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基于105家上市公司的DEA-Malmquist指数分析

2014-08-08 02:12张雨微邵展翅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率

唐 宏,张雨微,邵展翅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2.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人力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基于105家上市公司的DEA-Malmquist指数分析

唐 宏1,张雨微2,邵展翅2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2.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07年—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做了纵向和横向比较,并进一步测算了各产业分别以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作为单一投入要素的Malmquist指数,即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行业进行了要素分解,从而对人力资本投入对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以及各细分行业的人才战略实施情况有一个整体把握。结论认为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依靠企业内部的高强度人才招聘和培训是其中一方面,而更应从价值链重构、产业结构调整的视阈中开拓人才战略的新思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投入;人才战略;要素生产率

一、引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把发展新兴产业当作实现经济复苏和持续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与增长点。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审议通过,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7个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活跃因素,其增长效率和发展质量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自身特征与发展需求,对知识技术和人才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人才作为高新技术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与使用者,成为了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效率和发展质量的关键性资源。[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特征就是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并获得与新技术相关的新的生产函数。[2]新生产函数的获得必须依赖于人才要素的投入。培养和吸收相关人才,优化升级人才结构,建立并不断调整引导、鼓励人才发挥作用的微观机制,显得尤其重要。

人力资本投入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已引起了研究者的共鸣,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本投入情况与制定人才战略的对策。童汝根(2010)指出人力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评价人力资本的作用,需要考虑人力资本投资、存量和结构的共同作用。因此应通过完善教育经费投入、科技投入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3]苏津津(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不同阶段需要注入不同性质的人力资本——在“新技术”阶段,依赖科技型人力资本;在“新市场”阶段,依赖企业家人力资本;在“新兴产业”阶段,依赖管理型人力资本。该文献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于缺乏具有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领军人才。[4]孙早等(2010)认为政府为解除我国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应用与实施能力的制约,应当培养和吸收大量能够熟练采用高科技进行作业的高素质劳动力。[5]肖曙光(2011)认为普通劳动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种分配范式中都是弱势群体,因此他们应提高自身知识层次,同时也需要工会组织、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外部干预。[1]阳立高等(2013)通过对照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开发经验,指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引进与激烈等环节的不足及对策。[6]李玲等(2013)提出产学研合作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的重要路径。[7]

人力资本投入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效率的作用和意义,可以通过与物质资本投入的比较而直观得出。此研究能够为制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策略提供实证性参考依据。本文拟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来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比较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出台前后的变化,并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分别作为单要素投入,分别测算其Malmquist指数,来对比分析两类生产要素分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提高的贡献情况。另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不确定性、正外部性和复杂性的特征。[8]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各行业之间必然存在着显著的分异,因此需要将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分行业比较分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战略或是其他因素的研究中,大部分实证文献都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分行业分析,如熊正德等(2011)、郭东杰等(2012)等。[9-10]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主要用来反映经济体、产业、企业的增长质量和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可通过参数方法或非参数方法。参数方法有索洛余值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法等;非参数方法有代数指数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法等。其中,DEA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的一种分析统计方法。其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后被广泛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利用多种投入与产出变量进行效率分析,不需要相关价格信息,且不需要特定的生产函数和生产无效率项的分布假设。本文拟采用这一方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基于产出的DEA-Malmquist指数表示为:

本文选取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净值”一项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一项作为DEA模型的投入指标,分别代表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选取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产出指标。各指标的单位均为万元。本文分别从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中随机抽取15个数据完备的样本,共105家上市公司。在抽取过程中剔出了数据缺失不完整的公司和净利润为负值的缺陷样本(如ST、PT公司)。从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CSMAR)中分别查找这些上市公司2007年—2011年的中报,并整理本文研究所需数据。

三、实证分析

表1显示的是使用DEAP2.1软件测算出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各产业每一期的Malmquist指数值均是由本文所抽取的15个样本公司的测算结果平均得来。从纵向上看,在所考察的4个时期中,后两个时期的Malmquist指数值比前两个时期有一个明显的飞跃。2007年—2009年间,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本上都保持着徘徊、缓慢增长,甚至逐年下降的状态。从2009年我国开始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规划起,7大战略新兴产业的Malmquist指数值均明显提高了0.02~0.05。从横向上看,7个产业中2007年—2011年Malmquist指数均值最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其次是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最低的是新材料产业。以2009年为分界点,变化最大的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变化最不明显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对比2009年前后,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提高,但其绝对值和增幅都有所不同,因此应进一步分析是何种因素导致了这些差异。那么,在多要素投入的DEA模型中无法判断差异的原因,需要将其进行分解与比较,也就是把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作为单一投入要素,分别测算Malmquist指数。其指标、样本、算法和使用软件同上一部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完全一致。

表1 各时期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表2显示的是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只考虑单一要素时的Malmquist指数的变动情况对比。可看出,无论是哪个产业,把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分别作为单一投入要素时的Malmquist指数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距。2007年—2011年四个时期中,除了2008年—2009年的人力资本要素生产率低于物质资本要素生产率,其他三个时期人力资本要素生产率全面高于物质资本要素生产率。各时期的平均值也显示人力资本生产率高于物质资本生产率的均值。2008年—2009年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在当时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保增长我国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从而使物资资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对不同行业都有所带动。但总体来看,明显可判断人力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具有比物质资本更大的贡献度。

表2 各时期分行业单一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将表1和表2相联系,从各时期平均来看,两种要素的单一要素生产率的全部行业平均差距为0.077,高于这个均值的产业有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生物产业,而这三个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绝对值都比较低,其全要素生产率在2009年前后的变动相对较明显。并且,全要素生产率的绝对值和变动幅度均最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人力资本要素生产率超过物质资本要素生产率的幅度却非常小。这说明,在全要素生产率上表现较好的产业,其人力资本的贡献度往往都一般,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物质资本的投入。虽然无论对哪个产业来说,人力资本投入对于产业生产率的意义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投入,但是由于企业战略和发展条件制约,很多行业往往没有真正实施有效人才战略,从而人力资本的潜力未被充分发挥。

再看表2中各产业单一要素生产率在2009年前后的变动情况。2009年—2010年所有产业的人力资本要素生产率与物质资本要素生产率之差,相较于2007年—2008年的该值,均有明显的提升(由于特殊原因2008年—2009年该值为负,不参与对比)。提升最为明显的是新材料产业,最不明显的是节能环保产业。与其全要素生产率在2009年前后的变动相联系可知,一个产业人力资本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必然明显带动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如果其人力资本要素生产率提高幅度一般,并不妨碍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可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替代性是较强的。同时,各产业2010年—2011年的单一要素生产率之差,比2009年—2010年均有不同幅度的回落。可能的解释是作为新兴产业,其固定资产投资不断累积的规模经济效应开始逐渐发挥出来。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07年—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做了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并进一步测算了各产业分别以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作为单一投入要素的Malmquist指数,即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行业进行了要素分解,从而对人力资本投入对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以及各细分行业的人才战略实施情况有了一个整体把握。本文的研究发现:在2009年我国谋划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前后,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非常明显,但各产业的TFP绝对值和增幅差异较大;各产业的人力资本要素生产率均高于物质资本要素生产率,但是落差不一,落差越大的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绝对值越小、2009年前后增幅越大,这说明人力资本投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并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更加直接,加上其规模经济效应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物质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的替代性较高。

因而,为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效率和发展质量,人才战略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经济效应长期存在,因而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不能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的高强度人才招聘和培训,而应该有人才战略的新思路。战略性新兴产业最突出特点就是价值链条的领先性和高附加值,其发展壮大代表了宏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而,应从价值链重构、产业结构调整的视阈中来构建和实施人才战略。

第一,通过人才集聚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入人力资本规模经济效应阶段。万钢(2010)曾提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把握好人才聚集和成长的规律”。[11]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已成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人才争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才战略的制度化、人才供给的梯队化、人力资本的集中化。目前国家实施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在重点学科、重大专项、高新技术和金融管理领域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而且更加重视创新型人才、管理人才和创业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些举措的最终目的应是实现人力资本规模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只有大量人才能自主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流动,并在内部实现优势互补、创新互动的分工格局,才能够使人力资本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高的产业收益。

第二,通过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来吸收知识和技术溢出、提高人才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品研发周期和技术创新速度的要求很高,而借助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力量共同开发核心技术,是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获取源源不断的技术投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产学研创新联盟还能够促进知识转移成本的降低,使知识溢出和扩散这一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最基础的途径得以最大化实现。目前我国产业界与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研发活动还严重不足,尤其外商投资企业的研发活动主要在母国进行,由“干中学”带来的人力资本效应较为微弱。因而,政府应通过间接调控,积极为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搭建一个合作创新的平台,协调各主体在研究动机、成果公开时间及归属等方面的分歧。

第三,通过构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动态互动机制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供给效率。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对人才供给的规模、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更需要有人才结构的动态调整来作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升级的最活跃因素,能够极大地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因而亟需人才结构调整推动作为其发展的推动力量。就像罗文标等(2004)所说,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必然伴随着人才结构高级化过程,因此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人才的不同发展阶段。[12]所以,应围绕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题调整人才结构,尝试构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拟合监测预警系统,使两者保持动态平衡。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高校积极申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的新专业。除了中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之外,整个终身教育体系都肩负有重要任务。

〔1〕 肖曙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的劳资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2011(2): 100-109.

〔2〕 刘志阳,施祖留.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 10-16.

〔3〕 童汝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投入的财税政策[J].税务研究,2010(8): 28-30.

〔4〕 苏津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下对人力资本依赖的制约——基于京津冀区域的视角[C]// 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2010: 394-397.

〔5〕 孙早,张敏,刘文璨.后危机时代的大国产业战略与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J].经济学家,2010(9): 84-95.

〔6〕 阳立高,贺正楚,韩峰.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9): 143-147.

〔7〕 李玲,忻海然.产学研合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路径探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60-65.

〔8〕 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9): 20-26.

〔9〕 熊正德,詹斌,林雪.基于DEA和Logit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J].系统工程,2011,29(6): 35-41.

〔10〕 郭东杰,邵琼燕.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与比较优势研究[J].经济学家,2012(1): 41-48.

〔11〕 万钢.把握全球产业调整机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求是,2010(1): 28-30.

〔12〕 罗文标,黄照升.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互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7): 38-40.

(责任编辑 周吉光)

The Analysis on Human Capit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Industries:Based on Factor Decomposition of DEA-Malmquist Index from 105 Listed Companies

TANG Hong1,ZHANG Yu-wei2,SHAO Zhan-chi2

(1.Sh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1; 2.Northwest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127)

By using DEA-Malmquist Index,this article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compares the changes of TFP of 7 emerging strategic industries in China within 2007-2011.Also,this article makes further efforts to measure the Malmquist Index in which human capital or material capital acts as the only input factor for each industry.In this way,the factor decomposition in different industry is conducted to analyze TFP of emerging strategic industries,so that we can get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emerging strategic industries,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strategy in each industry.The article holds the opinion that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shouldn’t solely rely on intensive recruitment and training within companies,the reconstruction of value chain as well as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as new ways to broaden talent strategy.

emerging strategic industries;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alent strategy; factor productivity

2013-12-23

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人才潜力的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战略研究”(2011KRM76)。

唐宏(1966—),男,陕西紫阳人,博士,副教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F249.2

A

1007-6875(2014)02-0011-05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率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固定成本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