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林+何振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机制研究”(项目编号:NCET-10-0167);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YBA300)。
作者简介:邓春林(1977-),男,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应急管理,发表论文5篇。•理论探索•
〔摘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构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一系列因素所影响。本文分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六项影响因素: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迫度、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健全度、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效度、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资金盈度、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成熟度以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深度。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5.003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5-0013-04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Deng ChunlinHe Zhen
(Public Management School,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China)
〔Abstract〕E-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construction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and 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In the process of E-government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building,it is affected inevitably by a range of factor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ix influence factors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the needs urgent degree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the perfect mechanism degree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the service efficiency degree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the adequate fund degree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the perfect technology degree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and the concept depth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Keywords〕e-government;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model;influence factors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构建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涉及各个领域和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全局性的统筹规划以及共享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各主体如何有效进行合作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最佳共享,其运行机制、平台构建是主要问题,但同时也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所影响。
通常我们谈到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即指在网络空间环境下,为了实现人们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要求,而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单独或一起建立的,意在使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在内社会各界都有权力和机会获取所需的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中最具根本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迫度、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健全度、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效度、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资金盈度、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成熟度、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深度等6个方面。
1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迫度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迫度即指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公众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需求的迫切程度。随着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公众的信息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其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日趋良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要摆脱以政府为中心的建设,要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中心进行平台构建。然而,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些服务内容却与社会公众的需求存在着错位的现象[1]。在一些电子政务重要服务内容中,公众的服务需求往往反响平平。另外公众还有个传统心理,总觉得当面办事更踏实一些,认为通过电子网站进行电子政务服务很虚,办理效率不能保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构建受到现有共享管理体制的桎梏,一些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直接影响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电子政务统一运作与各级政府各自为政的冲突影响了跨部门信息共享,信息无偿提供与部分信息有偿提供的冲突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构建需求、运行机制产生了消极影响,共享系统的内容规划者与开发设计者之间的磨合不够最终使信息共享需求失真。这使得政府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分析时和社会公众存在着一些分歧,使得很多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服务成为形式。因此,准确掌握公众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以及提高其需求的迫度,是电子政务建设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般来说,社会公众要求共享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将人们的需求分为生存、安全、社会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5个层次,人们的需求跟随经济条件变化从低向高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政府如何有效的调动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需求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也有一个层次问题。需求主体和需求变化的多样性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依据。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来理解,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政府、社会、公众形成了电子政务纯公共物品共享和电子政务准公共物品共享[3]。政府应该把握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偏好程度,对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需求按不同的思路构建共享,对人们关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多样化的需求尽量给予满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不仅能收获社会收益,还能提供间接或直接经济收益给政府部门、企业及个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需求收益的多样性是紧密联系着其需求目的和用途多样性的[4]。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构建,靠政府单方面的能力来提供人们的不同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公众的作用,调动其积极性,提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
endprint
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健全度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践运行,依托于健全的共享机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具有纯公共性的特征,也具有准公共性的特征,需要政府信息部门、各社会实体提供数据支撑,必然会涉及到政务信息资源产权问题。从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政策约束机制、产权保护及协调机制、共享利益激励机制等是保证海量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各省市、地县推行政务信息化,是否真正具有实效性,主要由社会公众及基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工作人员来评定,而这些群体最看重的就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操作流程是否简化、实用、高效,因而基于流程的运作机制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来说,可以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采集加工机制、传送上报机制、发布披露机制、调控监督机制、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健全完善。
对来源广泛、渠道畅通、信息准确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性环节,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流程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一环节能保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信息传送上报提供广泛数据来源,及时为政府决策、社会服务提供参考依据;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及时传送上报则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性环节,直接影响社会公众服务、政府决策的成效。信息传送上报不及时会直接导致信息得不到共享、信息失真或失效,造成决策失误、公众服务不到位;政府能否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移动政务等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共享关系到社会民生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一些突发事件的实情和政府处置过程与结果,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在某种程度关系到社会稳定,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本身的真正价值所在;完善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组织机构、健全的共享管理制度则是其共享共建的基本条件,从根本上影响着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共享的进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要求共享安全的、保密的信息,要防止政务信息被盗窃、篡改,故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法规管理、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等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因素。
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效度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效度是指政府在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公共的需求,实现预期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目标,提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效能的程度。高效度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服务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构建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是共享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其数量的丰富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广度,质量上的优化程度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深度,地理空间分布上的均匀程度则会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密度。因而,提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广度、深度、密度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服务效度偏低,其主要表现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构建的内容、形式两个方面。
31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内容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据统计,全社会的信息资源总量中,大约有80%掌握在政府部门,若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能被有效开发利用,其自身市场价值将会进一步实现,进而催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建立。然而,政府作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最大的搜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最大信息资源拥有者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布者,却达不到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的最终服务需求。各级政府计划统计部门和综合信息机构拘泥于对电子政务信息主要的简单罗列和描述性概说,面向公众的服务局限于政府法规文件等静态信息的公告等的浅层次信息,而调查研究、决策咨询、对比分析和战略研究等深层次信息服务明显不够[5]。政府在提供政府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来提供有限的发布,实际上很少考虑公众所需,在提供信息服务共享过程中很少进行跟踪服务,信息服务的增值业务更少。
3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方式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方式有两部分含义:一是政府用来传播、发布公共信息的各种途径和手段,例如以公开栏、政府出版物、大众传媒等形式披露公共信息;二是政府公开公共信息的公开申请人的各种表现形式,例如公开相关信息是政府主动还是依当事人申请[5]。目前我国政府公共信息公开的方式较为单一,并且渠道建设也亟须加强,政府一般是通过相关的各种载体,单向的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依靠公众申请或意愿提供政府信息服务的方式。政府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而便民的基础是互动与互信,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得运用网络等手段,朝“互联、互通、互动、互信”方向扩展、提升,在多层面、实质性、便捷化服务上多下功夫,如增设并办好“直播视频(音频)”、“民意调查”、“在线访谈”、“你问我答”、“网上审批(办理)”、“投诉举报”等多种服务,同时可以考虑结合一些个性化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这样才能最大化满足公众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
4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成熟度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载体,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成熟与否,影响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直接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建立、发展、完善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安全、数据库、信息集成等技术的发展。解决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信息共享性、完整性、开放性、互联性及与局域网隔离的关系,是实现安全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前提。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黑客水平的提高,导致网络被恶意或非恶意入侵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可否认,万维网技术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万维网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近年来发生在万维网上的安全事件不胜枚举,且逐年呈爆炸增长趋势。因此,要保证共享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存储与传输安全,防止侦听、截获、窃取、破译等被动攻击和修改、伪造、冒充、病毒扩散等主动攻击,确保防火墙技术、加解密、容错、数据拷贝和恢复、数字证书等技术的合理运用。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构建依托于网络技术平台的建设,需要将各种格式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集成在所选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这个平台上,必须利用数据库技术、信息集成技术解决新旧系统间的信息更新与数据导入问题。在我国,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方案,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分为政府内网(副省级以上机构或单位)、专网(地方政府政务的网络连接以及与副省级或以上政府内网的连接、或省政府部门内部办公局域网及其连接)、外网(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门户网络)三大部分[6]。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发展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相互交流、相互传递提供了广阔平台,为政府机构之间、企业事业单位和民众利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网络平台在网络设备和系统平台选型时,要符合国际网络标准及工业标准,从而使系统的硬件环境、通信环境、软件环境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减到最小,使其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三大网络平台基本上已成熟,这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运行平台。
5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资金盈度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的资金盈度指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中有充足资金。资金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构建成功的重要保障。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构建过程中,资金的来源是第一位的,没有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构建就只是纸上谈兵。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资金问题:一是建设基础设施费;二是建设、维护网络平台费;三是培训工作人员费。我国是综合国力和国民人均收入水平都不高的发展中国家,离现代化的要求相差甚远。实践证明,在我国,经费问题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的关键问题,甚至可能是根本问题。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各地经费的投入参差不齐,在绝大多数欠发达地区,政务投入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经费的份额是十分有限的。
endprint
从本质上讲,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投资主体是国家,费用主要来自拨款和税收。在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中,政府自由投资,各级财政直接拨款且几乎是全部建设资金的这种传统资金来源在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占有支配地位,但只依托政府的能力难以对遍布社会各行各业、各类主体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整理、分析。为了解决财政资金的紧缺,政府应扩展融资渠道来筹集资金,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政府通过吸收民营资本和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的资金投入,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情况下,让企业、个人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企业和民间的投资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而政府要积极引入市场力量,推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市场化,能够有效汇集企业、相关社团组织、公民个体的资金,合理划拨各地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构建资金,才能更进一步促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构建运行。
6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深度
思想观念主导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受传统官僚观念影响,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中许多政府部门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现象严重,各职能部门的“本位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协作精神,人为地造成了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障碍。“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前提,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7]。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中观念的缔造受诸多客观或主观因素影响,具体表现为:
61“政府垄断一切”及“官本位”现象普遍存在
电子政务信息的采集、开发、组织等工作,如若只由政府的单独完成,不但无法提升公众对信息服务的满意指数,增强政府的权威,相反,会导致信息服务低效率或信息失时、成本浪费,如一些本应提供给公众的信息,被政府垄断,一些本应由社会直接提供给公众利用的信息,经政府采集再向社会提供。“政府垄断一切”,在实际上阻碍了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同时也造成了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无益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无益于政府和社会间的资源双向良性流动。
受传统“封建家长制”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政府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总是以管理者自居,甚至一定要寻求部门、个人利益才履行自身的职责,过分追求及强调权威跟服从的管理方法。这使得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推进工作受到严重阻挠,需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以社会公众的最终需求为导向,摈弃不思变革、“官本位”、行政手段干预等的传统老观念,树立拥有创新意识、服务于民、法律规范等的现代新理念,使政府信息部门干部、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
62部门之间信息冲突屡见不鲜
政府各部门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但各部门对“政绩”的和自身利益的追求种类与诉求心理不都相同,因此会常常造成不同的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不同,政府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协调不足,甚至部门间各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互相矛盾。据统计,有3 000多个数据库与80%的社会信息资源掌握在我国的各级政府部门手中,但是其中只有30%的数据库能实现相互连接。因此,花大量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仅仅是方便本单位或系统的员工的工作。各部门信息化的资金由本部门支付,仅考虑部门内部自上而下的网络,并没有考虑其他相关部门,因此不仅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不同部门、地方建立的数据库和需要统筹的社会信息资源根本无法共享[8]。关于同一事件,不同部门提供的数据不同会给公众造成不小的影响,会使公众没法判断数据及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无法做出相应的对策及行动,成为此类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冲突的最终受害者。
7结语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已将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进入规划和实施建设阶段,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受诸多因素影响,仍然困扰着各级政府部门。各级政府部门惟有采取合理的共享模式,精心地设计、建设,努力协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各主体的经济利益,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俊秀.以百姓需求为中心建政府门户网站[J].每周电脑报,2008,(3):31.
[2]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EB].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
[3]何振.试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政府主导模式[J].档案学研究,2010,(3):40.
[4]刘强,吴江.政府信息资源分类共享方式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4,(10):28.
[5]施雪华,邓集文.当前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论坛,2008,(2):25.
[6]刘邦民.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112.
[7]颜廷锐.创新七要素[J].价格月刊,1998,(11):40.
[8]李晓红,郭城,程倩.突破“信息孤岛”解决“服务缺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思路浅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53.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