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琴娟
数学学习情境就是将数学问题或融合或镶嵌或隐藏在学生生活现实、数学现实或其他学科现实背景材料中,营造出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创设学习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便在一个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学习变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活动。
作为教师就要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或以感官刺激吸引学生,或是揭示事物的矛盾,或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自己主动“卷入”学习活动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建构数学学习情境呢?
一、构建紧扣目标的数学学习情境
想要构建学习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具体,要有启发性,不能出现太多?“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无关的干扰信息,否则学生很难对情境中的主次、轻重作出明确的区分。只有学生能看懂问题含义的情况下,才能主动进行探索。
在教学《倍的认识》这一课时,有位教师构建了“庆丰收”的情境:在“丰收节”上动物们快乐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和游戏。这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说出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在学生普遍说出某种动物的数量时,教师适时引导:能否说一说两种动物数量的关系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寻找两种动物的数量关系,教师再找到切入点揭示本课学习内容。
在此案例中教师构建了一个“庆丰收”的学习情境,使本来显得枯燥的倍数问题,在一种欢乐与祥和的气氛中呈现出来,学生就会觉得有趣,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这样的情境是符号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而且老师让学生说一句带数字的话,那么学生的关注重点就放在数字上,这时老师要求说说两种动物间的关系,那么学生自然很快能说出两者的关系,从而很快的引入到今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非常自然,一气呵成的。
二、构建关联生活的数学学习情境
生活是一个数学的大课堂,其中蕴涵着许多数学素材。好的情境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在教学中构建与生活有关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运算时,有些同学对“156-97=156-100+3”中先减100再加3总是难以理解。我们就构建这样的数学学习情境:妈妈有156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件97元的衣服,妈妈应该怎样付钱?最后妈妈还剩多少钱?学生马上回答:妈妈可以给售货员一张100元的钞票,售货员会找回3元,这时妈妈还剩59元。当学生无法理解时,我们应把抽象的数学问题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因为学生有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经历,所以很快明白:妈妈的钱身上就剩156-100=56(元),而售货员还应找还给妈妈3元,所以找回的钱是多付的部分应再加上3元。因此我们把减去97看成减去100,就多减了3,那么就应该再加上3。
这里巧妙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抽象的运算获得了具体经验的支持,学生不仅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简便运算,而且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构建有兴趣的数学学习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背景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情境创设充分发挥其既满足学生学习欲望,又学好数学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的作用。
作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多留心去挖掘生动活泼、充满童真童趣的情境,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唱歌、表演等,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听过一节《9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老师问: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学生一定都说喜欢!老师接着说: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动画片吗?请仔细观察、用心听,片中出现了哪些数字?(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学生回答:72和81。老师再说:是啊,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72和81这两个数字就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关。
这位教师紧紧抓住低年级孩子的心理,投其所好,把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搬进课堂,通过这样新鲜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并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四、构建统一和谐的数学学习情境
郑毓信教授说:“好的数学情境,就相关内容而言,不应该仅仅起到一个敲门砖的作用,也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在课堂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构建学习情境时,要注意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应该在一个统一和谐的情境中进行,不要只是在导入部分使用学习情境,而后就把情境丢一边。其实,教学过程的展开形成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只要我们把学习情境中的丰富资源加以整合,充分利用,无论是自主探究还是练习巩固都可以在同一情境中完成。
在教学《3、4、5的加减法》时,教师构建了“小猫过生日”的学习情境:伴随着“生日快乐”的乐曲,画面上出现了小猫和它妈妈为他准备的食物小鱼,请学生数一数有几条?猜小猫会吃掉几条?根据学生的猜测,请他们说出了3的加减法算式。随后安排:为了给小猫的生日会助兴,我们每组4个代表来参加投篮比赛吧。根据学生的比赛结果列出4的加减法算式。再安排分吃小猫的生日蛋糕来学习5的加、减法算式。
这里把所有的学习内容整合在“小猫过生日”这一学习情境中进行,设计简单,但是却很清晰,避免了众多牛马不相干的学习情境,那样会产生“走过场”的感觉。学习情境只是为教学服务,不能宣兵夺主。
总之,教师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构建恰当的数学学习情境,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苏州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