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君
近日,无意中进入某教育网站,其中一则校园新闻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中心校开展了‘感恩母亲主题班队活动,使全体学生又一次受到了感恩教育。在活动中,……”从字里行间,笔者感受到该校既重视学生德育,又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让德育落地生根。可接下来的活动图片却令人大跌眼镜,因为四张图片中有三张的背景都是一模一样的,包括班队活动的题词,从剩下的一张学生合唱的集体照上的衣着和人物看,依然是同一个班的。
显然,这是用一个班级的活动代替了全校性活动进行新闻宣传报道。这属于个别现象还是具有普遍性呢?犯疑中,点击其他教育网站发现也有类似的校园新闻。其原因何在呢?
一是价值取向的偏离。陶行知先生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育的本质——真,真是教育的内涵,也是教育宣传的价值取向。“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逝,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宣传,学校更是如此。如果说办学水平与质量是一套剪裁得体的衣服,那么宣传则是一条搭配得恰到好处的丝巾,起到了点缀、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为了宣传而造假新闻,进行伪宣传,就失去宣传的价值。所谓“立身先立德,成才先成人”,学校连最基本的“道”都没有遵循,焉能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和学子?一所品牌学校不是靠几条新闻炒作出来的,而是靠全校师生的自我成长力、发展力慢慢筑就学校的质量度、信誉度、美誉度,浸润成绵绵的生命力而得。
二是人性虚荣的作祟。每个人都渴望被人肯定与赏识,团队也一样。很多学校相互攀比校园活动的开展,特色工作的成效,俨然把教育网站当成了展示学校领导工作成绩的一个“看台”。很多校长都为自己学校的新闻能上教育网站而得意与窃喜,因为教育局领导、兄弟学校能通过该网站了解自己及其团队都做了什么、怎样做的、成效如何,为年终的督导评估或评优留下美丽的痕迹与印象。作为一所学校,上级领导的认可与肯定固然重要,但学校师生和家长们的幸福与自豪才是最好的凭据。
三是教育评价的助推。从该教育网站所发布的关于全市统计的半年教育宣传数据表中不难看出,该教育局设立的学校宣传奖以本市教育网站上挂出的新闻条数为重要依据,对此,各个区域和学校的领导肯定会出台相关的硬性要求与规定,为了完成新闻的“量”,学校相关人员自然会“出点子”、“铺路子”、“搭台子”,为宣传数量的“上涨”而“发飚”。因此出现以下的画面也就不足为奇:适逢节日与纪念日或特定时段,学校负责宣传的员工首先会在脑中“设计”好与之相关的“新闻”,然后提前给个别班主任或课任教师或相关领导说明自己的意图,或商议好“新闻”的相关环节与细节,接着在约定的时间和空间,“咔嚓、咔嚓”地拍上几张照片,附上一段激情飞扬的文字后上传网站,最后等新闻一挂网便喜滋滋地告知学校领导,并在学校新闻统计表中记上一笔,甚至算一算自己学校还差多少才能达标或超标,是否有望跻身于评优的行列……完毕后继续思考下一条新闻的“来源”。
事实上,校园新闻除具有及时性、真实性、新锐性、简明性外,还必须体现其价值性:在自我展示中宣传正能量,引人向上向善。五者之间,“真实”是校园新闻的本与真,“价值”则是校园新闻的魂与根。显然,该市在教育宣传上偏离了校园新闻的价值本真。如果该市教育局或学校负责教育宣传的领导在新闻的“质”而非“量”上做文章,去伪存真,摒弃数量上的比较,追求校园新闻的价值本真,那么该学校绝对会提前部署安排一个全校性的“感恩母亲”的主题教育活动,而不会出现“以一代十,以十代百”的“掩耳盗铃”式的荒诞行径。其实,参与其中的孩子们才是一个个很好的“链接式”宣传,通过他们的眼与心、行与言,辐射家长,传播社会,其生命力远比教育网站宣传力度强大与持久。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