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虹
摘要:光伏产业是我国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光辉的前景,如今却陷入低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基于价值链管理理念来研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在优化产业各个价值链环节上提出解决措施,使得价值链达到整体增值的效果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光伏产业;价值链管理;价值增值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许多新能源被大力推广起来,其中具有安全清洁、广泛分布优点的太阳能倍受关注。我国将光伏产业确定为战略型新兴产业,这对于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和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由于目前主要的硅材料提纯、生产设备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终端市场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为解决国内存在着产业链失衡、企业高负债经营等问题,针对光伏产业价值链管理内各个价值链环节进行优化和改善,使得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光伏产业价值链管理是以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增值活动为基础,一般可以划分为三部分,上游主要是提炼硅材料和生产硅片,作为产业价值链的起始环节;中游主要为太阳能电池制造和光伏组件生产;下游主要为光伏产品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终端产品的最终价值在这里实现,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一、太阳能光伏产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链流转过程较快,但新价值创造能力较弱
1.上游硅材料提纯效益低,增值空间小
上游硅材料提纯技术含量要求较高,且投资规模与能源耗用量都很大,生产周期也很长。我国多晶硅生产工艺落后,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国内众多的多晶硅材料厂商整体生产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国内的生产需要,甚至导致国内部分企业开工率不足的情况。
2.中游产品产能过剩,利润微薄
我国在太阳能电池生产上取得了硕大的成绩,由于简单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投资规模较小、效益相对较高,许多企业纷纷进入该环节。当市场需求远远跟不上市场供给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存货滞销问题,因而企业为生存纷纷通过恶性价格战来维持发展。
3.下游产品的终端市场结构过于单一
我国当前电力部门没有正式接受光伏发电上网,加上国内的太阳能应用水平有限,出现了发电成本和装机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导致在国内的应用无法推广开来。中国的光伏产品有95%都销往国外,出口量的年均增长速度都达到40%以上,国内的市场份额占比很小。过于单一的市场结构很容易使产业陷入困境,这种局面没有改善的话,还将影响到上游材料和中游产品生产的进行。
(二)企业价值链管理不系统,财务状况不佳
国内有很多光伏企业直接进入中游产业。前期又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且技术升级很快,每次都要支出大笔资金来改进整条生产线,这样企业很容易进入高负债运营的状态。随着债务越来越多,资金链越拉越长,使得资金链变得异常脆弱。一旦市场供求发生恶化,就会形成产能利用率过低,高额负债最终会将企业拖入破产泥潭。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价值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光伏产业链发展失衡
我国的光伏产业链的发展很不平衡。上游硅材料的缺口较大且对外依存度大;中游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的产能严重过剩;下游产品终端市场对外依存度大。这是由于我国的产业战略并没有充分布局到终端环节,造成了这种我国整个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空缺,中游虚胖”的产业结构特征。
我国光伏产业使用的多晶硅有一半以上是从国外进口的,且生产设备大多是从国外进口,高额的设备进口费用约占企业设备总费用的八成左右。多晶硅材料的供应不足还会导致企业开工率低。以上问题都是因为缺乏自主核心技术。
(二)国际市场环境恶化,整个产业陷入低迷
光伏行业当前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需要依靠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受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各国开始缩紧开支,削减对清洁能源的补贴,使得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订单锐减。此后,美国有几家太阳能公司指控中国光伏产品的低价竞争,要求政府对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加以限制,并征收超过100%的反倾销关税。最后,迫使中国光伏企業退出美国市场。在这样国际市场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何况中国光伏企业处在低端的产业链发展环节,更加显得十分被动。
(三)政府越位干涉和银行对行业风险防范意识弱
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各种“新兴产业、GDP高增长、地方税收、鲜明政绩”多重光环的包围下,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和银行财力的支持。地方政府在项目审批、用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扶植本地光伏企业。商业银行在光伏热潮影响下,热情放宽优惠政策,因此在所欠贷款里很大一部分是无抵押贷款,这也造成了企业自身资产负债率过高的财务风险。
三、太阳能光伏产业价值链管理建议
(一)加强技术创新,整合产业价值链
光伏产业价值链的各个价值链环节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要实现光伏产业价值链的系统发展,就需要资源的整合协调。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重心,与产业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形成信息和资源共享;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对上游企业生产产品;产品的整合要以实际需求来生产产品,共同努力提升技术和提高价值含量,实现各环节价值增值的目标。
引进技术,重视技术的自主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国外建立研究机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加速高新技术的国际化进程。
(二)发展多元化的光伏产品销售市场
可以将光伏发电列为城镇建筑中节能减排的首要措施,尝试将光伏发电引入城镇化前期的电力供应规划系统中,加强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推动电站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的同时,也要借助政府部门的权力以加强其监管力度。
(三)创建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各地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扶持和经济支持来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引导光伏企业向系统集成领域拓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各种稳健型资金进入光伏电站的投资领域,为光伏企业电站开拓进行融资,创建新的商业投资模式。
另外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银行要将影响行业发展的相关指标归入信贷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中,完善对企业财务指标的评价和其他方面的指标分析,有针对性地将风险提示出来。适时把握好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还要警惕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尽量综合使用调整贷款期限、变更抵押担保方式等手段,将信贷风险降到最低。
结论
总的来说,我国光伏产业在短短几年里经历了从辉煌到低谷的转变。面对当前存在国际市场环境恶化、国内产业链发展失衡及缺乏自主核心技术等问题,应提高自主核心竞争力,发展多元化的光伏产品销售市场,创建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最终达到达到提高整体产业价值增值力和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哲彰.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窘境与反思[J].产业经济,2013,06.
[2]张路阳,石正方.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我国光伏产业动态演进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2013,(2).58-64.
[3]王信茂,从无锡尚德的破产思考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J].中国能源,2013.(6).12-16.
[4]魏开华,周超.无锡尚德破产重整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3,(6).
[5]李晓光.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国际化成长战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