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苗
20世纪90年代中国刚进入计算机发展时代,东华软件开始起步,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东华软件如今多力齐发,在多领域多行业都实现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这得益于团队中默默无闻、艰辛求索的普通员工,更重要的也得益于董事长薛向东敏锐的战略眼光与果断的市场决策。
软件集成 深耕医疗行业
在做系统集成时,东华逐渐与各行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业务不断扩大。同时在软件领域的深耕细作使它在医疗软件领域逐渐成为市场领导者。
东华于2004年引入国外相关产品,成为国内在医疗软件行业首家以SOA的基于组建的架构开发产品的企业,同时引入大量人才,到2004年10月医疗部扩充为百人团队。技术也由起初在临床、收费端做尝试转向打造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体系,同时开始自主研发HERP(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不断完善产品线。
2005年,东华凭借绝对技术优势以800多万的自主软件价格成功签约了北京积水潭医院,这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天量级标志。之后又陆续签约了华西医院、湘雅二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大客户。华西医院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单体医院,有4300张病床,东华产品上线以后,每天门诊量由8000~10000提升至18000~22000。这验证了东华技术领先的同时,也证明了BS架构足够稳定与高效。至今能实现千张床以上规模的医院完整地使用BS架构产品的,唯有东华一家。
如今东华已彻底拥有了自己完整的数字医疗全线产品-iMedical,实现了任何厂商产品、各种情境下的数字化集成,复旦大学综合医院排名前25家医院中有9家是其客户。十年来,东华的用户覆盖电信、电力、政府、交通、医疗、金融、科研、石化、保险、社保、气象及制造等领域,已成为软件行业中的佼佼者。
抓住机遇 进军“云”领域
云计算将成为计算机软件企业向高端发展的必由之路。东华软件探索研发的诊疗云模式在华西医院成功上线,成功解决了周边二三级医院的信息化及与华西医院的医疗协调问题,广获好评。之后又分别以沈阳中医院和吉大三院为中心建立了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均获得不错的反响。这标志着东华医疗云的雏形基本形成。
2009年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力度,其中一项目标是加强村卫生所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社区卫生服务。国家“十二五”规划又提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3521工程”。东华抓住契机,逐渐将目标转向小型医疗机构,自2010年起投入1000万元与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合作,建立统一的基层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平台-东华医疗管理云。通过海量数据的收录,既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为居民提供基本的诊疗社区服务,又实现卫生管理机关对居民健康卫生状况的监管。东华管理云在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5项应用的同时,也将计划生育纳入了管理云的范围。
如果说诊疗云和管理云是东华在云领域的前期尝试,那么目前正在建设的服务云是真正的重头戏。服务云关注的不再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问题,而是一种专门为患者提供医疗信息咨询和服务的模式。2013年初,东华调整医疗部结构,将原来的小组整合为7个研发部,投资5000万元,全力投入研发服务云产品。
东华2001年开始涉足金融软件,并成立了金融事业部,经过十余年,东华开发了包括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大小额支付取、管理系统等100多个自有软件产品,服务过在中国叫做银行的几乎所有金融形式,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项目实施和技术研发团队。
2010年,国内审批了很多村镇银行,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行牌照的村镇银行可以去做金融业务,但是由于小银行交易量小,接入成本较高,不允许他们加入人民银行的清算网络,也就是说不允许小银行做支付业务,这极大地限制了小银行的发展。东华金融事业部敏锐地察觉到了村镇银行的信息化需求,“如果能建立一个金融云的平台,在云上部署应用软件,把银行的客户端直接装到金融云里,帮他们解决集中接通汇路的问题,这样就免除了村镇银行自己花钱建立数据中心的费用,那么将来市场空间岂不是很大?”2010年底,东华金融云服务中心成立。第一年,金融云的服务客户数量达到十家。目前,东华金融云签约客户规模已达百家。
健康云和金融云并非东华在云领域的全部成果,实际上,在网络管理云领域,东华的“云计算流量分析与控制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已于2013年11月升级为国家级实验室。至此,东华软件已基本实现企业入“云端”的转型发展目标。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