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信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要根据课程目标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而当前初中学生很多不喜欢思想品德课,都说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说教的意味很浓,从心底里非常抵触,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师很是头疼。我认为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课堂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教师应从生活课堂、体验活动、课堂资源、课堂评价等方面展开常态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感受到智慧灵动的课堂。因此,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把握好贴近学生生活,是一个亟需认真思考的课题。那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呢?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活
一、现实生活场景融入教学内容,以生活内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取适当的现实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如一堂《生命最宝贵》课伊始,笔者用多媒体播放网络歌曲《飞机去哪儿了》,并在歌声中讲述了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失去联络的客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包括两名婴儿)和12名机组人员。其中有154名中国人(其中中国大陆153人,中国台湾1人)。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很多同学的眼睛都湿润了。看得出故事和歌曲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灵,歌曲播放完后,笔者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寻找飞机?”学生马上争先恐后的回答。这里教师运用生活场景,使学生有话可讲,从而使教学不再空洞枯燥,也使教学自然融入生活。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
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是生活的缩影。我们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材,学生融为一体。通过生动活泼的表演变故事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训练中启迪思维,指导践行。例如,在讲《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一课时,教师这样创设情境:教师拿出自己的手机,把刚刚收到的一个短信的内容告诉学生,他的手机号码中一万块钱的手机号码幸运奖,并叫他去某地领奖。然后创设问题:“假如是你,你会去领奖吗?你怎样认识这种诱惑?”这样的教学情境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提出了学生关注的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和探究。
三、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以行动了解生活
杜威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或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而思想品德课本身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理论知识必须付诸于实践,让自己到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如笔者在讲七年纪下册《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这一框题时,让学生参观黄帝陵,即了解了黄帝文化、中国历史,培育了爱国主义精神,又放松了心情,培养了情趣。
四、走进大自然感悟生活
大自然是个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的环境。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展开想象的大翅膀,去观察各种事物与现象,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感受大自然”活动中,我选择可春光明媚、阳光灿烂的日子,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山坡、田野、草坪上,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踩一踩等感知活动,并以照相、拼图、画画、表演等形式进行收集、探索。在这个活动中,我又结合孩子们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如有些孩子在草坪上捡来了破塑料袋、纸屑等废旧物品,于是,“感受大自然”变成“保护和打扮春姑娘”的活动,孩子们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不仅了解大自然的美,还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把課堂扩展到了无限丰富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很多书本上的知识以及学多新的体验和感悟,还思路活跃,学会了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我想,只有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参考文献:
[1]潘吉平.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提高策略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10期
[2]陈晓玉,赵小兰.在教学改革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教育探索》,200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