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斌
【摘要】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都阐明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而数学后进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由于学科的基础与工具性,及将直接影响到对他们的后继教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成才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学科教学的平衡性与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可见,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成为当前教育常抓不懈的大课题。
【关键词】原因;转化;策略
由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的复杂性,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许多工作是教师无能为力的、爱莫能助的,如父母离异、学校教育环境、教师素质、应试教育等等,但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起的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应着重从教师教育方面来研究如何转化学困生。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学困生缺少成功体验数学。学困生往往怕解题、怕吃苦、怕动脑筋,一旦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的体验,数学成绩一直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数学学习就变成了一幅沉重的负担,长期处于困惑、苦恼或失望之中。沮丧、自卑、抑郁、退缩、被动的情绪体验最终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的自我否定观,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从小都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但是,有的学生家长由于综合素质较差,无足以教育、指导孩子的学习,家长的言行对孩子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学生家长成天忙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有的父母性格暴躁,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耐心,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打就是骂;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孩子认为给父母讲了也没有用,因为他们也不懂,父母知识面的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有的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这些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些家庭的孩子成为学困生的较多。
(3)教师教学方法方面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工作当中,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通过这几年我参加的听课及亲身教学活动,我有很多感慨,有些老师(包括有时我在内)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下面的学生却听得头晕脑涨,听也听不懂,结果只是老师讲的时候懂、会解题,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课后,老师也没有给学生施加压力,并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造成对学生辅导不到位,布置的作业检查不落实、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不能起到复习知识的作用。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用真爱去关心和帮助学困生。数学学困生多表现为课上反应慢,课后无法独自完成作业的共同特性,他们对数学学习不太关注,反而更关心教师对尖子生的态度并进行比较,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不满。
因此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备好“学困生”这一课,充分了解学困生的状况,把握好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真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掌握学困生的认知规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教学画面尽可能新颖,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以吸引学困生听课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力求有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设问力求低起點,让绝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都能有话说,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每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错问题的同学,千万不要打击,即使批评,也应婉转表达善意,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要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在情感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密切与家长配合,共同营造学困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密切联系家长,学校家庭双结合,共同辅差。教师要经常与学困生家长沟通联系,互通信息,及时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为进一步转化做好信息储备。同时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好坏也从侧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关系好就会让学困生消除对老师的看法,而主动地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对学困生学习的转化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大多学困生都存在着学习习惯不好的普遍现象,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校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在家则需要家长配合教师监督做好这项工作,所以,与家长关系的好坏也是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3)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克服应试心理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数学学习获得的成就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因此,针对此现象,课题组教师在测试时有意识的出一些较易的题,以利于学困生的解答,从而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
例如,每章(或单元)学完之后,我们都要安排一次阶段性测试,测试内容除了注意趣味性外,还特别注意安排一些与学困生胃口相配的中低档考题,在考前对学困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也取得好成绩,放大他们的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比别人差的感觉,让他们体验到只要经过努力也有得到较高分数的可 能,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4)在合适的学习内容和组织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合作技能。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困生的实际问题,从课前的预习内容,到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再到课后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反馈和补差练习的安排都有意识地进行选择,以利于合作学习地展开。其次,在合作学习地组织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是需要通过体验和学习不断领悟和提高的。因此,要协助学生进行任务的分配,学习如何进行讨论及交流、如何归纳组内成员的观点取得共识,怎样倾听。学生只有通过这样的行动参与,才能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怎样从他人身上吸取宝贵的学习品质,以利于合作学习的展开。
(5)精心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成员组成的合理性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中,采用自愿结组与就近结组相结合的形式,兼顾组内成员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水平学生在同一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互补,共同发展。课后补缺补差中侧重于安排相近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在同一小组,从情感上照顾到这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也便于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激发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兼顾到学习内容的连贯和一致。实践证明,这种分组方法能有效促进不同层次的学困生在原来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反馈题目的错误率明显下降,学习效果明显。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学困生的转化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教师在这方面都有不同的做法,其效果也大不一样,尽管方法不同,可其目的却是一致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为他们服务,在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工程中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