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蓉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不是“就题论题”,而是能够以点带面,由一道题目引出多个知识点,上下联系,前后贯通,从而牵一发动全身,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今天在讲评练习题时,我也有了这样深切的体会。
题目是这样的:“判断:约等于9万的数有10个。”批改时,大部分学生判断为“错误”,当我问这句话为什么错时,很多学生认为应该有9个。看来,尽管结果正确,但真正弄懂这一道题的学生寥寥无几。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道题呢?下面是我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9个?好像不止吧。谁来举举例子?
生1:85000。
生2:93000。
……
师:85001是吗?
生:是的。
师:还有吗?
生:85002。
……
师:怎么样?不止9个吧,有没有超过10个?
生:超过。
师:那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限于整数范围)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认为一共有9999个。因为约等于9万,最小的数是85000,最大的数是94999,一共有9999个。
生2:我觉得应该是9998个,因为90000,正好等于9万,而非约等于9万,所以不符合要求,去掉90000,应该是9998个。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教室里没有动静。
师:老师的答案是9999个。
马上有学生窃窃私语,意思是要去掉90000来考虑。
师:确实90000等于9万,不在这一范围。但是85000至94999,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个数呢?注意既包括85000,又包括94999。
生:应该有10000个。
这时,有些学生看出来了,但部分学生仍然不理解。
师:1——99是几个数?
生:99个。
师:0——99呢?
生:是100个。
师:0——999呢?
生:1000个。
师:85000——85999呢?
生:1000个。
师:所以,85000至94999,应该有10000个。去掉一个90000,符合条件的应该是9999个。
教学时如果仅仅满足于答案的对错,不做深入点评,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上面的教学环节,尽管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我觉得非常有价值。通过这样一道判断题,沟通了许多知识点,包括近似数的相关知识,约等于与等于的区别,怎样找到符合条件的最大或最小的数,怎样计算数目的个数等等。教师的有效引导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深入,由简到难,由个别到一般。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几个知识点,对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然还有思维方式的转变,思维习惯的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平常的课堂,可能并没有精彩纷呈的课件,亮点闪烁的流程,但如果能用好每一道练习题,挖掘题目背后的内涵,精心设计,不断延伸,发挥它们的可用空间,尽管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却也留有余味,让课堂变得丰满起来,从而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满足。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区硕放实验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