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绍文
〓〓要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道德品质,逐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其社会情趣和文化品位。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的应用
〓〓(一)教学准备工作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通过对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的悼念之情。这篇文章涉及到至亲的离世和生命的极大磨难这两个主要模块,教师的授课主要以情感的传输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就应该深入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只有教师本人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去体会、去探索。
〓〓(二)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初中生情感变化丰富,在进行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就应该恰到好处的把学生带到文章的情感中去,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课文《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方式上,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情感角度,运用各种方式将学生带入到马丁·路德·金那种为争取黑人与白人拥有同样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由沉痛的诉说到充满激情的演说的情景中去,体会马丁·路德·金那种为民请命的英雄气慨,引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感悟到演讲者热情洋溢的风采。
〓〓(三)教与学产生共鸣
〓〓初中语文涉及题材广泛,从诗歌散文到寓言童话,再由小说到文言文,学生在情感转换上也有一个很大的过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更进一步的走近学生,在了解学生情感转化的基础上体会学生情感。在七年级课本里有许多课文都是对学生的美德在进行规划教育,例如冰心的课文《忆读书》培养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两弹”元勋邓稼先》培养的是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世说新语》二则培养的是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等等。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应该与学生思想相融合,让教与学产生共鸣。
〓〓三、情感教育的多种表现方式
〓〓(一)理性教育
〓〓教育家泰斯塔斯说过:“理性和判断力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由此可见理性教育的重要性。例如课文《我的老师》作者运用通过对几个生活片段的回忆,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实情感成功的塑造了蔡芸芝老师这一形象。本文详略得当、疏密相间的行文结构,在学生写作上也起很大的教育作用。
〓〓(二)道德教育
〓〓在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感叹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这一呼唤不仅唤醒了当时人民的对贫穷弱者的同情,也使如今的学生们壮志满怀。诸如此类的还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的政治抱负等等。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其育人作用是我们不容小觑的。
〓〓(三)美德教育
〓〓美德教育也是情感教育中的一种,美德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诚实,守信,孝顺,明礼,爱国等等。美德教育中还包含着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就是对学生多方面的价值观进行审美导向,审美教育在情感教育中作用很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离不开合格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又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个方面。
〓〓1. 自然美教育
〓〓七年级课文《春》是自然美教育里的典型,这篇课文将初春的美丽景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作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传达的是他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从自然美教育的角度出发,这篇课文就起到了很好的自然美的教育作用。《济南的冬天》、《竹林深处人家》等课文对自然美教育上也具有典型意义。
〓〓2. 社会美教育
〓〓社会美是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篇课文所呈现迟来的社会美,与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情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例如郑振铎的课文《海燕》,作者睹物生情,由海上的小燕子想到了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种情感美和人性美都能够使学生在社会美教育上学有所得。
〓〓3. 艺术美教育
〓〓最典型的《岳阳楼记》让我们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深莫测。生活少不了审美,审美教育也必然包含着艺术美教育这一大块,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艺术美教育时自身要对美产生、真善美的关系有所了解,还要明确美育的作用、特征以及审美条件等因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得。
责任编辑〓黄日暖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