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理性精神

2014-08-07 04:09黄玉敏
师道·教研 2014年5期
关键词:理性规律精神

黄玉敏

〓〓我国自然科学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是个不争的事实。落后的原因很多,其中国民理性精神不足是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培养国民的理性精神,是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理性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

〓〓一、理论概述

〓〓(一)理性精神的内涵

〓〓理性就是对持有权威保守意见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而得出有理有据的认识。这个认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理性精神就是“有理有据”地进行思考问题的理念,并上升为指导人们行为的思想灵魂。其核心成分是自主探索,批判与反思,按规律办事。

〓〓(二)理性精神与数学的联系

〓〓理性精神存在于数学之中。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们在长期反复实践中得以证明的真理,其核心就是理性精神。这种精神,使得人类的思维方式得以完善,并对人类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数学离不开概念、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理性的思维方法。因此,数学需要理性,理性离不开数学,两者密不可分,辩证统一。

〓〓(三)理性精神与数学教育

〓〓基础数学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养为首要目标的。理性精神是数学素养的核心元素。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具有真理性,是对客观现象的抽象概括。学生通过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探索,正确认识客观存在;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获得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并把这种思想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获得理性快乐,是学生持续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理性精神培养的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的理性精神培养是有所缺失的。在课堂上我们往往会发现,无论是老师的讲授,还是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是充当“听众”或“看客”角色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被动的,很少自主地探索数学问题,缺少自信,盲目服从,迷信权威,没有批判精神。学生没有反思的习惯和精神,对作业、考试中的错误很少进行反思,只是关注答案,找不出自己的存在问题,思考问题不会举一反三,找不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只会机械地重复。

〓〓(二)原因分析

〓〓教育的功利性太强。在各种各样的考试的压迫下,数学教育只注重结果,忽视了学习数学知识是一种再发现的过程,很少关注数学思考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人们把“教学质量”与“分数”划上等号,分数是检验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于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格式、答案高度统一,反复训练的题海战术成为老师的首选。学生为追求高分,必须与老师保持高度一致,把课本的公式、概念背熟,把老师给的“标准”答案记在心里。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经历必要的数学活动,处于“被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学生丧失自我,探索精神退化,争当老师的“应声虫”,沦为“答题机器”。

〓〓三、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理性精神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是数学的归宿。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实质是对生活的探索。修订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活动”和“数学学习活动”统称为“数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习惯、精神的培养。然而,数学探索活动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即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是生活中的数学。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探索,让数学活动变成一种无目的、无意义的活动,活动成了浮云。学生对探索活动也毫无兴趣,毫无动力。因此,数学探索的内容必须把数学问题赋予现实生活的元素,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已有的数学经验,用数学的思维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探索必须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的。没有独立的思考,探索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在独立思考问题中形成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才能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思想,让学生的探索问题的意识及探索精神才得以培养。

〓〓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之后,教师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各个路口、各个时段、各种车流量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活动时间:10天。步骤如下:1. 成立调查小组、明确组内成员分工;2. 制订研究计划;3. 制作调查表,确定调查地点。4. 开展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图片、问卷。5. 分析整理数据,形成报告。

〓〓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收集到了学校门前各个路口的车流量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对比、分析,并写出小组调查报告。他们发现各个路口,各个时段车的流量、车的种类是不一样的,但都有一定的规律。根据调查的结论,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如:为了安全,学校应实行错峰上学;应在学路口设置交通灯;应在学校交叉路口建人行天桥……

〓〓这个探索活动植根于生活,让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起来,让探索活动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数学学习,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探索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独立完成的,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取证,去分析,克服了各种困难,经过深入的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长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探索习惯,培养了一种勇于探索、乐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精神。

〓〓(二)平等对话,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的实质就是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迷信权威,敢于向定律、观点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虽然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在数学活动中和学生是平等的,但教师以绝对的心理优势站在学生群体中,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参与,积极主动,敢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不受外在压力及权威的压制,享受自由,表达独特的观点,必须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为学生设置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必须是学生感觉到心理是安全的,没有任何顾忌的,是自由的。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同时要接受学生的质疑。然而学生的质疑、批判不一定每次都正确。因此,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去尊重、理解、接纳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而不能因学生的“错”受到责罚和嘲笑,不能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行为有障碍,精神受到压制。

〓〓在课堂上,当学生持不同意见,甚至挑战老师的权威时,教师没有生气,没有责备,而是诚恳地给予学生指出问题的机会,并给予鼓励,这才让孩子鼓起批判的勇气,并且科学地看待问题,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学生在这种平等、安全的心理环境中,其个性得到发展,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得以培养。

〓〓(三)改进评价,培养学生反思精神

〓〓 《礼记·学记》说道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去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取长补短,才能正确认识自我,从而不断进步。而评价活动是一种促进反思的有效方式。

〓〓多元评价促反思。数学学习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不能是单一的,更不能是终结性的、等级性的。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可由老师评、学生自评、家长评、同学评,还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是多样的,应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例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理解别人的思路,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根据多元的评价进行自我反思,理性地认识到自己在数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做到不骄不馁,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反思的习惯。

〓〓写学习小结。学习小结也是一种自我评价。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一个小结,对本单元的知识、概念、公式、方法进行归纳、整理,看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可以用图表、卡片、文字等形式来设计,然后组织小组交流,在教室学习园地进行展示。通过写单元小结,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吸取他人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法。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数学学习日记,记录自己当天学习数学的烦恼、喜悦、不足和优点,收集做错的题,寻找错误的原因等。

〓〓(四)运用数学资源,培养学生遵循规律的精神

〓〓规律反映客观存在,不以时空及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数学的概念、公理、定理、公式等都是用数学的方法去反映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了数量关系和空间存在的规律,是从有人类文明史以来久经考验的真理。小学数学的课程编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编排有探索规律这一内容。在计算、解决问题、图表、中都蕴藏着规律。对规律的探讨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证明或证伪其客观性,熟读、死记这些规律,而是通过对数学规律的二次发现,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培养运用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及方法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个课程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对这些数学规律进行探索。

〓〓通过找规律的训练,学生的规律意识会得到加强,并且通过规律的运用,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尊重客观规律的精神得到培养,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变得更加理性地处理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是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理性”教育并不神秘,并不抽象,是理性与人文的结合的教育,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学生观、明确的主体意识、开放的教学态度,并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相信我们会培养出理性的下一代。

责任编辑〓罗〓峰

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性规律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巧解规律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