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07 14:26朱君娜
师道·教研 2014年5期
关键词:现象化学探究

朱君娜

〓〓一、小组合作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在学科范畴中被归为理科一类。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具有理科的通性,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逻辑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应用创新能力。可是,化学学科又不同于物理、数学等理科学科,它要求记忆的知识点实在太多,如化学基本概念,各种化学物质及性质,各类规律总结等等,都需要学生去理解记忆。很多理科生都反映:化学有太多琐碎的东西要记,很容易一边学一边忘,因此学起化学来效率不高,信心和热情也会慢慢磨灭。要改善这一点,化学教师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策略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化学的困境。而小组合作策略是当今化学教师目前注重开发研究的化学教学策略之一,它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1. 小组合作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有些老师习惯用直截了当的方式,一上讲台张口就讲,将相关的知识点一样一样地给学生讲解分析。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需要被动地听讲、做好笔记就行。这种教学方法确实简单,但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效果比较差。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感觉收获不大,而且容易觉得累。这样的课堂效果显然是不理想的。如果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来组织课堂的话,效果就会大有不同。因为,这种小组活动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学习探讨提供有利的条件。而且,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地位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动参与”,其积极主动性也能得到显著提高。作为小组成员之一,在共同的学习探讨任务面前,他们内心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们认为有必要去“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在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里,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作用,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热情高涨起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显著提高的时候,课堂气氛就会摆脱沉闷而变得活跃起来。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意志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 小组合作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最好不必以亲自演示的方法来告知学生实验现象和结论,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可是,让学生自己来操作实验的话,可能会存在不少问题:(1)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可能根本没办法将实验做下去;(2)有些学生确实把实验做完了,可不能自己得出实验结论,甚至不会判断和描述实验现象。而如果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让他们以协作的关系共同完成实验探究,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存在,而且能够使实验探究进行得更加顺利,取得更好的探究效果。

〓〓例如,在《化学2》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内容中,有这样的系列实验探究:

〓〓[实验1]

〓〓将Zn片插入H2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将Cu片插入H2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实验2]将一Zn片,Cu片平行插入H2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实验3] 若将Zn片,Cu片用一导线连接再浸在H2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实验4]实验3的导线间接一电流计有何现象产生?为什么?

〓〓同样的实验,我试过三种策略,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在高一(9)班,我采用的策略是亲自演示,在讲台上亲自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做完实验后,让学生发言时,他们有些反映没看清楚,有些只能粗略说出一两点实验现象和结论。但总体来说,效果不是很理想。

〓〓在高一(10)班中,我将他们全部带到实验室,让他们每个人都亲自去完成实验并自己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可是,由于我们学生底子本来就不高,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再加上实验目的不明确,最后也没能得出比较规范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

〓〓最后,我决定在(11)班中实行小组合作措施,将他们分成8个小组,让他们以协作的关系共同完成实验,并通过交流沟通来解决问题,最终确定该组共同得出的实验结果分析。由于他们是小组合作关系,分工明确,实验操作有条有理,很快就顺利完成了实验。而且,他们将各自的观点交流讨论并统一整理之后得出了规范的实验结果分析。经过提问,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完完整整地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和结论表述出来。

〓〓显而易见,小组合作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3. 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如“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对于同样的问题,靠一个人来解决的话可能解决不了,但如果数个个体组成一个整体来合作探讨的话,往往能顺利地将问题解决。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及理解能力,构建并提供解决化学问题的建议,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将各自的意见进行调整修改,最终可以解决问题。

〓〓例如,遇到这样一道题:0.2mol/L的HCl和0.4mol/L的NH3.H2O等体积混合,混合后各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顺序为:

〓〓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化学题,一向都是让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单个来解决的时候,往往得不出正确的答案,不是无从下手就是漏这漏那,考虑不全面。如果尝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讨的话,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小组成员们各抒己见:(1)有些学生认为混合过程中HCl和NH3.H2O发生了化学反应;(2)有些学生提出反应后的溶液就是0.1mol/LNH4Cl和0.1mol/LNH3.H2O的混合溶液;(3)有学生提出NH3.H2O可以电离出NH4+,而NH4Cl中的NH4+又会因水解而减少;(4)但也有同学会提出: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经过各成员的交流讨论,将各种意见汇总分析,最终能将问题完美解决:c(NH4+)>c(Cl-)>c(OH-)>c(H+)。

〓〓4.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理科班中,引导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给他们制定近期的化学学习方案和学习目标,要求他们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关系有计划地组织学习,互相帮助,达到共同进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在成绩好的学生的带领帮助下,一步一步地取得进步。而由于经常要帮助差生解决化学疑问,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敢放松学习,相反会更努力地去巩固提高化学知识能力,因此也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基础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共同的进步。

〓〓二、小组合作在化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小组合作的滥用

〓〓在追求新课标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小组合作在化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也因此常将小组合作应用到化学教学工作中。可是,有部分老师应用过于盲目,不管教学内容有没有探究性,都想让学生分组来解决,造成小组合作策略的滥用。例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学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有无影响,怎样影响?”这样的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完全可以通过教师课堂提问来解答,根本就没有讨论价值,不值得分组讨论。如果一定要实施小组讨论的话,不但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还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2. 教师指导不力

〓〓在小组合作实施过程中,有些老师布置完讨论任务之后,就只顾忙着自己的事情,而对小组合作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都不再关注,造成小组合作过程中缺乏有力的指导。没有明确的规则,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清,不清楚该不该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也不清楚由谁来整理记录,更不清楚由谁来总结,由谁来汇报讨论结果。这样,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闹哄哄”的现象。

〓〓3. 过于注重形式

〓〓有些教师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花了不少心思来设计小组活动形式。可有时会因为过于追求活动形式的“华丽化”,而偏离了小组活动探究的重点。将场面气氛搞得轰轰烈烈,在讨论任务之外的内容上花费太多时间,在该重点进行讨论的环节上反而是轻轻带过,这样,反而违背了小组合作活动的初衷。

〓〓三、有效实施小组合作的要点分析

〓〓1. 以教学目标为本

〓〓在实施小组合作过程中,切忌为了盲目追求活动形式的生动化,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紧扣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小组合作方案,才能避免小组合作实施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 注意营造和谐的氛围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效的小组合作方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否能取得好的成效还在于小组成员的合作关系以及师生间关系是否和谐。因此,在实行小组合作探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调节好各成员的关系,引导学生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

责任编辑〓潘孟良

猜你喜欢
现象化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