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玉
【摘要】幼儿在园活动始于晨间活动,有效地组织与开展,对幼儿在园一天活动的有效性起着重大影响。当下,有些教师忽视了晨间活动的有效组织,并存在一定问题:场面壮观,效率地下;认识不足,缺乏自主等等。本人认为有效地组织,就更要注重安全、趣味、灵活、教育性,除内容外,形式也要灵活丰富、精彩,教师的指导要巧妙、评价需客观。本着幼儿自主的兴趣游玩、探索并创造,最后,体现因人施教的原则,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品质、智慧得到和谐发展,这才是晨间活动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幼儿;晨间户外活动;有效组织
幼儿在园活动始于晨间活动,是否有效组织、开展,对幼儿在园一天活动的有效性起着重大影响,包括生活和学习。晨间活动的合理安排,不仅促进幼儿愉悦地迎接新的一天,还可通过活动的参与,舒展、锻炼身体。所以,有效并合理地组织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可提高晨间活动有效性、教育性。
一、问题所在
(一)场面壮观,效率低下
自制有形运动器械的过分使用,幼儿上场壮观,无目的性,过于形式化并缺乏有效指导。比如,孩子拿着玩具发愣、看别人,或是频繁更换材料。
(二)认识不足,缺乏自主
教师对晨间活动的认识仅限于此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必不可少的一日环节,限于提供材料,但真正做到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幼儿体能锻炼与发展的活动器械永远不够。同时,也是这些所谓的晨间体育器械,让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变得畏惧、退缩,理由很简单,固定的活动场地、体育器械、活动模式,并且是按着教师的要求机械式的重复“锻炼”。
幼儿有着人均不少于2平方米的活动场地,丰富齐全的游戏材料、器械,有效的开展晨间活动,解决存在问题,应做到愉悦幼儿身心,让其自主又不放任的活动中达到体能锻炼。
二、调控策略与活动原则
《纲要》中指出,晨间户外活动主要是指在幼儿园8:00-8:30之間做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目标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的个别差异,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显性目标,或模糊、笼统具有灵活性的、幼儿自己选择的隐形活动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玩中学等实施策略,合理安排活动,激趣导入,进行的户外地锻炼活动。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晨间活动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幼儿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与提高,笔者认为:
(一)晨间户外活动的调控策略
1.硬件调控
(1)活动场地:真正的体能锻炼场地,需要相对的安全、舒适,可以大小不同,但项目的安排要合理,活动规则只起辅助作用。
(2)活动器械:幼儿园提供的体育器械的安全性、数量、种类、锻炼价值都与幼儿的活动密不可分。活动价值就涉及到走、跑、跳、爬、钻等基本动作与能力的培养。晨间活动器械目的是让幼儿处于一定活动状态即可,不需要多的关注技能技巧的练习。幼儿可根据园教师勤劳双手自制的实用、牢固的低结构化器材进行装饰,做辅助游戏材料,如纸球,幼儿的参与可激发他们的活动热情。但,强调不是教师提供越多的材料越好,那样只会影响幼儿对一份游戏材料的参与性,忙着不停地更换,并忽略了晨间活动本身存在的意义,相反,活动材料太少,没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两者都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导致了不必要的疲劳。
2.软件调控
(1)幼儿活动量:活动量如游戏材料一样,过大(多)或过小(少)都无法起到锻炼的作用。为保证必要的锻炼时间,教师要做好家长、幼儿的思想工作,鼓励幼儿早入园参加适当的晨间户外活动。必须注意的是,有个别幼儿,如汗多,过累、过热的要适时提醒休息,保持适度运动状态。
(2)问题情境:设计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运动,可增强活动锻炼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3.客观调控
“客观”——指的是教师的观察与指导,这是调控所有活动的最有效方式。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关注大部分兼顾小个别。班级教师与生活老师的配合,便于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活动、表现。避免幼儿频繁交换体育器材、不参与活动、无目的性观望或是干扰同伴游戏。
(二)晨间户外活动原则
1.安全
(1)场地:幼儿的天性就是容易兴奋,一旦到了户外场地,教师最先考虑的应该是活动场地的安全性,不仅安全,而且对在幼儿活动时还得舒适。
(2)器材:本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游戏材料低结构化原则,教师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对废旧物自制的体育器械的使用保证避开尖硬物体,保证安全第一,此外,要及时清洗,保正幼儿使用时的卫生安全。
2.趣味
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孩子“做中玩,玩中学”,活动形式应该是游戏化的、多样性的,不是一味的机械训练、简单反复。
3.灵活
有着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的“一物多玩”器械,同时要因材施教,依据幼儿的动作发展随时调整目标,适时在动作发展水平上进行提高。
4.教育
晨间活动是孩子发展体育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教师要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作为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晨间活动要注重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做中玩,玩中学”。如“想飞的小象”这一故事孩子颇为喜欢,文中设计的一些环节,通过各种动物的本领,让孩子了解自己,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经验迁移到户外活动中,教师就可组织幼儿学老虎跳过宽宽的大河,挖掘了教育价值,并起到了锻炼作用。
三、晨间活动内容的适宜、形式的丰富
原则和调控策略制定后,教师就要对活动的内容、形式进行选择和组织,该如何实施呢?
(一)正确选择晨间户外活动内容
正确选择户外活动的内容直接影响到或偶户外活动的成效,尤其是活动的教育性、趣味性。我园地处闽江边上,可以将“跑”的活动改编为“大河蚌”(见图1),另根据园本特色,又将“跑”的活动改编为“舞龙”(见图2)、“点鞭炮” (见图3),将传统游戏融入到户外甚至早操活动中,这样一来生活中的民间游戏带动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权,使得晨间活动更为丰富。
(二)丰富晨间户外活动形式
避免过多简单机械的联系,把那些枯燥的身体锻炼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锻炼。活动可以寓于角色、情境、竞技的游戏,使其有计划、有目标的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如,小班幼儿关于“跳”的游戏,可设计情境性:扑蝴蝶。
四、给予适当指导、科学(客观)评价
(一)适当指导
教师在晨间户外活动中,不是单提供材料,放羊式让幼儿自己玩儿,对孩子的活动袖手旁观,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晨间户外活动的适当指导要做到:
(1)示范。让幼儿对基本动作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启发。对个别不会使用或没能掌握的幼儿进行启发指导。
(3)发现。所谓“耳听八方,眼观六路”这时候就要给予困难幼儿一些必要的帮助。
(4)参与。教师的参与会给幼儿带来意外的发展需要。
(二)科学(客观)评价
晨间户外活动时孩子在游戏中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式,科学(客观)评价起着相对性的作用,教师通过多元式的评价,可以提高活动的效能,这里的多元评价包括教师在过程的评价,教师对主题的评价。
总之,教师通过多元化的组织晨间活动,直接影响着幼儿对晨间活动的参与、探索、创造,体现《纲要》中注重个别差异。幼儿园创造一个迁移生活经验的晨间活动环境,使幼儿快乐游戏,是幼儿晨间活动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0
[3] 华爱华.《幼儿园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
(图1)
(图2)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