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生名著阅读效益浅探

2014-08-07 19:25张宁静
师道·教研 2014年5期
关键词:侠义名著中学生

张宁静

〓〓名著是经过历史筛选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一个时代文学成熟的标志,是垂范后世、历久弥新、被众多读者所传诵的文本,有恒定的文学价值。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高中在必修课程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足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对中学生名著阅读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引导是影响其阅读的主要因素。可见,教师的有效指导对于促进中学生的名著阅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有关调查,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中学生名著阅读效益的策略与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展开了初步的实验研究,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方能让学生以学为乐,欲罢不能,阅读文学名著也应如此。

〓〓(一)循序渐进,降低心理压力

〓〓生活阅历和阅读经验的欠缺,导致部分中学生对文学名著“敬而远之”。为消除学生对名著的畏难情绪,我实施以下策略。

〓〓一是阅读量从少到多。在计划实施初期,选择一些篇幅较短的名著,或者名著的学生读本,推荐给学生。帮助学生制定简易的读书计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天读10至20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学期以两至三部名著为宜,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阅读。

〓〓二是作品内容由浅入深。遵循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低年级的学生推荐内容较易理解的作品。同时,跟学生说清楚,新课标推荐阅读的各年级篇目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读起来并不难。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三是从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入手。要求学生阅读名著之前,先对作者的有关情况作大致的了解,包括作者的生平、家庭背景、政治理想、生存状况等,这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内容的阅读和理解。如读《童年》,要了解高尔基的生平遭遇;读《骆驼祥子》,要知道老舍生活的时代背景;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了解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饱受磨难的一生。

〓〓四是把“名著阅读”的时间列入课程表。中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名著阅读之所以不能顺利开展,时间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为保障学生名著阅读的时间,我把“名著阅读”的时间列入课程表,每周至少安排两节名著阅读课。

〓〓(二)阐明价值,端正阅读动机

〓〓很多学生认为,阅读文学名著对提高成绩没多大用处。这种阅读动机,直接导致了他们阅读兴趣的无根状态。因此,教师要阐明阅读名著的价值,端正学生阅读名著的动机,使学生产生想读的欲望。

〓〓一是提高阅读能力。学生要学好语文,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单靠教材有限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刘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劝勉读者要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文能力。

〓〓二是提高写作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强调了多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中外优秀作家是学生学习和提高写作技巧的典范,他们驾驭文字的方式、布局谋篇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段等,为后人树立了写作的榜样。学生通过大量阅读,长期熏陶,势必会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三是陶冶道德情操。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生理变化大,他们的观念、性格、情感等又在发展形成中,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有益读物来调适他们的心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如读《培根随笔》,可以了解人类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读《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作品,可以感受真善美,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启迪人生。

〓〓(三)精心设计,利用课堂激趣

〓〓课堂是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主阵地之一,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名著阅读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一是设置悬念激趣。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插入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贤臣形象和刘备礼贤下士的明君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适当设置问题,或设置悬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诸葛亮、刘备的认识远远未够,从而主动通读《三国演义》。

〓〓二是影视作品激趣。如被拍成电视剧的《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等影视作品,能帮助学生更快了解名著的信息。我们要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冲动,并通过阅读,体会原著的魅力。

〓〓三是图片展示激趣。如出示《水浒传》一百零八个好汉的插图,请问这个人物是谁?绰号是什么?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后,趁热打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整部名著。

〓〓四是成语俗语激趣。有些成语俗语,学生可以张口能来,但并不知道这些话出自哪里,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用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曾用“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形容当时的国际形势,一时名动天下。但真正知道这句话出自林黛玉之口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还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等耳熟能详的话,其实都是出自《红楼梦》,教师要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会读”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有了方法,就象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成功的阅读使精湛的语言文字大放异彩,名著承载的思想、情感、智慧会随着语言文字流淌到学生心中,哺育学生健康成长。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各种阅读方法应用到名著阅读中去,努力将学生阅读名著的随意性、消遣性提升到有计划的积累性阅读和品味赏析性阅读的层面。笔者认为,学生应掌握快速阅读法、圈点评注法、对比阅读法、精读式阅读法和创造性阅读法。如精读式阅读法,可使学生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

〓〓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苏轼才智过人,却三次抄写《汉书》。如果读名著,读过一遍,了解一下大致内容便算了事,收效自然不大。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坚持做读书笔记,这样既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又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常用的读书笔记,有批注、摘抄、札记、制作卡片等,这些都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

〓〓三、上好名著导读课,让学生“深入读”

〓〓上名著导读课,目的是通过选取并深入阅读有代表性的精彩文段,使学生学会全面、深入鉴赏名著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下面以《水浒传》导读课的片段为例,说明一下如何通过精彩章节的赏析,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设计简述如下:

〓〓1. 快速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大概情节。

〓〓2. 结构梳理,感知侠义之举:鲁达为什么要打?怎么打法?打的结果如何?(设计意图:以情节的发展来梳理全篇,帮助学生理清结构,让学生了解小说三要素中的情节。)

〓〓3. 品评人物,感受侠义之举: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中,你认为鲁达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找出相应的文字加以剖析。(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交流归纳,多元解读人物性格形象。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性格进行品评,并适时予以点评。)

〓〓4. 精读三拳,细品侠义之举:(1)观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拳”的视频片段,然后阅读相关文段。(2)“三拳”分别打在什么部位?“三拳”各自从什么角度写的?每一拳下去,郑屠各有什么反应?鲁达又是如何对待的?(3)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写三拳?(设计意图: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关键段落进行阅读探究,让学生掌握分析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性格的方法。)

〓〓5. 各抒己见,辨析侠义之举:鲁达为什么不去官府状告郑屠而去亲手惩治他?联系我们现实生活,小组合作讨论,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侠义行为呢?(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说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让他们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并理解主题、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地看待文中的侠义之举。)

〓〓6. 本节小结:概括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多媒体展示要点:(1)首先要理清故事情节。(2)小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结合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的原因。(3)品味精彩的语言,掌握人物形象所折射的社会生活。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侠义名著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郭沫若的侠义观新论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竞技活动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