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霄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关系。根据有关教育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提出四点措施,即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兴趣;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再引导,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友,有可读之书;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实现育人目的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全民族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等是阅读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也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一、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学生图书。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教师跟早读或晚读时也可以读书。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教师坐在讲台上读,学生与教师面对面读。教师的入神阅读与整个班级的读书氛围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久而久之,教师的“下水阅读”会感染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或作家,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
二、还学生读书的自由,再引导,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
众所周知,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常听到有的学生说啥书都不爱看,但私下里却抱着一本本“禁书”在读,事实上这样的学生也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或批评,相信学生,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
三、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友,有可读之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想让学生阅读,首先要让学生有翻书的欲望和目的。为了让学生从课内获取知识逐渐转向从课外查知识,笔者采用要求学生课前写名言警句、歇后语、文学常识、读优美散文、讲成语故事等,给学生几分钟展示自己的舞台,并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认为好的东西记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学生为了把握每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课后便会翻阅课外书,找资料,发现有趣的东西就会痴迷的读,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同时不定时的让学生互相传阅课外笔记,既可以拓展知识面,也可以使学生产生读书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创设情境的美妙和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可帮助学生尽快驶上读书的快车道。一是创设读书的环境:刚开始,由于学校供学生阅读的图书室非常有限,学生想读书也没地方可读,那怎么办呢?可以在班上设立“阅览室”,把自己订的杂志刊物拿出来放在“阅览室”,也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将这些书籍整理到一块由一位学生保管,其他人可以借阅。后来,当学校增置了大量图书,内容贯古穿今,诸如名著、青春读物皆有,这时已经在教室“阅览室”里浸泡过的学生,便急不可待的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并用心去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走过场,可以要求学生读完后谈心得体会,收效较好。二是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间去读书等。三是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籍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与书为友,好读书,读好书,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徐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科学教育家,2007(10)
[3]莫雷.阅读与学习心理的认知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