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逯砚秋(1990-),女,汉,山西临汾,硕士,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
摘要:人口的地域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任何人口过程和人口现象都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其发生和发展有其时间上的阶段性和空间上的特殊性,其演变过程和组合类型均有其鲜明的地域差异。本文主要是利用第六次人口统计调查结果以及1996-2010年的人口数据,对其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
关键词:山西省;人口分布;时间变化;空间变化人口的分布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区域之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作为六大中部省份之一的山西省,近年来随着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人口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郭文炯学者曾研究过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以及山西省三大地带人口与经济集中化特征分析。本文主要是利用第六次人口统计调查结果以及1996-2010年的人口数据,对其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研究山西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及地域特征。这有利于揭示该省的人口地域分布的趋向性,从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区域发展政策,以促进区域人口、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996-2010年山西省人口分布的时间变化
根据六普资料统计,山西省目前总人口共有35712101人,较1996年增加了19.88%。山西省辖有太原市、大同市、晋中市、临汾市、长治市等共11个地级市。从人口所占比重角度来看,临汾市在2001年时占据全省总人口比重的21.19%,成为那年全省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见图1)。相比较而言,其他地区近15年来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相差不大。从人口密度角度来看,除了临汾市以外,其余各地级市在1996-2010年间均呈显出人口的渐进式增长。
图1山西省各地区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轨迹图图22010年山西人口密度分布图
2.山西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演变轨迹
2.1人口密度自北向南逐步递减,纬向地带性明显
通過对六普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山西省人口的平均密度为227人/km2,较1996年增加了25.41%。以地级市尺度为衡量单位,太原市的人口密度最高,为601人/km2,而忻州市的人口密度最低,仅为120人/km2。由图2所示,山西省人口密度大于300人/km2的有太原市、阳泉市、运城市;而小于200人/km2的有朔州市和忻州市;其余地区都处于200-300人/km2之间。由此可以得出,山西省的人口密度自北向南逐步递减,纬向地带性明显。
2.2中部地区人口密集,东西两山人口稀疏,形成三大纵列人口分布带
2010年,山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可以通过图3直观的看出:人口分布比重大于10%的有太原市、临汾市、运城市和吕梁市;位于5%-10%之间的有大同市、晋中市、忻州市、长治市和晋城市;唯有阳泉市和朔州市的人口比重小于5%。纵向分析可得,1996-2010年间太原市、运城市和晋中市的人口比重仍在持续增大,尤以太原市最为明显。图32010年山西省人口分布图
2.3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人口比重逐年上升山西省近15年来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已有1996年的24.7%快速发展为2010年的30.46%左右;城镇人口总数也有20世纪末期的7359593人上升为10880022人,增长速度为47.8%。由此可得山西的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人口比重逐年上升。
2.4人口地域分布比较稠密,但也相对比较均衡,
利用广狭度一概念,来分析某一区域内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的大小。该公式为F=1/D=S/P(其中D为人口密度,S为某一地区的土地面积,P为某地区的人口数)。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山西省2010年的广狭度仅为0.0044,相较于1996年的0.0055,下降了0.0011,这说明了山西省的人口地域分布相对比较稠密。从地级市尺度来进行详尽分析,广狭度最大的为忻州市,为0.0083,而广狭度最小的区域为太原市,仅为0.00166,其他地级市大都介于0.003-0.005之间。这说明了太原市是山西省人口集中度最高的地区,同时这也论证了山西省中部地区人口相对比较集中,东西两边人口相对比较稀疏的特征。
表1山西省人口不均衡指数(1996-2010)年份1996年2001年2005年2010年不均衡指数0.01790.02780.02480.0268此外,根据不均衡指数公式计算得出2010年山西省的不均衡指数为0.0268。该数值还不到0.1,这从侧面反映了山西省的人口分布是相对比较均衡的(见表1)。通过纵向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的人口不均衡指数自1996年-2010年间有增大的趋势,由此也可以说明山西省的人口地域分布在未来的发展会趋向于不均衡状态。
3.总结
从近15年来山西省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轨迹以及表现出来的人口地域分布特征来看,符合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与山西省的自然地理条件、产业布局、城镇化发展的走势基本吻合,说明目前的人口分布格局基本合理。但距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口从东、西两山向中部地区以及其他局部地区集中,有利于减轻东、西两山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压力,对于改善山西的生态环境,促进山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山西仍有不少地区的人口密度远远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应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结合山西省产业布局、城镇化建设等发展目标,进一步促进人口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