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饶珈(1989-),女,贵州省仁懷市人,贵州大学2013级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
摘要:随着“重产业,轻城市”或“重城市,轻产业”的产业、城市发展问题的不断凸显,“产城互动”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产城互动”发展模式和贵安新区有关问题的探究,证明贵安新区实施“产城互动”发展模式的必然性,并提出其未来发展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产城互动;贵安新区;产业;城镇化“产城互动”作为一种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进而实现多元功能复合共生、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对作为黔中经济区核心区的贵安新区,是有足够必要性的。本文在对“产城互动”发展模式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位论、增长极理论等相关理论,以贵安新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现状为基础,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靠性建议。
一、“产城互动”发展模式相关理论
“产城互动”发展模式涉及的重要理论有:由三位德国大家提出的区位论,具体是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20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马歇尔提出的产业区理论;伯吉斯提出的同心圆模式、霍伊特提出的扇形模式、麦肯齐提出并由哈里斯和厄尔曼进一步发展的多内核模式共同构成的城市职能空间分异模式。
二、“产城互动”发展模式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产城互动”发展模式特征
“产城互动”发展模式存在的特点大致包括空间位置关系、功能组织、交通组织三个方面[1]。在空间位置关系方面,工业城与主城区关系有:把工业用地集中于主城区边缘,通过利用主城区的基础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把工业区和主城区融为一体,多呈现较小的产业集聚规模的“边缘生长式”;选址在子城,通过利用子城的基础设施进行发展,有效促进了子城与主城的协调发展的“子城扩展式”;只有小部分依赖主城区,其工业城把产业及城市功能融为一体,在职能与功能上更具有独立多元的特点的“独立式”。在功能组织方面,新区依托区内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区位关系选择最佳区位点,合理安排交通、能源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同时完善新区内部的“产城互动”机制,将产业和人口不断向新区聚集,实现“产”和“城”的良性循环系统。在交通组织方面,有效推进新区与主城区交通的完善。
(二)“产城互动”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多个经济新区的发展看,在实行“产城互动”发展模式过程中都存在着些许问题。一是新区规划引导缺乏衔接、内容不够完善。由区位论可知,最佳区位的确定不仅要考虑诸如聚集程度、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等因素,还要考虑“产”与“城”发展中的科学有效衔接。但从大多工业新城发展来看,不乏因不合理区位布局,而引发的“产”、“城”发展不协调问题。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虽然在经济发展中,人们总强调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但实践中,“产城互动”发展不和谐,出现中心城区空心化、基础设施不完备、“有城无业”、“有业无城”等现象的工业园和新城频频出现。三是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在发展中可能会出现结构单一、产业链难以形成、产业集聚区不明显等现象。这不仅使产业自身发展受阻,同时更削弱了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关系。四是城市职能不完善。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功能单一,承载力不足及软环境建设力度不够等问题。城市功能不完善,可能导致产业发展相关配套设施匮乏,产业发展速度受阻,产业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等现象。
三、贵安新区“产城互动”发展模式探索
(一)区位布局分析
贵安新区地处贵州省域的中心地带,东接贵阳城区,西接安顺城区,北至斯拉河,南边到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从全国的区位看,新区位于西南地区,是贵州省构筑成都、重庆、贵阳、广西国家走廊的重要支点;从黔中经济区的区位看,新区位于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从贵安新区一体化地区的区位看,新区东接贵阳主城区,西接安顺主城区,成为有效连接贵阳和安顺一体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带。贵安新区具有相对有利的区位优势,从区位论看,新区有必要在其区位优势基础上实施“产城互动”发展模式,有效促进新区“产城”协同发展。
(二)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由2013年《贵州省统计年鉴》数据知,2012年贵州省生产总值达到680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产值分别为850、2788、3164亿元,产业结构比为12.5:41:46.5,较2011年,各产值比重都有明显增加,产业结构也较稳定。因该新区当前缺乏系统的数据统计,故贵安新区的三大产业产值及结构比还不明确。从贵安新区产业发展现状看,其产业发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方向及思路不明确。关于贵安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主要观点,不同的文件规划有所不同。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要发展装备制造、资源深化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发展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资源深加工、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科技创新等。二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薄弱。贵安新区刚建,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新区内规模以上企业仅54家,已建成园区不多,并且门类杂、产业关联弱,集聚效应很不明显,且现有的规模以上企业发展的产业类别不多,整个产业层次略显低。三是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贵安新区起步较晚,虽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在生产生活的各项配套设施方面仍较落后。
(三)人口城镇化现状
贵州属城镇化水平落后地区,城镇化水平较发达地区明显偏低,2009年城镇化率仅为29.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7个百分点,居全国倒数第二。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贵安新区的城镇化率仅为22.08%,有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贵安新区管辖的乡镇人口净迁出11.0381万人,净迁移率为-16.0596%。这样看来,贵安新区城镇化空间较大,且新区对外来人的吸引力相当薄弱,面临较大城镇化压力。总而言之,贵安新区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必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贵安新区的产业发展、城镇化水平都有待提升,新区在解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应结合相关理论尽量避免“产城互动”发展模式中可能出现的规划引导缺乏衔接、内容不够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协调,城市智能不完善等问题。一是要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完善[2]。由于贵安新区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尚不明确,需要在结合该新区各方面发展优势及短板问题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产城互动”发展规划。二是要统筹要素、实现资源的自由合理流动。当前,贵安新区更应该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这可以为未来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储备资源。三是要科学定位产业发展目标,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区。四是科学完善城市职能。只有科学完善了贵安新区的城市职能,才能有望进一步科学发展新区。
参考文献
[1]陈述明,钟宜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产城互动规划研究—以萍乡市为例[C].中国会议:2013(5).
[2]杨建钊.推进产城互动建设产业新城[J].城镇建设,2013(9):6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