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洪江.买买提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逐渐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因此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创新教育,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对如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中职教育;创新能力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属于一门基础的技能课程,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中职学生必须具有的素质。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且成为中职学生的必修科目。但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本文对如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相对滞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编写内容陈旧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计算机信息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是日新月异,但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仍然以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简单的编程为主,教材的编写内容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教材的编写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
2.教学理念有待提高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应用计算机知识,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计算机基础的理论知识教育,缺乏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些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机房有限,这就导致教师将大部分课时安排为理论课,在实践动手方面只能作为一种调节,严重阻碍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3.实践操作缺乏互动
中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加上计算机课堂教学比较枯燥,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我行我素,完全不理会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计算机实践操作教学中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一些学生会趁老师不注意做一些小动作或者玩游戏,学生和教师之间无法很好地交流沟通,更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考核模式过于单一
中职院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中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与产业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考试的名目很多,但考核模式大致相同,一般是运用填空题、选择题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从打字速度和办公软件应用等方面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总体来看这样的考核模式过于单一,无法全面衡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职院校应该让学生有一技之长,以此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大多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但计算机属于一门技能型课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也能够加深自己的记忆。而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就是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和寻找具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
2.营造良好的创新性学习环境
由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技能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性学习环境,并大胆利用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和实践。
例如,在讲解如何制作PPT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前首先给学生展示优秀的PPT幻灯片,并展示一些图片和艺术字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产生的崇拜感的同时也想去学习和操作。在课程讲解完毕后一些学生已经构想出大致的设计方案,这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考源于学生对知识或者事物的质疑,有了质疑就会有问题,进而运用具有创新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师在可以教学过程中将问题作为切入点,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堂任务,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打破常规,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意识。
三、结语
中职院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及时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并营造良好的创新性学习环境,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米桂杰.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外企业家,2011(20)
[2]趙晓红.论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3]王金如.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