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雪,李晓丰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河北 承德 068350)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目前倾向于将其称为压力性溃疡[1],主要见于老年人、手术、长期卧床、恶液质等居家治疗的患者。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住院费用和护理工作量,因此要积极预防和治疗压疮,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压疮并进行组间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选择溃疡期压疮患者62例(62处压疮),其中院前带入52例,院内不可控压疮10例;男 34例,女 28例;年龄 52~79岁,平均(61.42 ±0.15)岁;病程 2 年以上;压疮发生在骶尾部 21 例,髋部18例,内外踝11例,足跟10例,肩胛部2例;压疮面积 2.5 cm×1.3 cm ~5.2 cm ×6.5 cm。将 2011年 10月至 2012年 5月的压疮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 6月至2013年12月压疮患者32例作为研究组。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使用气垫床,对创面清创消毒,使用双氧水冲洗,用甲硝唑纱布湿敷15 min后取下,再涂抹湿润烧伤膏(广东省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20000004),以无菌纱布覆盖;研究组在涂抹湿润烧伤膏前喷洒金因肽(深圳市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10037),后以无菌湿纱布覆盖。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创面上皮完全覆盖,瘢痕坚实,经1周观察创面未再发生溃烂;显效:创面缩小不少于75%,肉芽组织新鲜,症状缓解;好转:创面缩小不少于25%,但少于75%,肉芽组织较新鲜,症状改善;无效:创面虽较前新鲜,但缩小少于25%,且肉芽生长很少。前两者合计为总有效。
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2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平均愈合时间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压疮治疗结果见表1。可见,研究组的治疗方法对压疮愈合更有效(P <0.05)。
表1 2组患者压疮治疗结果比较
压疮是危重症、手术以及老年患者等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力、剪切力和垂直压力等密切相关,而患者本身体质差也是压疮发生的基础,可见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外力对机体的危害是杜绝压疮发生的主要措施。因此,护理人员要从增加营养、合理饮食以改善患者全面状况入手,工作要细心、耐心、有责任心,以便及时发现皮肤潜在和已存在的破损;护理操作动作轻柔、体贴,减少意外伤害的机会;对于长期卧床、消瘦或肥胖等特殊体质患者要勤翻身、拍背,给予各种预防措施以避免发生压疮。
临床上治疗压疮的方法很多,过去主要是以干性愈合理论指导压疮治疗,采用红外线照射、暴露疗法等。但随着观察和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干性愈合环境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和创面结痂愈合,由此提出了湿性环境利于治疗的理论,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压疮感染常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使用甲硝唑可以抑制厌氧菌的生长繁殖,有抗菌消炎之功效。金因肽的活性成分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以加快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促进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利于新生肉芽组织的快速形成和伤口的再上皮化,加速皮肤组织的创伤愈合,对创伤修复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3]。湿润烧伤膏为中药油性制剂,主要成分为黄芩、黄柏、黄连等,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祛腐收敛、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的作用,在湿润环境下有利于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4];药膏涂满创面,形成保护层,减少对新生组织及肉芽的刺激,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有利于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5];同时也可改善和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的供给,以加快创面的修复,促进炎症吸收。三药合用,可起到加快组织修复生长、抗炎、止痛、去腐生肌之功效,以无菌湿纱布覆盖,有利于创造和维持湿性愈合环境,减少局部水肿和痂皮脱落,可以减轻伤口换药疼痛。本研究结果表明,三药合用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医务人员要加强药物联合应用知识的学习,以提高综合用药的效果,并不断创新,以探寻更多、更好、更新的压疮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促进疾病康复[6]。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 202.
[3]张芳蝶,耿连霞,潘文森.采用康惠尔贴联合金因肽治疗压疮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3):416 - 417.
[4]徐荣祥.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M].北京: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41.
[5]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30例[J].中国药业,2012,21(6):96.
[6]彭 青 .复方利福平散治疗压疮 32例[J].中国药业,2012,21(1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