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多措并举,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2014-08-07 03:24胡春挺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创新精神信息技术

胡春挺

【摘要】当前时代,是一个竞争全球化,知识经济更迭,风云变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青少年的创新能力高低将决定着整个国家与民族在未来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竞争力。鉴于此,新一轮课程改革活动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作为一门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学科,信息技术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年来,笔者以生为本,多措并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任务驱动、加强运用、优化整合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见识浅薄,还望各位专家学者多提宝贵意见。

【关键词】高中教育;信息技术;创新精神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必备的技术之一。作为高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信息技术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是培养高中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与载体。下面,笔者就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几点这方面的具体做法与体会,不甚成熟,还望海涵。

一、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堂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技能,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基于这种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摒弃传统的培训班式的教学模式,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任务驱动,即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既定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协作互助地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悄然达成课前预设,并引导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实践,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成功实施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积累了一定的心得与体验,给学生提供了学好信息技术的长期动力。

譬如,笔者在讲授“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就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给学生介绍了几个表格中的重要概念: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然后便根据教师对于“家电用电量”和“中学生用电现状”的调查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小组情况设计了以下几项任务:

(1)统计一天中因所有电器待机而浪费的电量,了解浪费电的严重性。

(2)筛选出工作状态用电量大于或等于1.8度的电器,了解哪些家电用电量较大。

(3)对家用电器的工作用电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4)通过以上三个任务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学生要顺利完成以上四项任务,自然就需要掌握相关的“自动求和”的操作方法,函数的应用和书写规则,使用公式计算的方法,“筛选”的操作方法,自定义筛选条件,如何设置排序条件等相关知识。学生们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但顺利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更在于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随着课改活动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课堂更要求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遗憾的是,放眼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功利性,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于不顾,仅仅追求会考的过关率,考前临时抱佛脚,打印题库,死记硬背,并美其名曰:简单粗暴,行之有效。笔者以为,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坚决摒弃这种做法,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己任,加强应用,突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步。

譬如,笔者在讲授“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简单加工”这一章节的知识时,笔者了解到各个班里正好在准备学校的艺术节节目。于是我灵机一动,将本节课的内容与节目预演、录制工作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们一边表演节目,一边录制、剪裁、加工,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效果的同时,还给那些表演节目的同学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活动中,学生们运用cool edit软件,针对相关音频材料训练了选择、分割、移动、删除、单轨多轨的切换、音量的调整、简单音效的添加等基本知识点,很好地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具体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具体体现在学生们采集、加工节目音频资料后谈起的心得体会:

生1:朗诵中,不同情绪的文字,要配以旋律适宜的音乐,才能更好地烘托情感,渲染气氛。而张倩同学在朗诵《青春飞扬,放飞梦想》的时候,背景音乐有些伤感,建议换一曲。

生2:相声节目中需要表演者以演技博得观众的掌声、笑声、欢呼声等特殊音效,事先准备的背景音效应尽量少用,如与现场效果不相吻合,就会弄巧成拙……

……

三、优化整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升华

课程改革发展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的确,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标志的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了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优化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整合,不仅仅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更是引导高中生科学运用网络,避免其误入网络泥淖中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譬如,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古今中外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等。笔者在讲解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时,就时常联系语文老师,组织学生从网络中下载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资料,自主阅读、赏析、学习。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料影响下,学生们开始自己制作材料并上传,涉及读后感,小组活动成果,学习日记等等。有个别学生的文字、图片、视频不但受到了网友的追崇、好评,甚至被相关杂志选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钻研语文知识的兴趣与动力。在此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文件下载”“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发布”等知识也便迎刃而解,成了小菜一碟,让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在学科整合活动中有效升华。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将会越来越大。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唯有采取种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极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够让学生顺利适应这个神奇而瑰丽的信息化时代,适应这个一日千里、飞速前进的科技型社会。

参考文献:

[1]金菊菊.探讨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才智,2012(08).

[2]徐春来.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2(02).

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创新精神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试论新媒体对高中德育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教育创新之再思考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