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强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教育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几年的毕业班教学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针对差异大的农村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优差兼顾,因材施教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 “齐步走”的教学模式,采用“一锅煮”的教学方法,致使班中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的现状。班级的整体发展水平失调,学生的素质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许多所谓“后进生”其实并非“朽木”,兴许在某些方面还是特长生,而“优生”也不一定是样样都行,比如有人成绩很好,可是作文并不出色、字写得不够漂亮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因材施教,让好的更好,挖掘后进生的潜力,让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为了优差兼顾,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小组比赛竞争制
在教语文课文时,我将比赛制贯穿于教学始终。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3大组,然后给每个小组起一个名字,如:“白鸽小组、鸭鸭小组、燕子小组”。各小组分段朗读课文,按照无错字、有感情的标准评出最优小组,并象征性地给予胜利小组一个队徽;3个小组还可以各派一名代表进行个人朗读比赛。课后的问答题采用迅速抢答的形式进行,这样做可以按照大纲要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多读多练的机会,并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探究制
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体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现学生个体间的互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3.小组师徒一帮一制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练习,辅导中,我将学生在分大组比赛竞争、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又进行“一”帮“一”的师徒小组学习制。是优秀生与学困生一帮一,中等生互帮互学。在这种教学辅导下,好的更好,差的也有进步,是老师减轻压力,能更好的辅导中等生,达到抓“中间”促“两头”的效果,使学生能全面发展。
通过这几种方法我发现:学生由于好胜心强,对这种变化了方式的学习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中等生的学习,进步较快,促使優、差两头的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动力,更大程度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这种变化了方式的学习特别感兴趣,采用这些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又缩短了他们之间的差距,有助于从整体方面组织课堂教学。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在指导学生时,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
1.精心搭配合作小组
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能帮助学困生进行有效地学习,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组建优势互补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引导班里学习好的学生一起来帮助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充满期待、关怀、鼓励的目光和话语中克服自卑心理,在班里营造互帮互爱的学习环境。
2.分组学习,齐头并进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分组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创设“不公平”的竞争,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取得进步。
(1)课堂讨论中的“不公平”。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设计的问题应有针对性,构思要巧妙,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螺旋上升的提问方式。新知识的导入部分或简单的问题找个别后进生回答,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旧知识,又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较难的问题由中等水平的学生来回答,这部分学生所占比重较大,对新知识的掌握水平具有代表性;那些富有挑战性和总结性的问题请班上的尖子生回答,这样通过他们对新知识的阐述,即可以帮助大多数学生复习巩固教学内容,又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作业题型与量的“不公平”。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的一种方式。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着差异,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进行分类:A为必做题,B为选做题,C为智力题。
(3)课外辅导中的“不公平”。为了更好地解决“成绩悬殊”的现象,在课外辅导时我总是对中下等水平的学生给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帮助他们查漏补缺,争取赶上一般程度学生的水平。
这三方面,表面看上去不公平,但针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主旨思想。
三、避实就虚,因材施教
搞好教学,不仅要发展优势力量(即学生好的一面),鼓励他们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样重要的是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以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总之,抓住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教学,也是提高学生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作为新时代农村的教师,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面向全体学生,匀洒真诚师爱。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又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区别对待,从每一个或每一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自己的教学能为程度不同的每个学生所接受。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只有这样,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与人的个性发展和谐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