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2014-08-07 12:35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4年6期
关键词:市场化利率商业银行

杨 攀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 200000)

我国从1996年开始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现已进入最关键的存款利率改革阶段。利率市场化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但对以传统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严峻挑战。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对促进国内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一些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实践

1.日本的实践

日本的利率决定机制改革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严格管制时期(1947-1976)。二战后,为恢复国内经济,日本实行了严格的利率管制,推动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二是利率市场化时期(1977-1994)。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国内经济增长变缓、通货膨胀加剧、银行经营环境恶化,对外金融贸易矛盾升级,为摆脱危机,于1977年4月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到1994年10月实现全部利率自由浮动。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利率部分自由,有“安全阀”,受货币当局的行政干预和限制;二是对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保护,使其不易被大型金融机构的自由竞争而逐出市场,从而保护金融环境。

2.韩国的实践

韩国的利率决定机制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严格管制时期(1950-1981)。1952年实行限制存贷款利率、政策性贷款计划等措施,导致了地下金融市场猖獗。二是失败的“激进式”时期(1981-1988)。从1981年开始,9年间快速完成利率市场化,导致了1989年韩国国内经济恶化、物价过高、出口停滞、通货膨胀、利率过高等现象,政府实行“窗口指导”再次管制利率。三是成功的“渐进式”时期(1991-1997)。吸取第一次经验和教训,1991年按照四个顺序放开利率:从非银行机构到银行机构、从贷款到存款、从长期到短期、从大额到小额,到1997年放开存款利率全部完成利率市场化。

3.美国的实践

美国的利率决定机制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自由发展时期(1837-1929)。二是严格管制时期(1930-1980)。1933年经济大萧条后的罗斯福新政中,美国实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政府实行宏观调控严格管制利率。三是利率市场化时期(1970-1986)。20世纪60年代后,资金价格僵化、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货币调控机制不足、金融脱媒现象快速发展,迫使美国历经16年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

4.英国的实践

英国在二战后通货膨胀过高、金融业走下坡、伦敦金融中心地位下降,于1971年5月取消银行间利率协议,完成“一步到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英国的利率市场化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一步到位”取消利率协议,而非按贷款到存款、大额到小额、长期到短期的顺序;二是利率放开的同时,从分业转变为混业经营,以应对利率自由浮动对银行业产生的冲击。

二、国外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日本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带来一系列影响,并引发了很多的问题,使日本从二战后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逐渐进入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并在1991年至1995年引发银行危机(图1)。

图1 日本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韩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有利有弊。1980-1985年间的银行私有化大大提高了银行的利率自主权,但同时也出现了现实与计划背离的副作用,如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使银行的竞争能力下降;又如1998年,高利率使得贷款企业倒闭几率和银行坏账累计额上升;金融机构倒闭现象多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需要通过兼并、重组来救助(图2)。

图2 韩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对策

美国商业银行数量在198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急剧减少。英国在1973年业因银行坏账增加、客户挤兑而引发了“二级银行危机”。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和英国的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业务结构、收入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经营策略转变(表1)。

表1 美国、英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影响

三、国外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1.大力发展零售业务

在美国利率市场化中,花旗银行将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分设,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提出“花旗永不休息”24小时全天候服务的理念,启用ATM并成立信用卡中心,改善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形象、加快发展。目前,花旗银行为全球1亿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服务,零售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60%左右。富国银行重视发展高质量、高利润的零售业务,2013年富国银行净利润比上年增长16%,是净利润最高的美资银行;利息收入为非利息收入的1.2倍;净息差3.39%,远高于净利润排名第二的摩根大通(约2.2%)。这些表明高质量的零售业务具有高利润的发展前景。

2.加快中间业务发展

在美国利率市场化中,商业银行将经营业务重心从传统的存贷利差转向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快速增长成为主要收入来源。非利息收入占比从1979年的18.25%上升到2000年的43.11%,而利息收入占比则从1979年的81.75%下降到2000年的56.89%。表明美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调整业务结构,提高了盈利能力,更培养了核心竞争力。在英国利率市场化中,商业银行通过发展中间业务,使得银行收入结构向多元化发展。1988年到1996年间,非利息收入占比从32.3%稳步提高到46.0%;证券资产占比从7.6%迅速上升到20.0%;而贷款占比则从64.6%明显下降到51.7%。

3.积极发展小微贷款

在英国利率市场化中,汇丰银行重视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目前汇丰银行在英国小微企业信贷占有率为20%。在美国利率市场化中,富国银行大力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于1989年创立小企业贷款部,专门服务于收入低于1000万美元的小企业客户;于1994年创建“企业通”,集中向年销售额低于200万美元的微企业客户提供贷款服务。富国银行通过小微企业贷款,不仅获得了高额的利息收入,还进行交叉销售,带动了投资理财、养老保险、交易汇兑等中间业务的发展。

4.着力拓展社区银行

在美国利率市场化中,富国银行为了拓宽服务渠道,大力发展社区银行。由于社区银行具有独特的市场定位,专门服务于议价能力较低的居民个人和小企业客户,银行可通过低于大企业客户的利息价格吸收存款,减少资金成本,并发展成为主要利润增长点。2013年富国银行三大业务(社区银行、批发银行、财富经纪与退休金管理)的净利润中,社区银行业务的绝对规模最大,为批发银行业务的1.57倍;增长率(21.35%)为批发银行业务增长率(4.62%)的4.62倍。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可积极利用其自身优势,成功发展社区银行业务。

5.稳步推进综合经营

各国利率市场化中的综合经营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各国金融业实现了从分业到混业的转变。如英国在利率放开的同时从分业转变为混业经营;日本从1997开始成立金融控股公司,金融业联合兼并,开展证券、信托、保险业务;韩国在利率市场化中,金融业实行联合兼并,并积极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美国从1999年开始确立全面综合经营。二是各国的商业银行先后展开了综合经营的模式转变。如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通过综合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花旗集团、汇丰控股等通过综合经营利用商业银行已有的经营网络进行交叉销售、延伸服务,以满足客户综合性服务需求、提高客户粘性;摩根大通以企业客户为服务对象,商投联动发展,形成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的“一站式”对公金融服务,提高了业务回报并分散了经营风险。

6.创新资产证券化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在利率市场化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985年5月私人部门已可以参与发行以汽车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2013年2季度美国债券市场各类资产支持证券占总存量比重达到66.7%。资产证券化能够解决金融业发展中的许多难题,如期限错配、金融脱媒、资本不足等,并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收入来源、剥离风险资产、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改善财务比率、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等。

综上所述,在应对利率市场化下存贷利差缩窄、利润减少、竞争压力大、市场份额分流等金融环境变化时,各国商业银行都根据自身特点,从业务结构、产品创新、经营模式等方面入手,采取了各具特色的经营对策,如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积极发展小微贷款、着力拓展社区银行、稳步推进综合经营、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等。虽然其中的一些经营策略在短期内产生了消极的副作用,如投资风险加大、不良贷款率上升、商业银行倒闭等。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能够利用好利率市场化的契机、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水平,就能获得长足发展,同时优化金融环境。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在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当下,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恰恰遇到了现实整个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一方面要应对经济结构调整中给银行业带来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要积极适应市场化改革,内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认真研究、学习、借鉴国外优秀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经验,主动作为。

1.更新理念,明确定位

按照以变应变的原则,主动对标国际“好银行”,树立存款立行、以利润为中心、主动适应市场等理念,结合自身的人员、机构、资金、系统、产品、客户、经营等七大要素和资源,突破目前银行机构间战略、产品、机构、服务、收入结构、治理结构、创新、机制、文化等九大“同质化”壁垒,真正实行差异化、特色化的经营策略。以客户为中心,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妥善处理创新、效率、风险的关系,明确分工授权,尽可能下放业务审批权,缩短决策流程,提高内部运行效率,增强竞争发展能力。

2.优化策略,转型发展

整合内外部资源,以培育和挖掘核心客户群体为主线,以集约化、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加快转型发展,促进在规模、质量、效益、服务上的新突破。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优化业务结构和收入,实现板块均衡发展。优化客户结构,提高客户结构中优质客户的比重。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的服务和支持。优化渠道结构,合理布局网点,积极拓展社区银行,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当地的市场发展空间,实行一地一策,增强与当地经济的紧密度。让能发展、可发展、会发展的地区,优先发展。优化营销模式,建立和完善综合客户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实现银行各项业务的协调发展,实现银行和客户的共赢。

3.加快创新,强化管理

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认真研究社会对银行的服务需求,主动探索,积极尝试,加大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力度,增强产品适应性,增强客户体验。提升产品定价能力,提前适应利率市场化大趋势的要求,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小企业和个人银行产品开发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在服务社会经济的同时,努力提高银行服务的经济增加值。提升把握机遇能力,增强对政府、监管部门政策的解读能力,更好地把握经济金融走向和趋势,抓住发展的机遇。提升科技支持能力,加强数据分析,加大信息技术对产品的开发、业务流程的改造和完善的支撑。提升和谐发展能力,商业银行及各级分支机构要主动化解各类矛盾,努力创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切实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努力发展成为有一流的经营业绩,为投资者和监管当局所满意,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有良好的内控机制和管理水平,有超越其他对手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策略,以及有令各类客户满意的服务质量等的“好银行”。

[1]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张健华.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郭宏宇.社区银行业务强势崛起——富国银行2013年四季度集报分析[J].银行家,2014,2:76-78.

[4]王佃凯.美国银行业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J].银行家,2014,1:81-83.

[5]赖小民.“好银行”的标准是什么?http://finance.sina.com.cn,2004/04/17.

猜你喜欢
市场化利率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