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雅++islet
沈祖尧,中国工程院院士。1991年获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生命科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第七任校长。曾在2003年香港抗击非典之战中被《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2011年推出“博群计划”,意在“博思明志,群育新民”
香港中文大学沉陷在终年常青的山峦中,面朝平静的吐露港。
沿山径盘旋而上,到达山顶,便是新亚书院。一泓清水与海色结为一线,谓之“天人合一”,是专为纪念钱穆而建,广场中央的圆形墙壁上,镌刻着历届新亚毕业生的名字。
如今身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的刘冉,曾在新亚书院度过了四年本科生活。2006年,她摘得山东省高考理科状元,收到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权衡再三,她最终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中大)。中大给刘冉开出优厚条件——专业任选加上50万港币全额奖学金,这相当于免去了四年本科所需的学费和住宿费,剩余部分作为生活津贴每月发放。
“香港中文大学从1998年便开始在内地招生,早于香港其他大学,现在每年有近300个内地本科生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告诉《留学生》记者。
5月末的一个上午,《留学生》记者在沈祖尧的办公室见到这位“香港最佳校长”。彼时,他正在书桌上摊开宣纸练习书法,抄录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挥毫抄录古诗词,是他工作之余的一大爱好。
办公室不算大,除了一张办公桌便是会客区,一侧墙上嵌有两座书架,一座摆放医学类专著,另一座则充斥着各类著作,从甘地、邓小平、希拉里传记,到季羡林、莫言、韩寒均有涉猎,沈祖尧曾在开学礼上呼吁学生每个月读一本与自己专业无关的书,这一点从他的书架可窥一二。
曾因香港“非典”肆虐时投身抗疫而被《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的沈祖尧,如今从医生转作校长已是第4年。在面对浩繁的行政事务、筹款应酬的同时,沈祖尧依然尽可能多地面对学生,参加校内活动,他说是为了解学生真正面临的问题。
沈祖尧在学校官网的校长博客、访问、演讲中,多次勾勒心中理想大学的模样,还曾因在中大博群花节园游会时说“人生应该是浪漫的,大学生应该是浪漫的”而引来无数赞赏。不仅如此,他更将口号付诸实际,呼吁学生重视专业以外的道德培养,于2011年推出“博群计划”, 提倡“博思明志,群育新民”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香港、内地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公民服务,提升人文关怀和公民意识,将对社会的意见、感受的不公,演化为改变的动力与建设性意见。同时,他还提出要珍惜自己的语言,连同两岸四地的大学,共同筹建中文学术期刊,借以改变学风。
在刘冉眼中,沈祖尧是一位颇具存在感的校长:“他就是一个‘大细路(编者注:粤语,指大小孩),但他的品质和治校方式影响了很多中大人。”
每周有两个半天,沈祖尧仍在威尔士亲王医院做临床医学工作,同时这也是他的教学时间。如今当校长占用了他大量精力,具体研究由团队进行,他只负责找基金以及给予建议。沈祖尧直言,做校长并未因时间长而使压力得以减轻:“当医生是处理个体问题,而学校就像一艘大船,校长是领航员,你必须尽你所能确定一个方向,并且得到师生的支持,大家一起走这个方向。”
医生校长大不同
留学生:当医生和当校长有何不同?
沈祖尧:非常不一样,当医生是处理很个人的问题,而校长像是坐在一艘很大的船上,要考虑如何决定方向。同时船上有很多事情需要兼顾,财政状况、人事变动、学生需要、学科质量,都是很复杂的问题。在当校长的四年里,我的压力并没有减轻,一直有不同事情发生,带来不同压力。我过去的专业训练是如何当一名医生,做一名科学家,没有被训练过做一位教育家、行政人员,这四年我认识很多不同的人,从他们的经验里感受到很多,也处理很多不同的问题,回头来想,学到很多。
留学生:你如何看待校长这个角色?
沈祖尧:学校是一个很庞大的组织,校长是领航员,确定一个方向,并且得到学生教师的支持,大家一起走这个方向。另外,他应该做一个沟通的桥梁,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参与学生的不同活动,我到现在还在教学,如果没有教学不和学生接触,我就不知道他们面临的问题,他们的不满,学生只是来抱怨,却不知道实际的情况。很多学生常来办公室和我聊天,在我周六早上看病的时候,旁边会有教学带的学生。
留学生:中大每年在内地招收的本科生有多少?
沈祖尧:中大在内地招生是香港所有大学里最早的,现在每年有近300个内地本科生入读。主要是根据高考成绩招生,我们认为高考成绩已经可以反映学生学习水平。招生范围也并非集中在几个省市,而是在全国范围进行,在比较偏远贫穷的地区也会招收一些学生,包括青海、云南都有。
留学生:本科阶段,内地生和香港本地生的比例是怎样的?
沈祖尧:香港规定是内地生比例不超过20%以上,但中大没有达到这个比例,只有10%,内地学生本科四年都住在学校,住宿条件成为一个限制。不过我想10%的内地学生也不错,因为他们都很优质。
留学生:香港政府对本科生的补贴是多少?
沈祖尧:不同科目教学成本不一样,像医学院每个学生每年的成本比人文学科高。平均而言,每一个学生每一年的成本是20万-25万港币,本地学生学费大概是4万港币,剩余部分都是由政府资助。
留学生:香港政府对内地本科生有补贴吗?
沈祖尧:其实也有,本科阶段内地生有两种,一种是全自费,交的学费也只是10万一年,远达不到真正成本,因此政府对这些学生也有补贴;另外有奖学金给状元,各类费用是全免,一毛钱都不用花,我们给的奖学金是学校募捐来的。我们提供给状元学生的全额奖学金,包括每年12万港币的学费,加上4.5万港币住宿费和生活津贴,一共可领取四年,是50万-60万港币。
香港不只是一座岛
留学生:去年香港高中实行“4年改3年”,本科阶段香港本地学生数剧增,内地学生赴港读书人数也越来越多,这样一来,中大的教育资源会否受到压迫?
沈祖尧:学生确实多了很多,现在校园里到处是人,每年学生的数量都在上升,上课的地方都需要扩建。其实本科生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内地生的比例始终控制在10%的范围,但是研究生越来越多,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能力到哪一步,如果学生太多,学校对学生会照顾不周,教学设备不够用,也要控制课程质量。我们不愿学科太多,老师不够,质量不好。有很多硕士学位是自费,不是政府资助,但学校要提供资源,比如图书馆、医疗室,配套现在已经很紧张。
留学生:教学资源的压力来自于哪些方面?
沈祖尧:两方面都有,硕士人数增加较多,政府对本科有加大投入,问题不会太大。香港的地很珍贵,所以对我们来讲,扩建校园会是压力,同时我们也不想校园太大,学生太多不是好事,我们希望保持质量。
留学生:香港的大学中所谓的国际生,大多数来自于内地,是这样吗?
沈祖尧:2013年本科阶段录取除内地学生以外的国际生有160名,分别来自欧美、日韩以及东南亚国家。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城市,对内地的高等教育有一定贡献是应该的。很多学生将来会留在香港或去外国发展,内地生10%的比例并不算一个很大的投入,相比内地每年接近1000万的高考生而言,这个数量很少,将来我们会在质量方面加强。内地生来得比较多的是硕士和博士,我们很乐意承担这方面工作,但希望国家给多一些资助。
留学生:很多内地学生毕业后留港,外界指责其“侵占社会资源”,你怎么看?
沈祖尧: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来不一定是占有资源,他们也把很好的人力资源带给这里,对香港来说是好事。我常跟学生说,香港的资源不单单是规范在香港这个小岛上,应该从国际视野来看,我们的机会、工作能力、生意投入不单在岛上,我希望香港的年轻人不至于不出去也不让别人进来,这样看世界是没有好处的。
融汇中国于西方
留学生:书院制是中大独特的部分,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沈祖尧:中大最开始只是新亚、崇基、联合这三个书院,书院制是模仿牛津剑桥,我们相信一个大学生的发展不仅是在专业领域,而在于整个做人,如何成熟,如何培养全人的发展,书院肩负这方面角色。书院的学生老师来自不同学科,生活在一起,参与各种活动服务,交流思想,这对年轻人的发展尤其重要。国内有大学已经开始借鉴书院制度,重视这种教学理念,如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元培书院。另外在生活过程中,各种人脉都为学生准备好了,学生对书院归属感很强。
留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创建是基于何种理念?
沈祖尧:这所学校是按《中外办学条例》建立,和深圳大学合办。内地大学毕业生要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这所学校毕业生拿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位证。我们相信中大50年的办学经验可以在内地得以发挥,除了专业培养以外,希望给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道德培养,透过头一两年的博雅教育来培养学生。
留学生:你认为中大吸引内地生的地方是什么?
沈祖尧:我问一些学生为何选择中大,他们说香港所拥有的国际化环境和氛围是他们看重的。中大作为全方位的研究型大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他们也有吸引力,不仅在理工科方面有优势,很多人文学科也很强。从建校起中大就提倡“融汇中国于西方”,我们希望用两文三语,融汇中西方文化。
留学生:两文三语是怎样的教学?
沈祖尧:整个学校中英文教学的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两文三语的政策是看专业课程需要而定,医学院和法学院是全英文教学,因为这两个专业是进行英文考试,英文教学是为和国际接轨。在文科专业里比较多用中文教学,另外商科和教育学院会根据老师的研究领域、主要的文献材料决定是用什么语言,我们不会给教师压力。
留学生:英文教学的好处是什么?
沈祖尧:我们都用英文,从国外来的学者就不会感到压力,学校与国际接轨也容易,国际上把发表在英文期刊上的论文看得比较重。但回过来,我们也不能单单推崇英语,因为全球四分之一的人讲中文,特别是在人文学科领域,我们认为用中文来发表文章和教学也很有价值。比如有关社会研究,地区性较重要,并不一定是国际问题,用地区文字来发表文章,进行教学也会更方便。现在我们正和大陆、台湾进行讨论,可不可能用两岸三地都认可的优质中文期刊来提高中文论文发表的地位,以及国际地位。日本的学术期刊几乎是日文,若研究日本历史文化,用日语写作很自然,我想中文应该也有这样的地位。
排名游戏里中大做得不错
留学生:你所指的“地位”是否指排名?
沈祖尧:排名只是一个方面,最近十年排名才越来越烈,将其作为参考是可以的,因为终归需要有一套价值评估系统,但评估的方法是否公平、是否客观很难讲。而且大学包括各个方面,用一种排名体系就把不同大学放在一起比较,这很困难。我对排名的看法是,做参考可以,但不要看得太重要。香港把排名看得很紧张,一个学校把最好的资源、人才放在教学科研上,学校的排名不会走下坡路,但如果我们一直追着排名的方法来调整发展,这反而会使教学研究没有根基。
留学生:香港的大学成长速度比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沈祖尧: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城市,和国外的联系较好,很多排名都是由国外来评定,所以维持与国外的良好关系会有一定优势。香港科技大学的优势在于,排名游戏中,科技成果比较容易被量化,但是如果在音乐上有优势,没有分数和标准,该如何去排呢。所以我刚才说排名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东西都用同一个标准,凡是偏重人文学科的大学,在如今排名非常量化的游戏里,是不太有利的。
留学生:那你认为中大做得怎么样?
沈祖尧:还可以吧(笑)。我们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科学和工程学科做得不错,出版物有优势,但在文科上我们要多做本土和地区性有影响的研究,在中国研究方面,我们做得很出色,很多对近代中国研究有兴趣的人都会来中大。
留学生:中大提供给教授序列的每月薪资大概是多少?高薪资是否吸引优秀教学人才的关键因素?
沈祖尧:助理教授每月薪金是5万多至7万,副教授薪金为7万至8万多。以前我们的收入比较有吸引力,税收也低,比如医学院的工资会高一点。但是现在在金融、会计方面,新加坡等地大学的薪资非常高,竞争很大。我们希望做一些补贴。
留学生:你的治校理念是什么?
沈祖尧:希望研究和教学并重,共同发展,科学和人文学科平行发展。
留学生:如何看待教学和科研的比重?
沈祖尧:教学和科研是并重的,要两条腿走路。如果学校只重视科研没有教学,那科研也会受影响,教导出好的学生将来会做更好的研究;如果只有教学没有科研,那教学也会落后,社会影响力会减弱。
留学生:在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大概是多少?
沈祖尧:这个数字很复杂,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给的钱大概有25%是科研经费,但科研不单靠这个拨款,还要依靠来自香港、内地和国外的基金,需要募款,有很多捐款是针对某一项研究,所以数字不一样。
博文约礼
留学生:你如何解释中大校训里所提及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沈祖尧:人文精神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概念,无论研究什么学问,最后希望是对人类有帮助和影响。中大不但在专业上培养训练学生,还要在他如何做人上给予教导。3年前启动“博群计划”,希望学生在各个方面有宽阔的视野,不仅会念书,还要去想想人生的价值和道德感。我们举办音乐活动、图书节,发展学生其他方面兴趣,希望学生对人文会有一套自己的解说。
留学生:在大学秉持人文情怀非常重要?
沈祖尧:非常非常重要,不然我们就只训练了一帮光有专业没有道德标准的年轻人,这不是最好的教育。就好像医生只会开刀开药,不关心病人各方面的需求,律师只要给钱就能帮打官司,而缺乏社会正义感,对整个社会没有好处。
留学生:你对待学生的态度是什么?
沈祖尧: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做的事情有对错,年轻人就是这样,比较直接。我希望他们有自己发展的空间,我没有必要阻止他们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有时他们做了不正确的事,我们要引导,而不是他们一犯错,我们就划清界限。
留学生:你希望学生在中大收获什么?
沈祖尧:在4年之后能顺利拿到学位以外,希望他们感受到中文大学的人文气质,我们注重学生参与不同的讲座和讨论,带他们出去做不同的服务。博群计划有一个研究是由学生发起,对社会有意见,感受到社会不公,不单会表示不满,而是要看问题根源,了解之后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把不满意变成动力。
留学生:衡量一所优质大学有哪些因素?
沈祖尧:那我们就看产品吧,就是学生。不是看学生毕业后赚多少钱,而是对社会贡献如何,学生是很好的反映,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他们的成就,所以教育评估不能用太短的时间,不能看今年毕业生平均收入怎样,就等同于学生质量,这对学生也不公平。如此一来,所有人都去念金融、法律。我们要看得长远;另一方面,学生创造的知识,在其研究领域的发明创造能否转换成对人类有贡献的东西,也许论文并非最好,但确实在社会中能应用,这两方面都需要观察。
留学生:你希望学生如何回忆中大?
沈祖尧:我希望他们感受到这是一所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大学,不会忘记我们创校的理想,把中国融汇到西方,把国家和社会打造得更好。
融汇中国于西方
留学生:书院制是中大独特的部分,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沈祖尧:中大最开始只是新亚、崇基、联合这三个书院,书院制是模仿牛津剑桥,我们相信一个大学生的发展不仅是在专业领域,而在于整个做人,如何成熟,如何培养全人的发展,书院肩负这方面角色。书院的学生老师来自不同学科,生活在一起,参与各种活动服务,交流思想,这对年轻人的发展尤其重要。国内有大学已经开始借鉴书院制度,重视这种教学理念,如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元培书院。另外在生活过程中,各种人脉都为学生准备好了,学生对书院归属感很强。
留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创建是基于何种理念?
沈祖尧:这所学校是按《中外办学条例》建立,和深圳大学合办。内地大学毕业生要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这所学校毕业生拿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位证。我们相信中大50年的办学经验可以在内地得以发挥,除了专业培养以外,希望给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道德培养,透过头一两年的博雅教育来培养学生。
留学生:你认为中大吸引内地生的地方是什么?
沈祖尧:我问一些学生为何选择中大,他们说香港所拥有的国际化环境和氛围是他们看重的。中大作为全方位的研究型大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他们也有吸引力,不仅在理工科方面有优势,很多人文学科也很强。从建校起中大就提倡“融汇中国于西方”,我们希望用两文三语,融汇中西方文化。
留学生:两文三语是怎样的教学?
沈祖尧:整个学校中英文教学的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两文三语的政策是看专业课程需要而定,医学院和法学院是全英文教学,因为这两个专业是进行英文考试,英文教学是为和国际接轨。在文科专业里比较多用中文教学,另外商科和教育学院会根据老师的研究领域、主要的文献材料决定是用什么语言,我们不会给教师压力。
留学生:英文教学的好处是什么?
沈祖尧:我们都用英文,从国外来的学者就不会感到压力,学校与国际接轨也容易,国际上把发表在英文期刊上的论文看得比较重。但回过来,我们也不能单单推崇英语,因为全球四分之一的人讲中文,特别是在人文学科领域,我们认为用中文来发表文章和教学也很有价值。比如有关社会研究,地区性较重要,并不一定是国际问题,用地区文字来发表文章,进行教学也会更方便。现在我们正和大陆、台湾进行讨论,可不可能用两岸三地都认可的优质中文期刊来提高中文论文发表的地位,以及国际地位。日本的学术期刊几乎是日文,若研究日本历史文化,用日语写作很自然,我想中文应该也有这样的地位。
排名游戏里中大做得不错
留学生:你所指的“地位”是否指排名?
沈祖尧:排名只是一个方面,最近十年排名才越来越烈,将其作为参考是可以的,因为终归需要有一套价值评估系统,但评估的方法是否公平、是否客观很难讲。而且大学包括各个方面,用一种排名体系就把不同大学放在一起比较,这很困难。我对排名的看法是,做参考可以,但不要看得太重要。香港把排名看得很紧张,一个学校把最好的资源、人才放在教学科研上,学校的排名不会走下坡路,但如果我们一直追着排名的方法来调整发展,这反而会使教学研究没有根基。
留学生:香港的大学成长速度比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沈祖尧: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城市,和国外的联系较好,很多排名都是由国外来评定,所以维持与国外的良好关系会有一定优势。香港科技大学的优势在于,排名游戏中,科技成果比较容易被量化,但是如果在音乐上有优势,没有分数和标准,该如何去排呢。所以我刚才说排名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东西都用同一个标准,凡是偏重人文学科的大学,在如今排名非常量化的游戏里,是不太有利的。
留学生:那你认为中大做得怎么样?
沈祖尧:还可以吧(笑)。我们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科学和工程学科做得不错,出版物有优势,但在文科上我们要多做本土和地区性有影响的研究,在中国研究方面,我们做得很出色,很多对近代中国研究有兴趣的人都会来中大。
留学生:中大提供给教授序列的每月薪资大概是多少?高薪资是否吸引优秀教学人才的关键因素?
沈祖尧:助理教授每月薪金是5万多至7万,副教授薪金为7万至8万多。以前我们的收入比较有吸引力,税收也低,比如医学院的工资会高一点。但是现在在金融、会计方面,新加坡等地大学的薪资非常高,竞争很大。我们希望做一些补贴。
留学生:你的治校理念是什么?
沈祖尧:希望研究和教学并重,共同发展,科学和人文学科平行发展。
留学生:如何看待教学和科研的比重?
沈祖尧:教学和科研是并重的,要两条腿走路。如果学校只重视科研没有教学,那科研也会受影响,教导出好的学生将来会做更好的研究;如果只有教学没有科研,那教学也会落后,社会影响力会减弱。
留学生:在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大概是多少?
沈祖尧:这个数字很复杂,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给的钱大概有25%是科研经费,但科研不单靠这个拨款,还要依靠来自香港、内地和国外的基金,需要募款,有很多捐款是针对某一项研究,所以数字不一样。
博文约礼
留学生:你如何解释中大校训里所提及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沈祖尧:人文精神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概念,无论研究什么学问,最后希望是对人类有帮助和影响。中大不但在专业上培养训练学生,还要在他如何做人上给予教导。3年前启动“博群计划”,希望学生在各个方面有宽阔的视野,不仅会念书,还要去想想人生的价值和道德感。我们举办音乐活动、图书节,发展学生其他方面兴趣,希望学生对人文会有一套自己的解说。
留学生:在大学秉持人文情怀非常重要?
沈祖尧:非常非常重要,不然我们就只训练了一帮光有专业没有道德标准的年轻人,这不是最好的教育。就好像医生只会开刀开药,不关心病人各方面的需求,律师只要给钱就能帮打官司,而缺乏社会正义感,对整个社会没有好处。
留学生:你对待学生的态度是什么?
沈祖尧: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做的事情有对错,年轻人就是这样,比较直接。我希望他们有自己发展的空间,我没有必要阻止他们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有时他们做了不正确的事,我们要引导,而不是他们一犯错,我们就划清界限。
留学生:你希望学生在中大收获什么?
沈祖尧:在4年之后能顺利拿到学位以外,希望他们感受到中文大学的人文气质,我们注重学生参与不同的讲座和讨论,带他们出去做不同的服务。博群计划有一个研究是由学生发起,对社会有意见,感受到社会不公,不单会表示不满,而是要看问题根源,了解之后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把不满意变成动力。
留学生:衡量一所优质大学有哪些因素?
沈祖尧:那我们就看产品吧,就是学生。不是看学生毕业后赚多少钱,而是对社会贡献如何,学生是很好的反映,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他们的成就,所以教育评估不能用太短的时间,不能看今年毕业生平均收入怎样,就等同于学生质量,这对学生也不公平。如此一来,所有人都去念金融、法律。我们要看得长远;另一方面,学生创造的知识,在其研究领域的发明创造能否转换成对人类有贡献的东西,也许论文并非最好,但确实在社会中能应用,这两方面都需要观察。
留学生:你希望学生如何回忆中大?
沈祖尧:我希望他们感受到这是一所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大学,不会忘记我们创校的理想,把中国融汇到西方,把国家和社会打造得更好。
融汇中国于西方
留学生:书院制是中大独特的部分,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沈祖尧:中大最开始只是新亚、崇基、联合这三个书院,书院制是模仿牛津剑桥,我们相信一个大学生的发展不仅是在专业领域,而在于整个做人,如何成熟,如何培养全人的发展,书院肩负这方面角色。书院的学生老师来自不同学科,生活在一起,参与各种活动服务,交流思想,这对年轻人的发展尤其重要。国内有大学已经开始借鉴书院制度,重视这种教学理念,如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元培书院。另外在生活过程中,各种人脉都为学生准备好了,学生对书院归属感很强。
留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创建是基于何种理念?
沈祖尧:这所学校是按《中外办学条例》建立,和深圳大学合办。内地大学毕业生要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这所学校毕业生拿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位证。我们相信中大50年的办学经验可以在内地得以发挥,除了专业培养以外,希望给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道德培养,透过头一两年的博雅教育来培养学生。
留学生:你认为中大吸引内地生的地方是什么?
沈祖尧:我问一些学生为何选择中大,他们说香港所拥有的国际化环境和氛围是他们看重的。中大作为全方位的研究型大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他们也有吸引力,不仅在理工科方面有优势,很多人文学科也很强。从建校起中大就提倡“融汇中国于西方”,我们希望用两文三语,融汇中西方文化。
留学生:两文三语是怎样的教学?
沈祖尧:整个学校中英文教学的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两文三语的政策是看专业课程需要而定,医学院和法学院是全英文教学,因为这两个专业是进行英文考试,英文教学是为和国际接轨。在文科专业里比较多用中文教学,另外商科和教育学院会根据老师的研究领域、主要的文献材料决定是用什么语言,我们不会给教师压力。
留学生:英文教学的好处是什么?
沈祖尧:我们都用英文,从国外来的学者就不会感到压力,学校与国际接轨也容易,国际上把发表在英文期刊上的论文看得比较重。但回过来,我们也不能单单推崇英语,因为全球四分之一的人讲中文,特别是在人文学科领域,我们认为用中文来发表文章和教学也很有价值。比如有关社会研究,地区性较重要,并不一定是国际问题,用地区文字来发表文章,进行教学也会更方便。现在我们正和大陆、台湾进行讨论,可不可能用两岸三地都认可的优质中文期刊来提高中文论文发表的地位,以及国际地位。日本的学术期刊几乎是日文,若研究日本历史文化,用日语写作很自然,我想中文应该也有这样的地位。
排名游戏里中大做得不错
留学生:你所指的“地位”是否指排名?
沈祖尧:排名只是一个方面,最近十年排名才越来越烈,将其作为参考是可以的,因为终归需要有一套价值评估系统,但评估的方法是否公平、是否客观很难讲。而且大学包括各个方面,用一种排名体系就把不同大学放在一起比较,这很困难。我对排名的看法是,做参考可以,但不要看得太重要。香港把排名看得很紧张,一个学校把最好的资源、人才放在教学科研上,学校的排名不会走下坡路,但如果我们一直追着排名的方法来调整发展,这反而会使教学研究没有根基。
留学生:香港的大学成长速度比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沈祖尧: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城市,和国外的联系较好,很多排名都是由国外来评定,所以维持与国外的良好关系会有一定优势。香港科技大学的优势在于,排名游戏中,科技成果比较容易被量化,但是如果在音乐上有优势,没有分数和标准,该如何去排呢。所以我刚才说排名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东西都用同一个标准,凡是偏重人文学科的大学,在如今排名非常量化的游戏里,是不太有利的。
留学生:那你认为中大做得怎么样?
沈祖尧:还可以吧(笑)。我们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科学和工程学科做得不错,出版物有优势,但在文科上我们要多做本土和地区性有影响的研究,在中国研究方面,我们做得很出色,很多对近代中国研究有兴趣的人都会来中大。
留学生:中大提供给教授序列的每月薪资大概是多少?高薪资是否吸引优秀教学人才的关键因素?
沈祖尧:助理教授每月薪金是5万多至7万,副教授薪金为7万至8万多。以前我们的收入比较有吸引力,税收也低,比如医学院的工资会高一点。但是现在在金融、会计方面,新加坡等地大学的薪资非常高,竞争很大。我们希望做一些补贴。
留学生:你的治校理念是什么?
沈祖尧:希望研究和教学并重,共同发展,科学和人文学科平行发展。
留学生:如何看待教学和科研的比重?
沈祖尧:教学和科研是并重的,要两条腿走路。如果学校只重视科研没有教学,那科研也会受影响,教导出好的学生将来会做更好的研究;如果只有教学没有科研,那教学也会落后,社会影响力会减弱。
留学生:在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大概是多少?
沈祖尧:这个数字很复杂,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给的钱大概有25%是科研经费,但科研不单靠这个拨款,还要依靠来自香港、内地和国外的基金,需要募款,有很多捐款是针对某一项研究,所以数字不一样。
博文约礼
留学生:你如何解释中大校训里所提及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沈祖尧:人文精神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概念,无论研究什么学问,最后希望是对人类有帮助和影响。中大不但在专业上培养训练学生,还要在他如何做人上给予教导。3年前启动“博群计划”,希望学生在各个方面有宽阔的视野,不仅会念书,还要去想想人生的价值和道德感。我们举办音乐活动、图书节,发展学生其他方面兴趣,希望学生对人文会有一套自己的解说。
留学生:在大学秉持人文情怀非常重要?
沈祖尧:非常非常重要,不然我们就只训练了一帮光有专业没有道德标准的年轻人,这不是最好的教育。就好像医生只会开刀开药,不关心病人各方面的需求,律师只要给钱就能帮打官司,而缺乏社会正义感,对整个社会没有好处。
留学生:你对待学生的态度是什么?
沈祖尧: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做的事情有对错,年轻人就是这样,比较直接。我希望他们有自己发展的空间,我没有必要阻止他们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有时他们做了不正确的事,我们要引导,而不是他们一犯错,我们就划清界限。
留学生:你希望学生在中大收获什么?
沈祖尧:在4年之后能顺利拿到学位以外,希望他们感受到中文大学的人文气质,我们注重学生参与不同的讲座和讨论,带他们出去做不同的服务。博群计划有一个研究是由学生发起,对社会有意见,感受到社会不公,不单会表示不满,而是要看问题根源,了解之后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把不满意变成动力。
留学生:衡量一所优质大学有哪些因素?
沈祖尧:那我们就看产品吧,就是学生。不是看学生毕业后赚多少钱,而是对社会贡献如何,学生是很好的反映,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他们的成就,所以教育评估不能用太短的时间,不能看今年毕业生平均收入怎样,就等同于学生质量,这对学生也不公平。如此一来,所有人都去念金融、法律。我们要看得长远;另一方面,学生创造的知识,在其研究领域的发明创造能否转换成对人类有贡献的东西,也许论文并非最好,但确实在社会中能应用,这两方面都需要观察。
留学生:你希望学生如何回忆中大?
沈祖尧:我希望他们感受到这是一所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大学,不会忘记我们创校的理想,把中国融汇到西方,把国家和社会打造得更好。