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娟
课题来源:铜仁学院教改项目:《探究性教育理念在美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编号:JG201117)阶段性成果。
摘要:
2001年,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实施以来,探究教育开始倍受关注,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在美术理论课教学中引进探究教学方法时遇到很多问题:学生寻找答案的态度不积极、学生寻找答案的途径不通畅、学生没有形成稳定的探究团体、学校的评价方法也不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探究教育在美术理论课堂上的开展。
关键词:探究教育;美术理论课;问题
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系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美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为当地美术教育的发展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研究型美术教师。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不仅要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还要能够开发课程,将地方资源、网络资源等美术资源开发出来,引进课堂。
围绕培养目标,我系开设了以下美术理论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鉴赏与批评》、《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技法理论》、《毕业论文、创作指导》等。以培养学生具备一位合格的美术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高尚的师德和艺德、坚实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卓越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懈的研究和创造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仪表风度等。1既然是研究型美术教师,科学探究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探究理念实施教学的时候,也要求学生首先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实践表明,在美术理论课堂中引进探究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生探究的态度不够积极
这首先和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有关。老师布置一道教材上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学生就茫然不知所措了。如笔者曾在一年级的《中国美术史》课上布置作业:“中国为什么产生了那么了不起的玉文化?”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一周的时间,对字数没有要求。一周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很多同学在教材上找不到答案,就不知道怎么做,怀着抵触情绪乱写五六行,牛头不对马嘴,交上来,完全是应付。还有一些学生根据上课的时候老师讲那一点点内容来写,把老师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既然老师布置了作业,在课堂上就不可能讲得太详细,照着老师所讲的来写,自然不会丰满。从这些作业可以看出,学生还是习惯于老师给出明确的答案,他们抄一抄,记一记。
另外,学生没有品尝到发现的快乐也是探究态度不积极的原因。
当我们为一个问题苦思冥想,终于在某一时刻得到答案的时候,那种愉悦感是非常强烈的幸福体验。科学家已经发现,大脑分泌出的脑内吗啡,是产生这种愉悦感的原因。与脑内吗啡同时出现的脑波是α波,这种脑波和脑内吗啡都可以使人安定愉悦的心理感受。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和思考体验发现的快乐,可以有效地改善探究态度不积极的现状。
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非常困难,必须从一年级就要开始着手抓起,还需要多种教育元素的共同配合。
首先,要有宽松的学习氛围,没有“陷阱”。北京教育学院的孟宪凯老师在做“微格教学”讲座时讲到:“同学们,这里没有陷阱,无论你怎么回答。我都不会说:哈哈,你错啦!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哄堂大笑,让你下不来台。”我们不仅要这样告诉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相信,真的没有陷阱。无论是什么样的答案,只要是真诚的,老师和所有的同学都尊重这个答案和这个给出答案的同学。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学生的心才能打开,民主交流的氛围才可以营造出来。
其次,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探究的思维方式。比如带学生去参观美术馆,看到很多瓷器的标签上写有“汝窑”、“哥窑”, 很多瓷器上写有“珐琅”,老师便可以问:汝窑有什么特点? “珐琅”是什么意思?通过问题刺激学生,要求同学们自己寻找答案。可以在美术馆里找,也可以在美术史教材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上找,找到了答案要能够把答案写出来或者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这就是一种做学问的能力。我们要让学生拥有这种能力。从一开始的接受学习,到逐渐地探究学习,需要一系列工作支撑。
二、学生寻找答案的途径不通畅
学生遇到问题,要去寻找答案。找答案到哪里找?学生的回答是:百度。百度的确是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常用的寻找答案的方法,但百度上的资料良莠不齐,有些完全是经验性的虚假信息。学术问题的答案,必须是来自于专业性的学术网站,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
三年级《美术鉴赏与批评》的课堂上,我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题,希望他们通过专业的渠道找答案,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我说:你们不是学过文献检索课吗?学生说:是学过。但从来没有用过。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文献检索课是一年级的时候就开设的,学生认识不到这门课开设的价值,学习的时候不认真,用的时候不会用。这个问题就更体现出,从一年级就应该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专业网站、博物馆、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教会他们使用,并想办法要求他们经常使用。学生的探究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三、学生没有形成稳定的探究团体
形成探究团体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这种探究团体,一般是学生自发形成的,三五人一组或五六人一组,为了寻找某个问题的答案而结合在一起,联系非常紧密,这个团体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如何促进学生形成探究团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课上,我曾经将学生分成三小组让学生编写美术教材,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能力。每个组21个人,一个组长,20个成员。二十个成员又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模块的编写。他们为了完成编写教材的任务而组合在一起,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他们密切联系。通过这个活动的完成一起成长。这样的探究小组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形成,任务一旦完成,便自动解散,没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但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中一些自发性的探究小组的形成,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做了铺垫。
四、学校的评价方法也不利于学生探究学习
美术理论课的评价方法不外乎两种: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在实际的评价实践中,开卷考试的评价方式很少采用,大多采用的都是闭卷考试的评价方式。
而我们的试卷一直都很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启发和思考。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我们设计的问题,有这样几个层次: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知道和领会”层次的问题太多,而“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层次的问题太少。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考试就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背背,考试的时候答在试卷上。这种侧重于“知道和领会”层次问题的评价倾向,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思考与探究,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分析判断、没有自己的观点。改变评价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
首先,应重视“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层次的问题。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
其次,应重视平时成绩,且平时成绩的评定方式应多样化。应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评价,可以采用建立学习档案袋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非常浅显,如何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何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探究团体、如何打通学生探究的途径、如何使美术理论课的评价方法更完善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有更多的学者研究这些问题,发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博伊斯.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洛兰·布拉克斯特.怎样做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宏甲.中国新教育风暴[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5]谭帮换.国内探究教学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
[6]安淑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有效融合[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