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学科,其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将来的希望,其教育问题事关重大,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担负起身上的责任,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尤其是小学教师,更应该为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
【关键词】数学;自学能力;自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不断发生变化,教育层面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数学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早已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教学中,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讲,学习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传统教学环境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属于被动学习。但是这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道路。
一、相关意义
目前,如何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学习,已经成为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关心的话题,传统文化中也有“授人以渔”的说法。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远比让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要好得多,何况掌握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有力的竞争手段。起步阶段的培养关系到一个人以后的发展如何,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正处于培养和教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能力培养在这个阶段的重要性更是受到各层面的重视。就此而言,对于培养出小学生的能力而言,引导其走向自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相关教师对于教学目标一般都采取不重视的态度,甚至出现直接忽视的状况的发生。同时,制定了教学目标的教师,将一些没有必要的部分也放在其中,致使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身就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同时,有些目标的设置出现混乱的情况,将教学的各个方面互相混淆,以至于目标内容没有重点,无法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传统观念无法转变,依旧秉持着教师是课堂中心的观念。这种想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思想的退步。教师忽略了自己的引导性功能,错误地将教学变成一种强制的灌输,导致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被动的,无法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3.教学缺乏启发性
如果一堂课的所有环节都被事先设计好,那么课堂教学将变得僵化无趣,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些好的教学想法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要能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发。
4.无法很好地和现实联系
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懂得如何设置与教学相关的场景。情景的设定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将现实生活中的熟悉场景与之联系起来,学习的也就热情顿时高涨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三、相关措施
1.自学例题
教师在进行例题讲解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例题描述的内容,通过阅题之后得出了哪些条件,让学生将不理解的部分作上相应的标记,然后主动提问,教师在旁进行引导,让学生彻底融入例题的解答之中,让其思维自动随着问题的展开而进行思考。
2.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讲,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问,因此数学教学的目的也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个现实生活场景,然后将所要讲解的知识融入进去,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在旁边进行相应的提示,防止学生思维出现断层,影响引导效果。
3.形成良性互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一直地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听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应该实现转变。教师应该改变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自己与学生摆在同等的地位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和谐、没有压力的氛围,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让学生和教师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都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此时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协调的作用,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相关的问题讨论之后再将所得的成果统一进行记录交给教师,让教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指正,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然后和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此便实现了教师与同学一起分析问题、一起解答问题的目标,达到了师生良性互动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教师应该在相关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提高数学成绩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实现小学生数学自主能力的培养的相关意义进行分析,解读了其相关教学的现状,进而寻找出相关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徐健湖.再议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3,35(4):66-69.
[2]吴丽姣,唐宝贵.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0,6(8):119-120.
[3]李瑾.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乔日霞,女(1980~),内蒙古丰镇市,学历:大专,专业:计算机应用,作者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