/hm2)套种作物产量(t/hm2)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平均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平均蚕茧产值(万元/hm2)套种作物产值(万元/hm2)总产值(万元/hm2)A136 90236 61735 29736 27237 20836 00335 70336 3058 7055 89714 602CK138 21611 75911 759A236 38135 82335 45135 88536 15535 56135 40835 7088 6135 75114 364CK238 08011 71711 717B135 58335 92335 12335 54324 91824 81524 43924 7248 52222 77431 296CK338 34011 79711 797B234 21334 33135 92534 82323 99124 33124 79424 3728 35122 28730 638CK437 41211 51111 511C131 94632 12331 10031 72324 21824 01123 75923 9967 60229 27536 877CK538 21511 75811 758C230 54830 72331 48630 91923 21623 12323 75323 3647 40828 50435 912CK637 47111 53011 530D132 90632 90432 64732 81937 72337 62937 45737 6037 86311 28119 144CK736 71811 29811 298D231 34131 35131 38531 35935 98136 00136 24936 0777 51410 82318 337CK836 08811 10411 104E126 91126 89126 84726 8835 9815 2584 7845 3416 4411 2827 723CK937 23211 45611 456E225 63225 67825 88325 7314 7624 9815 6655 1366 1601 2337 393CK1036 63211 27111 271F128 77828 51327 67228 3211 1611 1621 1661 1636 7800 8147 594CK1136 73111 30211 302F227 55327 61227 95027 7051 1131 1121 1591 1286 6330 7907 423CK1236 25711 15611 156
2.2 不同地点同种套种模式的桑叶和套种作物产量比较
根据q检验多重比较法得知,在桑—西瓜套种模式的各重复试验中,桑叶产量无论在那一个田块增、减变化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表3);我们使用同样的方法对桑—西瓜套种模式的西瓜产量也做了同样的分析(表4),结果表明,无论那一个田块西瓜的产量变化也未出现显著变化。同样,在桑—草莓、桑—生姜、桑—马铃薯、桑—玉米、桑—大豆等各种套种(鉴于篇幅所限,且此5种套种模式q检验多重比较法因与桑—西瓜套种模式完全相同,故多重比较分析数据略)组合中,我们对桑叶和各组合的套种作物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模式的2种田块中,桑叶产量和套种作物产量数值变化始终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这充分说明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肥力水平和生产方法相同的情况下,作物的产量不会出现显著的变化。
表3桑—西瓜套种模式的桑叶产量多重比较(t/hm2)
处理#产量X-35 297X-35 451X-35 823X-36 381X-36 617A1-136 9021 6051 4511 0790 5210 285A1-236 6171 3201 1660 7940 236A2-136 3811 0840 9300 558A2-235 8230 5260 372A2-335 4510 154A1-335 297
采用q检验多重比较法;#表示-1、-2 、-3分别指各处理区的3个重复;表4相同。X为各地块桑叶产量。
表4桑—西瓜套种模式的西瓜产量多重比较(t/hm2)
处理产量X-35 408X-35 561X-35 703X-36 003X-36 155A1-137 2081 8001 6471 5051 2051 053A2-136 1550 7470 5940 4520 152A1-236 0030 5950 4420 300A1-335 7030 2950 142A2-235 5610 153A2-335 408
X为各地块西瓜产量。
2.3 不同地点不同套种模式的桑叶产量比较
从表2和表5可以看出,随着套种作物植株高度的增加,桑叶的产量逐渐降低,6种套种模式的桑叶产量顺序为桑—西瓜(36.079 t/hm2)>桑—草莓(35.183 t/hm2)>桑—马铃薯(32.089 t/hm2)>桑—生姜(31.321 t/hm2)>桑—大豆(28.013 t/hm2)>桑—玉米(26.307t/hm2);套种西瓜的桑叶产量除相比套种草莓的增产不显著外,相比其余套种模式的增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套种草莓的桑叶产量除相比套种马铃薯的增产达到显著外,相比套种生姜、玉米、大豆的增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套种马铃薯的桑叶产量除相比套种生姜的增产不显著外,相比套种大豆、玉米的增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套种生姜的桑叶产量相比套种大豆、玉米的增产都在极显著水平;套种大豆的桑叶产量相比套种玉米的增产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桑园套种一定要合理,否则会劳民伤财,得不尝失;在生产中应考虑套种影响小的矮杆耐荫经济作物(如生姜和草莓)。
表5各种套种模式的桑叶产量比较(t/hm2)
采用q检验多重比较法;X为各套种模式的桑叶产量;*表示显著相关,**表示极显著相关。
2.4 不同套种作物的产值、产量、价格变化
套种作物的产值主要是由作物的产量和价格决定的,产量高、价格好是我们的理想追求,由表6我们可以看出,在产值构成因素中,作物产量的变异系数小于价格的变异系数,也就是说在产量和价格2个变量中,价格对产值的影响较大,在产量和价格的共同作用下,产值变化最大,如表6中产值的变异系数(0.986)>价格的变异系数(0.751)>产量的变异系数(0.682),由此说明,选择适宜的套种模式是取得桑园立体栽培获得丰收的保证,而套种作物价格是决定套种成功的关键。如在本试验中产量比较高的是马铃薯和西瓜,他们的平均产量分别达到36.840、36.007t/hm2,但由于价格仅0.30、0.162万元/t,所以他的产值并不高;可是平均产量只有23.680 t/hm2的生姜和24.548 t/hm2的草莓在总产值中却独占魁首,除由于对桑叶影响小的因素外,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价格高(1.220万元/t和0.921万元/t)引起的。
表6套种作物产值构成因素变异系数
项目平均数χ-标准差s变异系数cv产量(t)21 62114 7370 682价格(万元/t)0 5670 4260 751产值(万元/hm2)11 81811 6550 986
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有着基本相同的光、热、气等自然资源,在相同的农业生产条件下,作物的产量和收益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要想在此地区桑园的立体栽培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选择好套种作物是重中之重。其中首先应该考虑套种作物对桑树的影响,一般应该选择套种茎杆低于1m以下的低杆和耐荫作物;其次是考虑套种作物的价格,根据本试验的结果显示,各种套种模式的每公顷总产值以生姜最高,草莓次之,套种大豆的最低,总平均产值排列顺序依次为桑—生姜(36.395万元/hm2)>桑—草莓(30.967万元/hm2)>桑—马铃薯(18.741万元/hm2)>桑—西瓜(14.483万元/hm2)>纯作桑园(11.472万元/hm2)>桑—玉米(7.558万元/hm2)>桑—大豆(7.509万元/hm2)。因此,在桑园套种的生产实践中,应选择产品价格高,作物茎杆低的植物进行套种,如生姜、草莓及耐荫中草药等。
[1] 刘宁宁,沈正平,施同兵,等.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7,(8):39-43.
[2] 李勇,邓文,叶楚华,等.鄂西南蚕区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评价初探[J].湖北农业科学,2011,(6):2 474-2 477.
2014-07-14;
:2014-10-08
刘万顺(1963—),男,江苏丰县,本科,高级农艺师。 Tel:0516-89571118,E-mail:1902554386@qq.com
S888.4
B
1007-0982(2014)04-0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