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雅娟
【摘要】单亲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模式,核心是关爱。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和基础。单亲家庭孩子因父母离婚,死亡等不幸的家庭事故巨大打击,造成心理极大的负面影响。没有了精神支柱,他们心理比一般孩子更脆弱,面对艰难的现实,他们的生存更加倍地“呼唤关爱”渴望亲情来抚平创伤的心灵。因此家庭、学校应以双倍的爱心共同关注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
【关键词】单亲家庭;儿童教育;心理健康
一、现状分析
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其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现在的社会状况和从前的社会状况有很大的变化,很多成年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面前都会有茫然无措的感觉,更何况刚刚成长的缺乏完整的家庭温暖的青少年。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很明显,有的是隐性的。
1.单亲家庭的特点
家庭成員的确缺失离异或者丧偶。家庭的完整与温馨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家庭关系的和谐,亲密无间,幸福温暖,会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父母是孩子的依靠,父母关系紧张,感情破裂,以至离异,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和伤害。
2.形成原因
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国的离婚案件就已经占全国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这里还不包括各地民政机关协议离婚的人数。离婚率大幅度上升,使单亲家庭大批出现。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
二、单亲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从离异家庭角度来分析)
1.智力方面
离异家庭是家庭关系恶化的极端。关于对离异家庭儿童认知水平发展及儿童学习状况的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儿童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健全家庭的儿童,而且这种落后状况在7~13岁各个年龄阶段都能够显现出来;离异家庭的儿童学习成绩显著差于完整家庭的儿童,这种差异同样在7~13岁各个年龄段都表现的十分突出。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庭破损而影响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及其相应的智力水平,加之与受教育环境恶化,孩子心理环境恶化,使其对自身期望值降低,心理素质弱化等因素有关。
2.情绪情感方面
一是消极情绪占优势:易怒,恐惧,悲伤。二是情绪波动大。父母缺失给孩子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表现在情绪的大起大落,不稳定性上。研究表明,在父母离异的头六个月,离异家庭子女不良情绪发生率相当高。
3.社会性方面
嫉妒心理,自己的社会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羡慕别人发展到嫉妒他人。自卑心理,自卑的同时伴着不安、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特殊的情绪。抑郁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缺乏信心。孤独心理和冷漠心理是离异家庭子女人际关系不良的最危险因素,由于心灵的创伤,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心灰意冷,失去对生活的追求。
4.性格方面
这是指孩子情绪情感及社会性密切相关的态度与行为特征。离异后父亲或者母亲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保护过多,迁就过甚,过分溺爱,或对孩子体罚及攻击性行为容易让孩子形成怯弱和粗暴的性格。
三、相应的对策
1.建榜样树形象
青少年心理是否健康,首先与父母的素质,特别是父母的心理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残酷的现实是家庭残缺,孩子失去赖以发展的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单亲家长更有必要以良好的素质、优秀的人品,给孩子树立光辉的榜样。同时家长要努力学习,提高科学家教水平,把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以科学之光增添人格魅力。
2.优化亲子的关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亲子关系的优化是教育的保障,教育者应该提高情感维度,处处给孩子以热情和慈爱,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正当请求,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教师积极于家长沟通交流要求家长倾心关爱而切忌溺爱,适度的要求而切忌拔高。可见溺爱是教育的隐形杀手。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师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应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以倾听的方法让他(她)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矛盾情绪。然后再对过激的情绪进行正确指导。以他(她)的聪明来鼓励他一定会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以树立自信心。此外,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帮助解决他学习上的困难,尝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