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不良应付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

2014-08-08 17:54刘英斌路浩赖琳谢帮树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2期

刘英斌++路浩++赖琳++谢帮树

摘要:目的:探讨不良的应付方式对未成年犯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oping.Style.Questionnaire,.CSQ)调查成都市未成年犯管教所125名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应付方式。结果:1.未成年犯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高于1986年全国常模和1999年修正常模(p<0.05);2.入所一年以上的未成年犯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因子分上低于入所一年以内的(p<0.05),这表明入所一年以上的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入所一年以内的;3.应付方式量表中的自责、幻想与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正相关(p<0.01),而解决问题、求助的应付方式与SCL-90总分和大部分因子分呈负相关,且相关不显著。4.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自责和幻想的应付方式能够预测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水平。建议:1.通过消除未成年犯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培养其成熟的应付方式来提升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水平;2.进一步重视并加强对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心理矫治力度。

关键词:未成年犯;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

一、引言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三大不安定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以往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探讨未成年犯罪的成因上,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未成年自身方面的因素。而有关探讨未成年犯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缺乏针对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因素的研究。

应付(coping)亦称应对,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了解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带来的行为问题,或为了平衡因应激事件或环境带来的情绪问题,而采取的种种对付办法和策略的活动[1]。应付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2]。以往的研究发现,大部分未成年犯或多或少地遭受过应激事件,而对这些应激事件的不当处理可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良的应付方式对未成年犯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未成年犯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教育改造质量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方法

1.被试

随机选取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男性未成年犯125名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犯罪青少年平均年龄16.01±1.71岁,入所一年以下66人,占调查样本比例的55%,入所一年以上54人,占调查样本比例的45%。

2.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本量表包括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3]。主要评估受试者的心理症状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各症状效度系数0.77~0.99。

(2)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SQ)。该问卷由肖计划等人编制[1],包括62道题目,分为6个因子,分别为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因子对应6种常用的应对方式,用于评估个体的应付方式特点。“求助”和“解决问题”属于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属于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该问卷适用于年龄在14岁以上的个体,包括各种心理障碍患者(痴呆和重性精神病除外)。

3.数据分析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我们比较了犯罪青少年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分的差异,对其SCL-90的各项因子分与应付方式的分问卷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应付方式对SCL-90总分的回归分析。

三、.结果

1.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表1 显示,与1986年全国常模和1999年修正后的常模相比,犯罪组SCL- 90 总均分和其他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

为了进一步剖析入所时间对未成年犯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比较了入所不到一年与入所一年以上的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在总均分上临界显著差异(p=0.07)。在各因子分上,两组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上达到显著差异,入所一年以上比一年以下的未成年犯的得分更低,分数越低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果详见表2。

表2.入所一年以下与一年以上的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

水平比较

SCL-90项目

入所时间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t值

p值

躯体化

一年以下

66

1.63

0.44

0.34

0.74

一年以上

54

1.60

0.59

强迫

一年以下

66

2.08

0.51

2.01

0.05

一年以上

54

1.87

0.61

人际关系

一年以下

66

1.96

0.65

2.08

0.04

一年以上

54

1.73

0.54

抑郁

一年以下

66

1.85

0.62

2.11

0.04

一年以上

54

1.63

0.54

焦虑

一年以下

66

1.85

0.62

1.29

0.20

一年以上

54

1.71

0.58

敌对

一年以下

66

2.12

0.80

1.56

0.12

一年以上

54

1.89

0.80

恐怖

一年以下

66

1.37

0.40

0.54

0.59

一年以上

54

1.33

0.41

偏执

一年以下

66

2.07

0.71

2.70

0.01

一年以上

54

1.76

0.56

精神病性

一年以下

66

1.79

0.53

1.13

0.26

一年以上

54

1.68

0.53

总症状

一年以下

66

1.86

0.47

1.84

0.07

一年以上

54

1.69

0.48

2.犯罪青少年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应付方式量表中的自责、幻想与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除与躯体化相关不显著外,合理化与SCL-90总分及其他因子显著正相关,退避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而解决问题、求助的应付方式与SCL-90总分和大部分因子分呈负相关,且相关不显著。相关结果详见表3。

为了进一步阐释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不同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总分的线性回归分析,并控制了年龄和入监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年龄和入监时间变量后,不同的应付方式能够解释心理健康总分的41.7%,且模型的F值达到了显著水平(p<0.001)。各回归系数的t检验表明,自责(t=4.389, p=0.001)和幻想(t=2.935, p=0.004)的应付方式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他因素的回归系数没有达到显著性,结果详见表4。

四、讨论

1.未成年犯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的对比

本研究发现男性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水平与1986年全国常模和1999年修正后的常模相比,犯罪组SCL-90 总均分和其他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这与王玲等人[5]1995年调查的广东少管所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是一致的。除此之外,王玲等人还发现入狱时间一年以上的犯罪青少年比一年之内者有更强的抑郁倾向,在其他因子上无显著差异。而我们的研究却发现入狱一年以上的犯罪青少年在抑郁、强迫、人际关系和偏执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入狱一年之内的(分数越低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监狱科学化管理的深入开展,监狱环境在不断改善,因此,未成年犯逐渐把监狱看成是学习和改造的地方,摒弃了以往对监狱阴森恐怖的认识;其次,长期以来,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深入实践,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视对未成年犯的心理疏导和矫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未成年犯的抑郁和强迫等症状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2.未成年犯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应付方式反映了个体在处理问题时较稳定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方式,对行为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赵山明等人(2007)的研究也发现相对于普通青少年,犯罪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较多的负性应激事件,较少运用成熟的应付方式(如积极面对解决问题、求助等)来缓解压力,更多地采取幻想、自责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寻求暂时性逃避[6]。这与本研究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应付方式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2]。应付方式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于保护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7]。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男性未成年犯不良的应付方式(比如自责、幻想以及合理化)与其SCL-90各因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成熟的应付方式(比如解决问题、求助)则与SCL-90各因子分呈负相关,且相关不显著。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的应付方式能够显著地预测男性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水平,解释率达到41.7%,其中自责和幻想的应付方式达到了显著水平。这说明,在面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时,未成年犯主要采用的是不成熟应付方式(比如自责、幻想等),而不是诸如求助和解决问题的成熟应付方式,这严重影响了其心理健康。以上结果也表明,通过改善未成年犯在应对生活中应激事件时的不良应付方式,能够提升其心理健康

水平。

五、对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建议

1.通过消除未成年犯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培养其成熟的应付方式来提升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水平

与普通青少年相比,犯罪青少年在生活中经历了更多的负性事件,遭遇不良应激时更容易采取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去处理问题,这极易挫伤其自信心,进而增加消极的情绪体验,这不仅不利于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反而会加剧对应激事件的主观感受,降低其自尊心,进一步加深其无助、无望感。因此,在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过程中,基层一线民警要注重对他们应付方式的指导,使他们逐渐学会运用一些积极的、成熟的应付方式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进一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最终形成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行为方式,从源头上遏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培养未成年犯成熟的应付方式,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我们除了可以采用个别谈话、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方法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文艺活动,比如运动会、歌咏比赛、心理剧等,让其在活动中,改善与其他服刑人员的人际关系,增进情感上的交流,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团队意识,进而逐步提升未成年犯科学合理地应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重视并加强对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心理矫治力度

心理矫治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和种类,主要包括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在对未成年犯进行教育改造过程中,我们应该侧重于对其进行心理矫治,消除心理障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达到恢复和重塑健康心理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从心理矫治工作队伍建设和心理矫治硬性设施建设几个方面

入手。

首先,加强队伍建设,引进专业化人才,提高心理矫治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深入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提供人员保障;其次,继续完善心理矫治的硬性设施建设,为顺利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提供设备保障,主要包括沙盘游戏室、心理放松室以及心理督导室建设等;再次,提高未成年犯的主动求询意识,加强未成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治的意义的宣传,疏通申请心理矫治的渠道,这将有助于更多的未成年犯积极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来;最后,心理矫治与其说是一种手段,不如说是一种思想和观念,需要每一位民警在对未成年犯的日常教育改造过程中贯彻和践行。

[1]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2]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J].心理学报,2002,34(6):643-650.

[3]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 36.

[4]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9-21.

[5]王玲,袁章玲,刘宝松.少管所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青年问题,1995,3:41-42.

[6]赵山明,赵汗青,张喜转.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的特征[J].中国组织工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3300-3302.

[7]于守臣,宋彦.1414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7-8.

栏目编辑 / 任玉丹.终校 / 黄才玲

表1.犯罪青少年SCL-90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x±s)

SCL-90项目

犯罪青少年

1986年全国常模

t值

p值

1999年修正常模

t值

p值

躯体化

1.61±0.51

1.37±0.48

5.41

0.001

1.40±0.40

5.13

0.001

强迫

1.99±0.57

1.62±0.58

7.02

0.001

1.49±0.54

9.84

0.001

人际关系

1.86±0.61

1.65±0.51

4.02

0.001

1.45±0.52

7.86

0.001

抑郁

1.75±0.59

1.50±0.59

4.67

0.001

1.42±0.49

6.69

0.002

焦虑

1.78±0.60

1.39±0.43

8.23

0.001

1.31±0.42

9.98

0.001

敌对

2.02±0.81

1.48±0.56

8.50

0.001

1.37±0.50

10.59

0.001

恐怖

1.35±0.40

1.23±0.41

3.16

0.002

1.25±0.40

2.66

0.01

偏执

1.93±0.67

1.43±0.57

8.87

0.001

1.35±0.49

10.90

0.001

精神病性

1.74±0.53

1.29±0.42

10.32

0.001

1.22±0.37

12.48

0.001

总症状

1.78±0.48

1.44±0.43

8.23

0.001

-

-

-

表3.未成年犯SCL-90得分与应付方式得分的相关分析

应付方式

SCL-90

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总症状

解决问题

-0.052

-0.091

-0.132

-0.140

-0.064

-0.051

-0.040

-0.125

-0.174

-0.105

自责

0.294**

0.547**

0.530**

0.608**

0.525**

0.445**

0.552**

0.483**

0.563**

0.585**

求助

-0.035

-0.125

-0.067

-0.076

0.001

-0.150

-0.004

-0.133

-0.122

-0.094

幻想

0.340**

0.435**

0.475**

0.516**

0.478**

0.444**

0.463**

0.499**

0.393**

0.520**

退避

0.041

0.173

0.317**

0.304**

0.211*

0.167

0.237**

0.251**

0.169

0.235**

合理化

0.124

0.289**

0.275**

0.346**

0.281**

0.280**

0.291**

0.288**

0.328**

0.319**

注:**p<0.01.

表4.不同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总分的回归分析

变量

标准化Beta

t值

显著性

R2

R2变化

F值变化

F值变化的显著性

模型1

年龄

-0.127

-0.585

0.560

0.031

0.031

1.874

0.158

入监时间

0.053

0.246

0.806

模型2

年龄

-0.144

-0.822

0.413

0.417

0.386

12.260

0.000

入监时间

0.003

0.018

0.986

解决问题

0.094

1.064

0.290

自责

0.445

4.389

0.001

求助

-0.125

-1.487

0.140

幻想

0.287

2.935

0.004

退避

-0.118

-1.37

0.174

合理化

0.024

0.271

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