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峰
〓〓灵感的火花就如黑夜中的烛光,往往会放射出最绚烂夺目的光彩。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应该成为孕育和发展灵感思维的一座平台。
〓〓一、在阅读中积累知识,诱发学生作文灵感
〓〓只有进行长期的广泛的知识积累才有可能在实际运用中触发而产生瞬间的灵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拓宽阅读视野,通过多读书积累知识,孕育灵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所说的“神”就是灵感,它是从苦读中培养出来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几乎涉及到学生生活和作文的各个方面,是激发学生作文灵感的重要媒体。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少了对生命的滋养,自然也就难以孕育写作灵感。学生满腹诗文,在写作时,就会洋洋洒洒,以至一挥而就。反之,则捉襟见肘,成无米或少米之炊,一脸苦恼,何来灵感。学生坚持不懈广泛地读,读自己喜欢的读物,使文章的立意构思、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精彩场面、美好意境等,深深地植于学生潜意识中,一遇到刺激,写作时,马上会联想到读过的同类文章,从而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坚持长期阅读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仔细观察事物,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
〓〓灵感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道理或一般规律,这种道理或规律是从生活实践中领悟出的,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因而要有生活实践的积累。必须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存储信息,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它不单是家庭、学校、社会的真人真事真场面,可以广泛接收电视、广播、报刊、图书中的知识信息,以至于他人的讲述、偶尔的发现,从直接到间接接受。“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庄子有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盆水有风不起浪,大海之上却是无风浪千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作文是一个人生活、知识储备的竞赛,生活之水积蓄到什么程度,灵感的光临和对创作者的眷顾就到什么程度。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只有训练出敏锐而具有透视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善美。
〓〓三、情感积累,激起灵感的火花
〓〓“无情未必真豪杰”平时对观察的事物付与浓烈的情感,付与真情,深情,纯清,至情,写作时就能情真意切,字字动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只要作者情感的积累丰富,一有触动便会灵光四射,情到笔至,妙笔生花。如,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心中厚积着浓浓的真爱深情,而父亲的一个背影触动了作者的神经,接通了潜意识与显意识,灵感喷涌而出,于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经典作品在朱自清笔下诞生了。
〓〓四、在交流中激发学生作文灵感
〓〓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作文往往存有内容空泛,表达一般的问题。这主要是学生作文时生活的贮备还没有被激活。所以除让学生增强生活体验外,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激活素材,即诱发灵感。交流也是一种方法。作文前先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共同讨论,然后再让大家取长补短,分头去写。这种方法可以达到“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把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说得清楚,写出来就明白。实施时既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也可分拟几个题目,犹如“辩论会”。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既可讨论为何写、写什么的问题,也可讨论怎么写的问题。作文指导中,还可以安排课堂模拟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课堂里,在交流中回忆生活,想象情景,再现情景,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这样,让学生在语言的交互中撞击思维,激活生活的贮备,触发写作灵感。
〓〓涓涓细溪,可以汇成江海。有意识的、能动的培养和激发出写作灵感,点燃那一簇灵感的火花,使我们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训练、培养学生,促使其潜能得到最佳发挥,那么学生写作的技能将会得到提高,要写好一篇文章也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责任编辑〓邱〓丽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